宗教知识读物
-
全真道研究 第十一辑赵卫东《全真道研究》第十一辑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讨论。第二个主题是关于道教发展的研究。随着道教中国化与道教学术话语权的建设要求,道教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全真道研究》编辑部组织了“道教起源与教义体系的建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七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对道教起源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整理为文在本辑发表。在这个主题下,本辑又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熊铁基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章伟文教授,专门撰文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
天台佛学研究第五辑释可祥志磐作为宋代天台宗山家派论说与行持兼备的大德,自20世纪以来,海内外史学界和佛教学术界,对于他在中国佛学、天台宗教学、中国史学、天台宗史学和三教融合说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展开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有曹仁邦的《论(佛祖统纪)对纪传体载的运用》、蓝吉富的《从(佛祖统纪)一书对隋炀帝之评价谈志磐的佛教史观问题》、蔡朝枝的《(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中之精神与特色》、韩毅的《(佛祖统纪)与中国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宋道发的《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以(佛祖统纪)为中心》等,均富有创见。本届研讨会共收到44篇论文,这些论文紧紧围绕主题,从中国史学、天台宗史学、中国佛教义学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天台佛教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
天主教修会在华传教史研究刘志庆,尚海丽修会是天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由一个传教团体负责一个代牧区是一种常态”。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开展研究,积极为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服务。全书以近代在中国传教并管理教区的27个男修会为研究对象,以修会为纲、以教区为纬,分述各修会在中国传教、管理教区的简要历史,取得的成绩。汇总了各修会、各教区部分教务史料,既着眼于对外籍修会在中国传教的宏观研究,又重视对各修会传教史资料的微观挖掘,注重研究修会与教区的关系、修会与修会的关系,修会辖域的堂区堂口发展、传教人员 替与数量变化,客观描述还原修会在中国的传教全貌,分析修会对中国教会的影晌,探研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
中国宗教法治研究报告2019冯玉军本书所论包括“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基本理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制度完善”等重大议题,意在推进宗教法治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为实现宗教事务法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略尽绵薄之力。
-
早期禅宗般若思想研究陆杰峰本书通过分析达摩禅、道信禅、东山法门、《坛经》的禅法以及早期禅宗对于《金刚经》和《般若心经》的诠释,认为早期禅宗以如来藏思想的“自心”为内容议题、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形式显示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究竟无所得的“虚宗”风格。关于缘起之理境,早期禅宗依“自心现量”建立空相应缘起,说明一切法为自心所现,而自心及一切法皆空寂无生;关于实现之果德,早期禅宗认为,无所得的修学成就全面而 的一切智智、不染生死的自由解脱、悲智圆满的无上正等觉;关于修行之道路,早期禅宗所用禅法方便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旨趣皆是遍学一切而于一切都无所行、无所住、无所证。故从形式与方法而言,早期禅宗的修学即是甚深的“行般若波罗蜜多”。
-
寺院与社区廖云路 著宗教在旧西藏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维护着权贵和僧团自身的利益,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希望。1959年西藏社会发生了根本变革,宗教的地位一落千丈。改革开放后,西藏寺院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发挥独特职能,僧尼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作为普通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各民族群众平等的享有宗教信仰自由。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西藏社会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就业选择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宗教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时代的课题,藏传佛教必须在所处社会中调整自己,适应时代。不能说藏传佛教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不存在中国化的问题。也不能说藏传佛教已经中国化了,不需要再去推进。宗教中国化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宗教在所处社会中不断相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鲜活过程。当代社会中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演变是值得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廖云路博士新作《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是这一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是对宗教实体和周边社区细致入微的观察剖析,是在长期扎实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归纳总结。他所调研的三座寺院都身处拉萨的闹市区中,各具特色,甘苦自知。扎基寺的香火兴盛可以说是经济繁荣的写照,策门林寺、丹杰林寺的地位衰落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他们都在与社区的互动中不断调试改变,在大时代变迁中找准自身定位,维护合法权益,争取健康发展。在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当下,《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一书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现代藏传佛教寺院的真实生存状况、消除当代藏传佛教的一些成见、误解很有帮助。总之,这是一本学术严谨性和趣味易读性很好结合的著作,不仅值得藏学、宗教学、人类学研究者参考研究,对于想要了解西藏寺院今夕的兴趣爱好者也是很好的参阅读本。
-
清代民国道教宫观经济与地方社会王芳妮宗教作为一种意识领域的现象,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社会功能,形成宗教经济。道教的发展同样如此,但对于道教宫观经济的研究,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宗教学的角度,研究成果都很少。基于此,本书以陕西几处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宫观为个案,对其在清代民国年间的宫观经济发展做了深入分析,以期对全真道在清代民国年间宫观经济之研究空白做一定程度的填补。通过对个案的考察和研究,可以看出,清代民国以来道教宫观经济的发展虽然失去了传统道观经济所依附的皇权的支持和封建土地制度,但并不能说道教宫观经济的发展走向衰落,而是在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宫观经济伴随着道教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宫观经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但不是消极的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道教宫观经济与地方社会关系的探讨,可以探知道教宫观经济在清代民国年间的发展地域化和民间化特征明显;道教在社会转型时期,积极适应社会变革,寻找出新的发展道路,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崂山道教音乐汇编李宗贤 编暂缺简介...
-
北京佛教文化史徐文明本书意在建构一个框架体系,把北京佛教 重要宗派、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主要道场、根本典籍、相关法令基本说清楚,这是一个 艰难的任务。本书包含“北京佛教初传及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北京佛教”“金代北京佛教”等内容。
-
菩提叶彩绘明内宫写本金刚经责编:刘永海《菩提叶彩绘明写本金刚经》是以德国柏林图书馆所藏的明内府刻本《金刚经》为底本影印而成,并插入绘在菩提树叶上的彩色插图55幅,加卷前后版刻线图,共计60幅。此版本的文字采用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国什译本,全文5180字,馆阁体小楷,方正庄严,自然流畅,既有欧楷之法度, 有王楷之秀美,显然出自宫庭书手,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较之古帖, 适宜现代人入手学习。本书插图从贝叶画中选辑,内容以典故和人物为主,遵循叶脉自然走向绘制,叶中有画,画中有叶,叶外无画胜有画, 为本书的篇章增色。本次影印,采用宣纸数码水墨彩印技术, 呈现底本的艺术价值,是当今书法爱好者、国画艺术爱好者的 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