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宗教教义与社会演化(德)卢曼(Niklas Luhmann)著;刘锋,李秋零译世界本身是偶在的,是从众多其他可能性中选择出来的。这一观念之所以能被接受,是因为这种选择的圆满化也是由上帝来提供保证的。本文不逮全面评述如今学术声誉直追韦伯的卢曼学术,仅简要评述其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宗教观要旨。卢曼(Niklasluhmann,1927:),德国当代社会学学者,早年曾应征入伍,战后在弗菜堡大学攻读法律,取得律师资格,60年代初赴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时一年的社会学学习,回国后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1968年开始在比勒菲尔德大学任教,直到1993年退休。主要英文著作有:《信任与权力》、《社会分化》、《社会系统》、《现代性观察》等。本书通过对社会系统日益复杂性的论述,以及对传统宗教演变的分析,阐发了利用宗教功能简化现代社会复杂性的社会学观点。卢曼重在阐述而意在启示——希望神学家自觉意识到宗教的功能,反省传统的建制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究竟丧失了什么,还保留下什么,还有什么资源可为现代社会的沟通所用。从现代社会的实在结构来设想的话,人们会问,这如何可能?在社会分化和宗教分化的社会实在中如何可能设想宗教的社会化功能?在这一意义上讲,《宗教的分化》一文是“宗教功能论”的基石。
-
神学的科学(英)托伦斯(T.F.Torrance)著;阮炜译本书是朗朗书房·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中的“神学的科学”。语言乃思想文化之容器,基督思想之品质超逾民族性,形态却偎依于民族语言。故基督思想既具普世性,又具民族语言的思想个性。基督思想历近两千年语程,迄今仍在诸民族文化言路中伸展,成为世界性文化之重要结构要素。托伦斯(T.F.Torrance,1913—),英国当代学者,1934年获爱丁堡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起于爱丁堡大学从事系统神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直至退休;主要著作有《神学的重建》(1965)、《神学的科学》(1969)、《上帝与理性》(1971)、《时空与道成肉身》(1969)、《知识架构的转变与交汇》(1984)、《三一的信仰》(1993)、《神圣意义》(1995)等。托伦斯的神学主题,环绕着神学的客体性。如果神学没有客体性,纵是天花乱坠,不外是主体营造,要解决神学的客体性就要处理神学的启示。上帝虽是超越,但在时空中启示了自己。基督就是神学的客体性,他不是从人的冥想中产生。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除了客体性的肯定,神学的治学也非常严格,堪与自然科学媲美。因此,托伦斯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指出神学知识的确当性。神学正如自然科学,是寻求终极的真实,而其方法皆是经验客观的,而非形而上学的。
-
幸福的终结(英)弗格森(Harvie Ferguson)著;徐志跃译本书是朗朗书房·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中的“幸福的终结”。语言乃思想文化之容器,基督思想之品质超逾民族性,形态却偎依于民族语言。故基督思想既具普世性,又具民族语言的思想个性。基督思想历近两千年语程,迄今仍在诸民族文化言路中伸展,成为世界性文化之重要结构要素。弗格森(Harvie Ferguson),英国学者,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快乐的科学》(1990)、《幸福的终结》(1992)、《梦的诱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现代性的建设》(1996)、《现代性与主观性:肉身、灵魂和精神》(2000)等。西方宗教认为:上帝是幸福的本原,人只有通过接近上帝才能获取幸福。然而,随着偶像的遭遇质疑,幸福作为一种存在模式,越来越让人不安。归根结底,人类需要幸福地活着,可是,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达到。本书意在指出,既然幸福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前提,那它至少可以通过五种基本模态被人理解,即信心、信念、道德、激情、感官性。全书通过对这五点的条分缕析,帮助我们从终极价值层面理解现代西方社会。
-
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章雪富,石敏敏著早期基督教的形成是相关宗教与思想文化多元汇聚及交融的结果。人们通常将基督教视为“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这反映出古代犹太教传统和希腊思想在基督教早期构建上的重要地位。基督教诞生于古代犹太教社会环境和希腊文化氛围之中,它对犹太教传统和希腊思想既有吸纳、继承,又有扬弃、革新。因此,要弄清楚基督教的本真和原初面貌,回溯到其源头探幽析微就显得极为重要。
-
圣经解读梁工等著作为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圣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库,它对世界文化发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开采圣经资源不开对它的诠释和解读。这部丛书就是一套集知识性、学术性和较高文化品位于一身的圣经解读著作。以它为伴,您探索圣经的世界时就不会迷路了。圣经处于一个纵横交错的文化网络之中。它在漫年代和宽广地域的复杂时空背景下逐渐形成,成书后与后代文化又发生了盘根错节的内在关联。这一事实要求读者在进入圣经的文本之前,必须留心观察它所依存的特定语境。《圣经解读》为“圣经文化解读书系”的第一卷,大致包括圣经形成的地理环境、对经编著者、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的成长历程、圣经编著者、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的成长历程、圣经卷籍获得正典地位的经过、圣经的构成及其语言和观念特征、圣经在西方和中国的传播、圣经阐释学的简史和主要方法、圣经考古学的兴起和重要成就,以及圣经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等等。
-
基督宗教知识辞典雷立柏编本书包括圣经概念辞典、宗教批评学辞典、教宗小辞典三部分。
-
恶的象征(法)保罗·里克尔(Paul Ricoeur)著;公车译《恶的象征》一书搜罗丰富,引证的大量资料出自古巴比伦、以色列、希腊、罗马的诗歌、神话、戏剧、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文献,其中少用古希腊语及拉丁语原文。本书还提及大量人(包括神、灵、异)名与地名,其中有些是人所熟知的,如柏拉图、韦伯等,还有一些则是详者不详的学者,如穆兰、拉德等。里克尔是当代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哲学家,曾就读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俘,在德国集中营研读马塞尔、雅斯贝尔斯与胡塞尔等人的著作。本书综合运用现象学和释义学方法,描述了恶的原始象征系列以及成因,探讨了神话的动态联系及由此产生的哲学思想。作者将哲学家甚少关注的界域,诸如言语、诗、梦、神话、宗教史料、习俗等圈进思想领地,叙述了亵渎、有罪和恶的起源,暗示人的原本清白的存在向邪恶的现实的转变,从而考察了伦理—法律方面的惩罚与责任的关系;伦理—宗教方面的良心背谬;心理—神学方面深受诅咒和谴责的良心。由此,“径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此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的前沿水准。
-
请不要去教堂寻找上帝何宇红著何宇红,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从事过编辑,记者,企业策划,品牌代理,酒吧老板等工作。曾创作并发表小说及文艺论多篇。1998年底移居美国。轻佻的巴黎也会产生沉重的爱情。一位苦心寻找艺术的中国姑娘,却意想不到地被巴黎一支锲而不舍的丘比特之箭所射中。于是,人类最神圣的爱情在这个浪漫之都发生了。但是,文化的差异,习俗的区别,尤其价值观念的悖离,竟然使得真诚变成卑琐,丑陋等于习惯,麻木几成自然。既如此,在花都巴黎发生的爱情,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作者以富有亲历性的笔触,一一呈现给她的读者,个中滋味只好由读者自己体味了。
-
圣经的故事施伯朗编译《圣经的故事》叙述的神迹、传说、故事,涵盖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是西方世界文明发展的源泉。本书将《圣经》里散见于各章的故事进行归纳整理,选取其中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对原书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述,文笔流畅,文字优美,并以人物活动为主线,将前后内容串联起来,既有情节性,又有连续性,使原书零乱的故事有了清晰的脉络。并且每个故事都配有法国著名版画家尤利乌斯·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费尔德66岁高龄时在德莱斯创作的精美圣经故事插图,这些插图较系统、完整、生动地反映了《圣经》这部经曲巨著。
-
俗世中的上帝(德)莫尔特曼著;曾念粤译本书收集了莫尔特曼在1989年至1996年间发表的十三篇专文,《现代世界大计划中的上帝:对神学公众关联性的贡献》清楚地标示了本书的基调:神学若不介入公众领域,便失去了它原有的身份,而公众领域——特别是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需要神学的反省和批判。莫尔特曼,1926年生于德国汉堡,二战期间成为战俘,此间开始研习福音神学。1952于哥廷根大学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嗉倘谓逃谖椴袒嵘裱г骸⒉ǘ鞔笱А⑼急龈笱ЦR羯裱怠V錾醵嗲矣跋旌艽螅饕小杜瓮裱А贰ⅰ侗欢な旨艿纳系邸贰ⅰ度灰惶逵肷系酃贰ⅰ洞丛熘械纳系邸返取?当现代世界诞生时,有三位善良的神仙带来了它们的祝福。第一位祝福这个小孩个体主义的自由,第二位祝福社会公义,第三位祝福富裕。可是有一天晚上来了一位邪恶的神仙,他说:“这三个祝福中只有两个可以实现。”西方的现代社会选择了个体主义的自由和富裕,东方的现代社会选择了社会公义和富裕。然而哲学家和神学家为他们的理想社会选择了个体主义的自由和社会公义,因此永远无法达到富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