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全真教制初探高丽杨 著《全真教制初探》以全真教的宗教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全真道宗教制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出家制度、传戒制度、宫观制度、法派制度、威仪制度、修行制度及会社制度。考察了各种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历史中的沿革与变迁,通过与传统道教、佛教与儒教等宗教意识形态的比较,全面勾勒出来全真教宗教制度的大致雏形。填补了靠前有关全真教宗教制度研究的空白。
-
中国道教史许地山 著《中国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 《中国道教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中国道教史》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 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中国道教史》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
儒教与道教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德)马克斯·韦伯本书收录了《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前三篇:《导论》《儒教与道教》和《过渡研究》。《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西方新教的相比较,并试图去寻找资本主义在中国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
整合及制度化白照杰 著本书梳理并探讨了唐朝前期李唐统治者和道教内部人士共同对中古道教要素进行整合及制度化的基本过程。本书从道教历史变迁的角度入手,将唐前期道教的整合和制度化运动视作中古道教的最终总结。全书以大量切实的考证和文献梳理为基础,综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发掘中古道教变迁的内外理路,并提出分析和理解唐代道教史及中古道教史的新理论框架,回应小林正美等海内外学者近年来提出的有关中古道教变迁的重大问题。道教在唐朝是如何成为国教的?李世民与道教的关系如何?本书帮助您全面了解唐朝与道教的纠葛。
-
新道家的自然世界陆建华“新道家”是道家学说的*发展,是立足于道家之“道”,以道家“自然”“无为”等为核心,面向当下,关注人类未来发展,而建构出的新的道家学说。“新道家”目前正处于建构初期。 本书稿所论述的中心论题为“自然世界”,这一概念有别于自然、自然界、自然观、天道观等。书稿分别论述自然世界的形成、自然世界的构成、自然万物的平等、自然万物的自我认知、自然万物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自然万物的生存智慧等。书稿认为宇宙就其本质意义上就是自然世界,乃是自然的存在,地球、人类等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人类不是与自然世界相对的存在,而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世界中的自然万物都是生命存在,有其生,有其死;自然万物是平等的,自然万物之间本来就是和谐一体的,任何自然物都不需要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改造”对方;自然万物的生存智慧体现在“无为”、用“大”、节欲、善待他物
-
道学通论胡孚琛该书共分六篇,即道学篇、道教篇、方术篇、丹道篇、道藏篇、创新篇,分上下两编出版。上编包括汤一介、黄心川、叶秀川三位先生分别为本书写的序,及道学篇、道教篇、附录(创新篇);下编包括方术篇、丹道篇、道藏篇。本书探讨了道学的现代意义和发展前景,介绍了道学的养生方术,探索了道学方术中的科学内涵,并以考据学的方法,考证了历代道书的规模,道经出世情况和《道藏》编撰史。全书内容涵盖了道家哲学、道教史、术数学、养生学、医学、道教文献学等整个道学文化的学术领域,适于大专院校师生、学术界、企事业单位的道学爱好者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
老子大道科学研究李德建 著书稿为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道’与‘势’及其科学体系研究”(项目号为2013R0016)的成果结项,其作者李德建为福建省老子研究会会长,从事老子思想与道文化研究20多年,立志弘扬老子大道思想。本书稿对老子的道体混成论、空间观、时间观、物质形态观、艺术观、运动观、系统观、组织观、玄鉴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道教学刊何建明暂缺简介...
-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王卡 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历史悠久的中 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主要的脉络。以 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而 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 的道教,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主干。《中国道教基础知识/“中国五大宗教基础知识”系列丛书》从六个方面 简要介绍道教的历史发展、经典教义、修炼方术、斋 醮仪式、名山宫观,以及道教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关系 等知识。
-
《周易》疑义辩正张其昀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对《周易》有深入研究,《经义述闻》中的《周易》部分通过驳斥成说集中反映了其“易学”研究成果。本著作就王氏父子之“易说”努力探讨其对于《易》理、卦图、卦占等“易学”要旨的认识,揭示其独特的“易学”思想,明确其“易说”在“易学”史上的价值。前言;*章、《周易》上五十四条;第二章、《周易》下五十二条;附录:(一)《高邮王氏父子“易说”综览》,(二)《主要参考文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