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老子暂缺作者《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风,因此,有学者认为该书为东汉人所撰。《老子王弼注》的作者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年),字辅嗣,曹魏时期山阳郡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年少时即聪慧过人,好老氏,通辩能言,二十六岁时英年早逝,传世作品主要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其所注《老子》,辞理畅达,韵味悠长,学术价值巨大。河上公章句与王弼注,作为老子两个传本系统的不同注本,内容上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将二者对读,不但能够加深对相关哲学观点的理解,而且可以看出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之间文字上的重大差异。
-
庄子暂缺作者《庄子》,又名《南华真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总计凡三十三篇。该书文字生动,内容丰富,意藴深刻,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历代不乏学者对其加以研究、注释,佳构迭出。其中,晋代的郭象注就是现存颇早、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我们推出的这个线装本,就是对郭象注本的点校整理。郭象(二五二—三一二年),字子玄,洛阳人,曾任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年少时即有才理,好老、庄,善玄谈,能清言。他对《庄子》所做的注释,言简意赅,深得本旨,对当代人研读该书极有帮助。此次整理,《庄子》原文和郭象注释选用《古逸丛书》收录的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为底本,成玄英所做的疏文舍弃不录。
-
道教学刊何建明暂缺简介...
-
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2016年修订版)是胡孚琛先生26年丹道探索的理论精华,是对道教内丹学和藏传佛教密宗修持法诀的揭秘和破译。由伏羲、黄帝、老子、魏伯阳、吕洞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张三丰一脉师徒秘传的丹道法诀,被学术界号称“千古绝学”,综合进了道、释、儒、医、武等古代学术和方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在近世流入江湖,几成绝响。中国佛教禅宗和藏传佛教密宗集中了人体和心灵的修持经验,和丹道的性功与命功相通,皆为中国古代人体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中国道教旅游吴大明暂缺简介...
-
杂而多端之道教构成高明见 著本书作者认为,道教源出于黄老道、方仙道或者是巫鬼道这三大源头,任何时期、任何派系的道教,都不同程度的将三大源头的内容融为一体,方成其为“道教”。这就决定了道教的信仰特色,即以道为**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根本信仰,以巫鬼信仰为立世行教、联系群众的依托。这便是“杂而多端”之道教的真实面目。作为道教本身,要清楚在这些构成部分里,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何者为重、何者为轻,才能永葆道教的健康发展。
-
道家与酒文化由申,马丽雯暂缺简介...
-
道可道熊逸 著这本书首先是一本更新换代型的《老子》读本。作者结合zuixin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内外研究成果,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个思维死角。这还是一本充满思辨趣味的书,尤其适合那些怀有纯粹的思辨兴趣的读者。循着作者的分析脉络,我们会得到如zui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说一般的阅读享受。 这还是一本丰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老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宏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
道教导引术研究魏燕利 著近世以来,道教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作为道教重要道术之一的导引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并相继有许多成果问世。作为道教导引的原创地,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多。尤其是近世以来有关导引术的考古资料的出土,更是激起了史学、医学、体育等学界人士的研究兴趣,并出了很多成果。对道教导引术而言,则主要是指由道教界人士创新或整理过的导引术。如今所能见到的道教导引术主要刊载于《道藏》、《藏外道书》和《道藏精华》等道教书籍以及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遵生八笺》等传统医学与养生类著作中。本书稿正是以道教导引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中国古代的导引术在道教中的发展轨迹及所取得的成就与造成的缺失。
-
唐宋道教的转型孙亦平孙亦平著的《唐宋道教的转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近百年来靠前汉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成果,将道教的发展置于唐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加以考察,尤其是将狭义的“转型”研究与广义的唐宋道教多方面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于“延续”与“变革”的互动中,来比较唐代道教与宋代道教之异同,对唐宋道教转型的来龙去脉作出学理上的分析,以期更好地说明唐宋道教既与中国历史同步发展的普遍性,也有以“道”为基本信仰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唐宋道教将中古道教发展推向很好,又开拓元明清道教发展的新路向,其转型对中国道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就使得唐宋道教的转型研究有了一个当代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