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教女仙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道教与民间宗教教研室,策划组稿,姜守诚,张海澜王母娘娘、妈祖、碧霞元君、魏华存、后土娘娘等,这些中国传说里的女神,也包含在道教神仙体系之内。有关她们的信仰是怎样形成和流变的?信众群体是什么情况?这些女性神祇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本书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神祇,对道教女神信仰进行初步的介绍和梳理。
-
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李天道 著《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以文化哲学角度,对《老子》一书所涵盖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理论阐释。作者努力探索老子美学意义生成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及其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影响。该书是四川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美学”学科和美学创新团队成果之一。
-
弘道郭武,香港道教学院 编《弘道(丁酉年第2期)》包含了,特稿、道教论坛、经典与智慧、神仙与人物、丹道养生、道法科仪、道教与周易、道教与儒释、道教与文艺、地方道教、朝山访道、图书评介等内容,其中包含了《炼骨成真:中古道教仙骨信仰研究》、《问道武当山养生无极馆——我在武当山学道习武的修炼札记》、《道教灯仪的思想与文化》、《民国时代地方志语境中的宗教观》等文章。
-
修仙(美)康儒博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xiu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xiu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xiu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xiu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
-
老子新读薛飞本书在历代前辈方家《老子》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文一些具体字句进行了有别于前人的全新考据与校订。在注释上更加注重联系上下文,追溯关键字句在《老子》成书时代的原义,并对每章进行了题解与阐释,尽可能还原《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与观点。
-
坤乐集要圆明 整理在中国人的心灵中弥漫着浓厚的道家气息。道家文化注重“贵柔守雌”“阴阳调和”。在众多的道经典籍中,女子修道成仙的传记故事,无不标识出了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独具的尊崇地位。女子的坤道与男子的乾道,都是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与探索,犹如日月光耀,古今而常存。自娲皇补天造人,苍帝创造文字至今,历代女子修道成仙的传记故事枚不胜数,但多是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分散于《道藏》《续道藏》《道藏辑要》以及藏外道书之中。广大爱好者查阅起来颇为不易,且以前出版的书脊均是繁体竖排,已与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不符。故今次以简体横排形式,尽编者之最大努力,将众多修道之书汇集成此一编。本书对于当代有志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广大女性爱好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娲皇补天造人,苍帝创造文字至今,历代女真仙道经积淀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到目前为止,多是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分散于《道藏》《续道藏》《道藏辑要》以及藏外道书之中。广大爱好者查阅起来颇为不易,且1949年以前出版的书籍均是繁体竖排,已与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不符。故今次以简体横排形式,尽编者之最大努力,将众多修道之书汇集成此一编。本书诸篇所用版本:女子可以成仙篇中的内容选自《太平广记》卷56-70玉皇宝典篇内容所依据的底本为《正统道藏》新文丰版道门日诵篇中的内容选自《道藏辑要》新文丰版第23册道学妙典、仙家真经二篇内的全部内容所依据的底本为《正统道藏》新文丰版女真法诀篇底本出处黄庭经讲义,底本出自《藏外道书》第26册灵源大道歌,底本出自《三洞拾遗》第10册女子道学五种,底本出自青城山版《女子道学小丛书五种》女丹诗注,底本出自《中华仙学》。女丹信函,底本出自《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女真丹法篇底本出处女丹简便法,出自《大成捷要》女丹秘旨,出自《和宗明道集》列为女真丹诀,底本出自《道统大成》女丹概说,底本出自《乐育堂语录》女真修底本,出自《道源精微歌》女真丹底本,出自《丹亭真人养真秘籍》女丹法底本,出自《道书十二种》大女金丹诀,底本出自《藏外道书》第22 册女工指南,底本出自《古书隐楼藏书》二懒心话,底本出自《古书隐楼藏书》女真法语篇底本出处女修正途,底本出自《古书隐楼藏书》坤元经,底本出自《女丹集萃》女子修道浅说,底本出自《女丹集萃》女金丹诗,底本出自《女丹集萃》赠诗汇录,底本出自《正统道藏》太平部坤元妙经,底本出自《道藏辑要》第23 册,下同丹道秘书,底本出自《道藏辑要》元君法语,底本出自《道藏辑要》女丹合编,底本出自《道藏辑要》女金丹,底本出自《道藏辑要》本着尽量保持原著完整原则,虽然原编底本存在有内容雷同重复部分,不做删节,保持原貌。读者如欲实修丹道,请从明师寻求指导,不宜操之过急,切记为盼!因水平有限,编辑之中难免错漏,恭请指正。
-
道家与道教思想简史王卡 著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的“道家”,即先秦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大抵黄老之学旨在治国养生,老庄之学则旨在树立士人的理想人格;魏晋玄学家继承了老庄思想;东汉以后兴起的神道教团“道教”,受古代神仙家及黄老道家影响,并吸收了中国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 道家与道教的人生观,有着追求生命自由快乐和健康永恒两个主题。 本书勾勒出了从先秦道家到近现代约两千年的道家与道教思想通史,择要阐述了道家与道教的渊源关系、支系流派、道教神学观念与修炼等重要问题。
-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郑为一 编道观,是承传道教的平台。道观中的殿堂、神像、道士、法会……无不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是有着一千八百年文化积淀的大型道观。本书带着您顺着桐柏宫的旅游线路、瞻仰雄伟壮观的道教南宗祖庭风貌,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道教文化氛围。所述既有建筑、神像、法器、道士、法会等等目光所及的事物,也有看不见的相关道教知识和传闻掌故。
-
元明清道教文学思想研究蒋振华《元明清道教文学思想研究》上篇“辽金元道教文学思想”综论辽金元道教与文学之关系、全真七子的散文思想及诗学思想、元代神仙道化剧思想。中篇“明代道教文学思想”讨论明代道教文学思想的雅化、俗化及与明代文学思潮的关系。下篇“清代道教文学思想”包括清代道教文学思想的回归、明清仙道戏剧家思想、《藏外道书》诗集中的道教诗学三个专题。
-
民俗中的诸神周心慧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的年画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绚丽多彩、汗牛充栋般的道教题材画卷,成为古代年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类年画分布地域广泛,制作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全面反映其艺术成就,《民俗中的诸神:道教题材年画萃选》选择各地区有代表性的作品,汇为一编,相信对于道教研究、民俗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