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赵益 著《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六朝南方神仙道教的史料、名实及其源流演变的辨析论证,二是论述神仙道教与文学(传记、小说、诗歌)的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依据,考辨细密,思理明晰。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能突破前人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
人间·庄子郎宁 著本项目作者郎宁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书稿是在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晚明佛学家憨山德清用以佛通庄、以佛化庄的方法理路疏解《庄子》,著成《庄子内篇注》,其对佛庄关系的思考、对佛庄理论的阐释,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晚明时期的学术状况与社会现实。书稿以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出憨山德清解庄背后的思想义理体系,进而梳理其经典诠释背后之思想理论基础与解庄动机,使得憨山德清解庄之动机、理论基础、义理体系及解庄之价值贯通为一完全之整体。 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以佛法阐释、沟通庄子思想,承担了晚明时期庄子学的上承与下启的接续任务,一定程度影响着憨山大师之后的解庄学者而利于庄子学的继续发展,为晚明佛教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发展。
-
女丹经典谢群 著全真教华山派第二十二代传人曹祥贞,在道门被 奉为“天下diyi坤道”,长期隐居华山大上方, 积功累行,于丹道修炼颇有造诣。本书介绍了曹 祥贞道长鲜为人知的生平简况,让人们得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和仰望一代宗师精深的修为与高风。同时,又将古代著名的女道士曹文逸、孙不二等人关于女丹修炼的经典作品汇聚一炉,进而在现 代陈攫宁等道学专家的阐释之后,进一步点明其精义,不仅为当代坤道树立起可供效法的标范,又为当代女性的身心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中国易学史略傅海燕 著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易学、现当代易学九个阶段。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学人物与学派进行具体的讨论与介绍,一方面避免了通史作品常见的繁杂寡要的通病,同时也突出了中国易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注意运用新材料,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义理与考据并重。在视野上,跳出门户之见,对历史上的象数派与义理派的易学成就都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在吸取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融汇众家之长,删繁就简,勾勒出了中国易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
-
老子道文化研究何建明 著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故里,是中国道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涡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合作,先后于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老子诞辰纪念之际举办了两场高规格的国际性老子道文化学术研讨会,并约定此后每年老子诞辰纪念日将举办一次“中国涡阳老子道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并精选部分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编为《老子道文化研究》出版,每年两辑,以学术研讨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
弘道利人服务社会盖建民 编回顾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修成大道,作为后生,所感所悟虽然肤浅,但我还是认为大师一生有三点值得我们体悟。一是入道自然;二是修道如石;三是行道无我。入道自然,是大师皈依道门的自然状态。没有功利、没有索取、没有得失,只有一颗道心、一个由心里流出的对道的向往的自然之恋。所以,他才能经得起那么多的磨难,从12岁拜师学道到21岁正式出家奉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道门师徒重新对人生进行大选择到独自一人在荒无人迹、被猎人称为“老虎窝”的地方,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从“文革”中的镇定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所取得的辉煌。他一直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接受所有的苦难,除去所有的辉煌。在他看来,如果说自己可以做点事情,那是道的旨意,是自己应该做的。这种不欲以静,常道无为,正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
道观可道的中国张晓虹 著“九说中国”系列从书每辑推出九部单行本,每部单行本邀请一位相关专业领域享有学术声望的专家撰写,从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诸多细小的局部和环节入手,由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风物、器物下笔,选取九例个案或九个阐释性维度,勾勒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统和灿烂文明。道观是道教徒供奉修行的重要场所,它们往往深藏于数量可观的道教圣地中。如果有得道高人来此修真,甚至著书立说,那么这些道观的声名自然也会广泛传播。于是,它们与道教名山一起,构成道教中洞天福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遍布神州的洞天福地,它们的分布与兴衰都与道教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故而本书选取了九个有代表性的洞天福地,试图通过它们反映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从中透视道教这一本土宗教对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
国家、宗教与社会付海晏 等 著《国家、宗教与社会:以近代全真宫观为中心的探讨(1800-1949)/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宗教社会史研究的成果、理论与方法,立足档案、宗谱、碑刻、期刊、日记等各种文献,在新宗教社会史的视野下,运用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选取武当山、玄妙观、长春观、白云观为个案,尝试梳理近代全真宫观的嬗变,研究全真宫观在近代中国国家、宗教与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并进而探究近代中国国家、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道教文献学盖建民 编暂缺简介...
-
道教学刊暂缺作者《道教学刊》为集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本期主要为“首届关公文化国际前沿论坛”论文选刊,包括《文献二则》《中国社会中的关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关羽形象》《印尼关公塑像风波与华人地位》等15篇文章,作者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