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王永会著佛教僧团作为佛教“佛、法、僧”宝之一,是佛教发展之基础。对其发展及管理制度作历史考察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方面,于全面理解佛教与佛教文化、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促进佛教与现代社会的相适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本论文对我国(汉传)佛教僧团及其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不同时代的特点作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佛教僧团及其管理发展的基本轨迹作了总结归纳,对当代僧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已有的改革措施作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佛教僧团管理的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可行方向。
-
中国佛教散论方立天著宝庆寺讲寺丛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是以宁波宝庆寺的名义出版的一套丛书,旨在推进佛学研究的发展,让佛法能够深入社会人心,达到净化人生的效果。佛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它具有全球的、世界的眼光,能在现代化的冲击中表现出自身的适应力、竞争力。本书共结集论文20篇,其时间跨度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是笔者几十年来探索、研究佛学的部成果,希望在了解、认识佛教及其思想方面,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见解。全书内容大约可分为人物、宗教、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佛教的特点四个方面。还收入了有关华严、净土和禅三个佛教宗派的论文共六篇这本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笔者多年来从事佛教研究的兴趣与重点、态度与方法;也反映了笔者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的变迁、研究的深化、学术的积累、体悟的增长,而对佛教的看法所发生的某些变化
-
坛经全译(唐)惠能著;潘桂明译注世界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伟大的贡献,有赖于民族思想文化的成熟。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成熟的标志。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忧患和灾难。但是,忧患 和灾难并未使消沉,反而使它磨炼得更加坚强,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它发展了、前进了。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认识着世界,改造着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其深闳的内容,明睿的智慧,在古代社会,和其他民族相比,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中国哲学,在当时,无愧于自己的时代;在今天,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
禅语今释杨咏祁著本书按内容选择著名禅语予以注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禅的外部关系,包括禅与语言、禅与生活、禅与思维、禅与学习、禅与归寂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禅的表现,即是对禅的状态、存在及主要思想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描绘;第三部分禅的本体,核心的问题是对自性的论述。将禅师们根据具体情况随机而讲的禅语还原为系统地论禅的话语,禅的深刻意义也将展现在读者面前。从应用层次原则看,将禅的结构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禅的外在结构,它由几个密切有关的学科构成;第二层次是禅的表层,也就是禅的存在、特点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层次是禅的本体,也是它主要的精神实质。应用层次结构解读禅,也就是将禅语按其内容归纳起来,这样便可以从禅语观照禅的整体观念。以现代的语言阐释,使禅从高深莫测的神秘中走出来,成为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
-
佛经的故事青竹编译编辑推荐:佛经的故事讲述了佛祖的诞生,舍位出家,在菩提树下开悟得道,普度众生……这本《佛经的故事》讲述了佛祖如何诞生,如何舍太子之位出家,如何在菩提树下得道,如何云游四方化度世人,最后应魔王波旬的请求而涅槃。有佛祖成佛之前漫长修行的故事即佛本生故事;有介绍佛教教理教义的故事;有寄寓着和平、牺牲、平等、博爱、克欲等理想的寓言类故事。这些故事讲述了佛祖的善行,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看似质朴的形式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本书图文并茂,语言优美,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能够清晰地了解佛教思想精髓,并吸收转收,使自己明心见性。愿本书成为您开启禅悟之门的一把钥匙。
-
月印万川唐中毛著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大乘菩萨的主要内容。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
-
佛教物质文化胡素馨主编本书收录了有关佛教思想、寺院法器、佛寺文物、僧尼生活、佛教艺术等国际研讨会的几十篇论文。此书为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出入自在林国良著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大乘菩萨的主要内容。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
-
法苑珠林校注(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宋高僧傅释道世傅颇为推重,谓此书(搴文圃之菁,嗅大羲之蘑萄,以类编录,总一百篇。学人检括,提纲举领。十稔毕轴,行于天下。此书成于唐总章元年(六六八),初著录于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五,至宋入藏。宋、元、明、清诸藏皆为百卷,唯嘉舆藏改为百二十卷。四库著录及四部丛刊影印皆据嘉舆藏本。以舆古本卷数不合,卷次错乱,简叶相连,章段崩离,检索为难。至清道光年间,常熟燕园蒋氏刻本回复为百卷。常熟蒋氏名因培,号燕园主人。原任山东齐河县知县,道光辛巳(一八二一),以事遣戊,其妾董姝发意刻此。刊正讹误,复百卷之旧。事详重刊法苑珠林序及重刊后记。今校注即以此刻本为底本。《法苑珠林校注(共6册)》为类书体。引文注有出典,探明出于某经、某谕或某害。其耳闻目擎、无记载可述者,亦叙明依某人所靓。具见出处有征,不为虚构,甚合史法。因而自四库著录以来,清代汉学家特重此书,各家藏害志亦多著录。
-
清净国土觉醒著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大乘菩萨的主要内容。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