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圆觉经今译苏军,黄夏年注译《圆觉经今译(最新图文本)》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序分中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与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且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正宗分中叙述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
-
佛教大辞典任继愈主编本辞典共收佛教及与佛教相关方面的词条11899条,内容包括十三大类;(1)教派、学派、宗派;(2)人物;(3)典籍;(4)教义;(5)因明;(6)佛、菩萨、罗汉、鬼神、诸天等;(7)称谓、教职、教制;(8)仪轨、礼俗、节日;(9)法物、法器;(10)圣地、遗迹、寺院、佛塔等;(11)组织、团体、机制;(12)历史事项;(13)建筑、文学、艺术及其他。本辞典前附彩色图版七十二面,大致按“早期佛教”、“中国佛教”、“国外佛教”的顺序编排。“词目笔画索引”后附词目首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四角号码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佛教大事年表”、“部派佛教分派表”、“藏传佛教格鲁派达赖、班禅世系表”以及“词目分类索引”等,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
佛经故事阎万石著;刘晔绘图本书根据《大唐西域记》改写,再现了唐僧当年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作者撷取了唐僧前往印度取经途中所采集的41个动人传说,将印度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熔为一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西游记》。
-
佛教文学陈引驰编著佛教不仅仅是一个影响人类至为深远的宗教潮流,而且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拥有丰富艺术元素的文化传统:诗歌偈颂、叙事文学、雕塑壁画、庙宇石窟等等。在东方,它构成了一个与西方基督教艺术传统相映成趣的斑斓世界。《中国高等院校艺术素养丛书:佛教文学》将引领读者由文学的视野窥探佛教文化的艺术天地。自印度到中国。从古代到近世:你或许想像不到在严厉的戒律后面同样活跃着热烈的情感,你或许会惊讶于那么多耳熟能详的词汇成语、故事情节与文学形象竟然源于佛教,你或许最终会明白没有佛教的浸润中国文学的面貌完全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
坛经齐义农编译《坛经》约成书于七世纪末,是唐代佛教禅宗实际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教说法纪录,由其弟子整理而成;以后几经增删,形成多种不同版本,如敦煌本、惠听本、契嵩本、宗宝本等。该书是中国僧人著作唯一被列为佛经者,是禅宗的代表作品,对中国思想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慧能,俗性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出生于广东新州今新兴县东,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小时家境贫寒,成年以后出家,辗转至黄梅东山弘忍禅师处求法,春米为务。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作偈。上座神秀主张渐悟,其偈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其偈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赞许,密授法衣。慧能回岭南,住曹溪宝林寺,开南宗一派,弘扬“直指人心,见心成佛”的法门。禅宗于宋以后大行于天下,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 宗宝本《坛经》有十篇: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海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全书表述了惠能创造性的佛教思想,如“定慧体一”、“法无顿渐”、“无念为宗”、“作禅不著心、不著净”、“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等。其要旨有二,一曰“自性本空”,二日“顿悟成佛”。慧能还认为佛性本有,不假外求,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成佛不依赖禅定、念佛等宗教修行,只在于明心见性,一念之间即可成佛。他教人从无念入手,自净其心,舍离文字,直彻心源,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修习禅的境界。慧能还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他在广州法性寺里,众憎争议寺堂前的幡迎风飘动的真相是什么,有日“风动”,有曰“幡动”,慧能则曰:“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诸位的心动。”
-
法海慈航止湖著笔者依据原典,采集诸家研究成果,并查证佛学辞典,择到部分佛典、佛学宗派,作了简要归整,分为五编。《法藏摭拾》,从经律论三藏中择出大、小典籍二十七部,对其译者、出处、内容略加说明,所选佛典一般都为必读常见者。无论学佛,还是准确认识佛教理,不能不读佛教原典。《东土演教》,简介我国僧俗阐发佛理的文字二十三部、篇基本按写作时间先后为序,涉及到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的著述。《佛教集传》,简介我国学问僧所编著的文集,史传八部,都是了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和佛教常识的必读书。《印度法系》,对印度佛学的派系作了大致介绍。《中华宗派》,对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的源流、传承及相关教说作了归述。
-
天台智者研究李四龙著智yi(538-598)人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南北朝佛教的集大成者,奠定了隋唐佛教的基本性格,素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概括他的实相论与解脱论,从而系统地诠释他的思想全貌。他的这套理论,后来成为天台宗传法定祖的教理依据。通过剖析南北朝佛教的问题意识、僧人处境,本书把智yi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一方面,他与三论师、地论师、摄论师等其他学派进行思想辩驳,融合不同的佛学传统,以中观学消化、超越当时传入的唯识学;另一方面,他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完善僧制戒规,创设忏仪行法,提高“寺院一僧团”的社会生存能力。这两个方面构成了隋唐宗派佛教兴起的理论根源与历史动力。
-
花雨缤纷罗伟国著佛教不但有浩如烟海的经文教义,而且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国乃至东方世界的各个文化领域。本书大量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诗偈、歌谣、楹联、变文、小说、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等十个方面介绍佛教与文化艺术的关系。从本书可以窥见,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也产生了显着的作用。
-
六阻坛经(唐)慧能著《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传说绘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记为,《山海经》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经》,整理校定为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山海经》的名称最早见录于《史记·大宛列传》。关于《山海经》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归于何种门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列为“数术略形法类”,认为此书是“大举九州之势”而求其“贵贱吉凶”。东汉以后,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实用的地理书,源于东汉明帝召王景,“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见《后汉书·王景传》)。《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将其列入“地理类”。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山海经》又被列入“子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而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又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现代大部学者倾向于它是一部古代地理为类著作。《山海经》有图有文。清毕沅《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云:“《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染张僧繇等图。”东晋及其之前的古图早已散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一幅怪兽人神,基本上是从明清时候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珍品,书中记述的内容涉及地理、神话、宗教、民俗、医药、巫术等多个方面,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本社此次整理《山海经》并将其列入“文华从书”中。整理过程中,吸收了历代诸家的成果,如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汪绂的《山海经存》等。同时也参照了当代学者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译》。又从各家的版本中,精选了四百七十多幅插图。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一定阅读、欣赏、收藏价值的《山海经》。
-
六祖坛经(唐)慧能自两汉之际佛教傅人入,大量佛教典籍被陆绩译介至中土。按照佛教的传统,只有记述佛祖释加牟尼言教的著作方被称为[经],叭一例外来自唐代僧人慧能,他的言论经后人集录,称作《六祖坛经》。慧能(六三八——七一三),又作[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治所今北京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年轻时随禅宗五祖弘忍学禅,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受弘忍赏识、傅以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后在韶州曹溪宝林寺开坛讲法,弘扬禅学,开创禅宗南宗。《六祖坛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一卷,由慧能弟子法海集记而成。它根据[自性本自清净]立论,宣扬[明心见性],主张舍异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传播。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由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