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缘起 佛性 成佛夏金华著本书认为,隋唐佛学的核心内容不出缘起、佛性、修行的方法与途径等三大理论学说,并围绕三大核心理论展开相互争鸣以形成这一时期宗派迭起、异说纷呈的精神面貌。
-
诸佛名曲本社编暂缺简介...
-
见月律师传方立天主编;白正梅著本书的内容包括:生平践履;滇地生活;求戒历程;辅佐弘戒;中国律学发展概述;明末戒学综观;见月戒学贡献;宝华后人等。
-
觉囊派通论蒲文成著本书对形成于11世纪、曾为藏传佛教重要流派的觉囊派进行介绍,论述其教法渊源、形成过程、兴衰历史、传播发展情况等。
-
禅味哲学马建勋著一本精益求精的故事哲学书。作者通过一百多个禅味隽永、充满智慧的故事,将哲学的精髓隐含在曲折幽深的禅意之中,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一种自由精神。全书为智慧、人生、爱情、事业、方法、劝戒、包容七个部分,诠释生活,阐发哲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
宝相庄严常越编本书展示了北朝隋唐的佛像,还有辽代与宋代的佛雕,以及常万义先生收藏的墓志铭。这些文物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石雕艺术的成就。
-
西藏佛教密宗(英)约翰·布洛菲尔德(John Blofeld)著;耿昇译《西藏佛教密宗》仅仅勉强触及到金刚乘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不同的宗派,它主要论述的是密教修持法。这种修持法可以导致控制心、自我幻觉的结束及其特殊效果。
-
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粹中国文物流通中心编著在本尊像中,除了四臂观音和金刚持少数本尊是平和相似外,大多数本尊都是以忿怒出现。关于密教的忿怒神像的意义有许多种解释,在此难以展开论述。本书所收的本尊像即是修行者进行密法修行时作为观想对象的神像,除了金钢佛外,本尊像更多的是绘制在唐卡上的本尊像。这两种佛像携带方便,适合修行者随时随处修持。
-
金刚经新说妙华法师主讲[作者简介]妙华法师,1960年出生于陕西华县。1986年毕业于山东淄博教育学院。1987年6月19日,随明哲法师在青岛湛山寺出家,1988年4月8日,在广东韶关南华寺随本焕老和尚受具足戒。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著述有《人生的解脱》、《人生的智慧》、《迷与悟》、《云游散记》、《智慧与解脱》、《启悟本心》、《金刚经新说》、《换个活法》。[内容简介]《金刚经》是600卷《般若经》的精神所在,共5700余言,阐明三种般若:1、文字般若,即通过语言文字使人们理会到真理本身;2、观照般若,即通过真理使人迷而知返,看住自己的心念,也就是用真心看住妄心;3、实相般若,即真理的本质,也就是本来面目,真如法界。全经以般若统领,以十种波罗蜜为纲目,以破人、我、众生、寿者相为已任,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断除迷惑,显现本有的清净心。《金刚经新说》的新,在于将形而上的法,转化成形而下的社会生活实践,在于用当代人的语言和思维帮助读者体会《金刚经》。在于听了就能懂,学了就能会,回家就能用。还在于传达佛法的本怀,体现佛法的“深”和“圆”,“精”和“纯”。本书将领悟到的经意,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佛法指导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佛陀的教法中有很多对宏观、微观以及人类心理的表述,都是以智者的亲证为依据的,在我们没有证得的时候,只有用世间的方法来论证它的博大精深,体悟其奥妙之处。而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来阐释、论证经文中佛陀的“悬记”,为大众释疑,以便大家“藉教悟宗”,是本书与其它书的不同之处。
-
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王月清注评《金刚经》展示的是一种“性空幻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般若智慧、大乘思维,也倡导了“心无所住”、“离相无念”|“破相扫执”的修行解脱实践。从知行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每一个修行者把思维素质、思想情怀与修行实践、大乘菩萨行统一起来,以达成境、行、果的圆融。就这一点而言,《金刚经》的义理及思维模式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对《金刚经》采用直解方式,即贯通诸家说解,益以新知新见,径用今语注出,不事征引;正文大字,注释小字,夹注于正文当句(字、词)之下,便于阅读。相信该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泛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