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金刚经现代读东方桥著佛学东传中华以后,各类经典被一而再再而三也翻译成汉文,但大多以内容深奥或卷帙浩繁的缘故,不易流行,倒不及几部简化的袖珍般若经典广受僧俗各界的欢迎。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金刚经》和《心经》,以十分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比喻,精致地表述了佛教有关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空幻不实,因而不应执著或留恋的思想。本书则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归纳经义要点、解释名词概念等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向读者提供了一个通俗明晓的现代读本,并附《心经》通读串讲,从而使读者对佛经的基本思想有一个结构性的了解。
-
显密佛法释义精要珠康.土登克珠暂缺简介...
-
中国佛教史论杨曾文著本书内容包括:佛教中国化历程之回顾;佛教中国化的回顾与思考;天台农的史前期;天台宗的创始人智; 及其著述;华严宗创始人法藏的“法界”观;澄观及其四法界论;唐代禅宗史上风个问题考证……
-
近现代中国佛教论高振农著《近现代中国佛教论:高振农佛学文集》主要研究的是近现代中国佛教论,从中国的佛学与近代哲学、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之间的关系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与了解。《近现代中国佛教论:高振农佛学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佛学有缘(代序)、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西域佛教与江南佛教、上海佛教发展的特点、民国年间的上海伸缩学书局、《大乘起信论》简论、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朱熹与佛学、《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今所必需》评述、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梁启超的佛学思想、试论熊十分对印度佛学思想的批判与改造、梁漱溟的佛学思想、吕溅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浅淡吕溅对玄奘翻译的评价、怀念恩师吕溅先生、台湾佛教与我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等详细内容。
-
殷红绚彩方爱龙著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乌乎、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僧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伏剑挥刀?乌乎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我的国」昆仑蜂,缥缈千寻耸。明月天心,众星环拱。五洲唯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神,我的国,我的国!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
《金刚经赞》研究达照著本书对《金刚经赞》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主张该文献以“唯识思想”为中心,涉及到唯识无境、唯识三性、五重唯识观、唯识修道五位、唯识熏习说等唯识的基本理论。
-
戒幢佛学戒幢佛学研究所编本书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面世,旨在阐扬佛法真谛及佛教文化的精深内涵。收入“印度早期佛教比丘的常用衣考索”、“论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印度渊源”、“当代中国佛教的批判精神”、“宋代理学家的佛学修养”、“玄奘生平研究献疑”、“越南中部高等佛学院的教育方向”等文章。
-
般若智慧论妙灵法师著本书介绍了:断求佛果行施住相疑;断因果俱深无信疑;断无相云何得证说法疑;断声闻得果是取疑;断释迦于然灯佛所有取有说疑;断庄严净土相违于不取疑;断自受用报身有取疑;断受持此经为人解说未脱苦果疑;断真如遍一切处,为何有得无得疑;断真如遍一切处,为何有得无得疑;断无住修降伏心是我疑;断佛因是有菩萨疑;断无因是有菩萨疑;断无人度众生庄严净土疑;断诸佛不见诸法疑;断福德例心颠倒疑;断无为何有相好疑;断无身如何修证疑;断无法如何修证疑;断所说无记非因疑;断平等云何度众生疑……
-
东方佛教论黄心川著中国佛教从印度东传以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绵延不绝。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与格义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初扬时期,其结果是以某一经论为核心而形成了部分学派;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成的阶段, 华严、天台、禅宗等宗派的形成,表明了印度佛教在理论思想上 的全部中国化。而宋元之际的佛教,又以禅、净为主流,进入佛 教中国化的鼎盛时期,在民间发生了全面影响。到了明代,圆融的思潮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
神圣与世俗(罗)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著;王建光译神圣与世俗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两种存在向度或者样式。在一般人的思维中,宗教选择了神圣,而“我们”选择了世俗;神圣属于过去,世俗则属于现在和未来;神圣是人类理性前夜的情感和心理、愚昧和智慧的混合产物,世俗则是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工业时代的必然结果或是这个过程所无法回避的衍生品等等。由于人们的这种心态和认识,在一个满足于解析和实证的时代,神圣的处境就极为尴尬,几无立足之地。理性主义者把神圣视同为神秘主义,审问它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唯科学主义者则认为神圣属于迷信,是愚昧无知的同义语,要它提供自己存在所依存的法则;消费主义思想则把它看成是一个落伍的、落魄的怪物,虽有谈资但却是一文不值;现代社会中的非宗教徒又往往认为神圣即是宗教。总之,在现代人看来,神圣是自己在现实发展中的最大障碍。但是,每当人们沉醉于自己世俗的获得时,他都会发现在自己生命之中好像少了某种东西。经过漫长的思想历程,终于有一天,他才惊恐地发现:他所缺少的、他所魂牵梦绕的正是他曾经深恶痛绝并已摒弃的东西――神圣。神圣正在离人类而去,生命也因缺少神圣而显得苍白。显然,在世俗的生活中回归神圣,在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重新建构神圣应该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新的目标。这可能正是二十世纪西方颇有影响的宗教史学家、宗教现象学家、旅美罗马尼亚人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Eliade,1907~1986)在其名著《神圣与世俗》(TheSacredandtheProfane)所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