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雪域圣僧陈庆英著八思巴是藏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藏传佛教的一派宗师。他成功地使元朝皇室接受了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帝师。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使西藏地方和广大藏区归附元朝中央,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他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并为藏、蒙、汉之间的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做出了贡献。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多方面的成就。
-
西藏宗教尕藏加著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域性文化特色。同时,苯波教又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未传入青藏高原之前,苯波教文化乃是藏族地区唯我独尊的正统宗教文化。生根于远古时代的苯波教,经历了藏族古代社会所经过的一切历史和演变过程,对早期藏族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样,在后期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苯波教,也充当了不可替代的主要角色。藏传佛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又与印度佛教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夸大其词地讲,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直接移植到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复制品”;现时,藏传佛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到藏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苯波教的巨大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采取了以苯波教议论绵理论构架和思维方式,来接受或消化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因此,藏传佛教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它佛教支派的高原特色。
-
雪域梵音姜安著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民族普遍信奉的藏传佛教藏族人民以及他们世代生息的雪域高源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藏传佛教究竟是怎样一种宗教?它有哪些独特的教义、教规、教派?它供奉哪些神灵?它在寺院建筑、宗教艺术、活佛转世等方面有哪些神奇建树?作为佛教的一门分支,它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使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在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顶礼膜拜拜、虔诚信仰?而且对这个民族的文化、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本书将给您满意的解答。本书是由专业作家撰写的国内首部从文化角度描述藏传佛教及藏民族的专门著术。作品采用散文笔调,文笔优美流畅,内容丰富翔实,既有学术探讨的严肃性,又有文化论述的活泼性,而且还展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素材,读来趣味央然,实为一本可求知、亦可欣赏的好书。
-
因果关系研究维之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包括人类古代的因果思想、早期近代西方哲学的因果研究、后期近代西方哲学的因果研究,因果关系概念的定义,论原因作用的机制及内因外因的关系,论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等内容。
-
善导法师传陈扬炯著善导法师继承昙鸾与道绰的中国净土学说,横扫诸异说,集中国净土学说与行仪之大成,使净土信仰具备完整的教派形态,风行于天下。中国佛教净土宗由此形成,善导被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中国的净土宗十三祖说尊之为二祖,日本净土宗及净土真宗尊之为中国净土第三祖。
-
六祖坛经(唐)惠能著;王月清注评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①。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③,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注释]大会斋:在大法会中,兼吃斋饭,称为大会斋。②士庶:士族和庶族,这里指一般的信众。③梁武帝:南北朝时南朝梁国的开国之主,兰陵人,姓萧,名衍,字叔达。梁武帝博学能文,崇信佛教,曾三度舍身出家同泰寺。[译文]有一天,韦璩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罢斋饭,刺史请大师登上法座,然后和其他官僚及信众整肃仪容向惠能再拜顶礼,说:弟子听大师说法,感到实在微妙得不可思议,现在还有些疑问,希望你大发慈悲,特意为我们解说。惠能大师说:有什么疑问就提吧,我给你们解说。韦刺史说:大师所说,是不是达摩大师的宗旨?惠能大师说:是的。韦公说:弟子听说,菩提达摩大师最初度化梁武帝时,武帝问达摩:我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什么功德?达摩大师说:实在没有什么功德。弟子始终不明白这个典故中的道理,请你解说。惠能大师说:你不要怀疑达摩大师的话,武帝确实没有什么功德。武帝心存邪见,不懂得真正的佛法。建寺度僧、布施设斋,这叫求福,不能把求福当做功德。功德存在于人的法身自性中,而不在求得福报的善事上。惠能大师又说:能见自性就是功,懂得佛性人人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阻碍,常见自己的真如本性,发挥自性的真实妙用,就是功德。内心谦虚就是功,行为守礼就是德。不离真如自性而建立万法是功,心体超离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是功,应用而不染著就是德。假如要寻求功德法身,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真修功德的人。心中就不会轻视他人,常能对一切众生尊敬博爱。心中常常轻慢他人,对自我的执著没有断除,就自然没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就自然没有德,这都是自视过高、轻慢一切的缘故。善知识,随顺法性念念不问断就是功,心念和行为平衡正直就是德;自己修证佛性就是功,自己修养法身就是德。善知识,功德一定要在自性里去求,而不是靠布施供养所能求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是梁武帝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达摩祖师讲错了。【评析】在惠能看来,怀有世俗功利目的的“做好事”,并非佛门真正的功德。因为那种世俗的求福行为,是有相、有执的,有攀缘心的。解脱意义上的功德,是念念无住、心行平直、心性清净的,摆脱了功利心、攀援心,实行无相布施设斋、造寺度僧。所以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原文】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注释】阿弥陀佛:梵文Ami伍bha的音译,意译为无量光明寿命觉者。他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佛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等十三个名号。十恶八邪:杀生、偷盗、邪淫、贪心、嗔心、痴心、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称为十恶;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称为八邪。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意思是只要心地清净,当即便是佛国净土。语出《维摩诘经·佛国品》:“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愆(qIan):罪过。随所住处恒安乐:意思是随身所住之处,即可成为安乐净土。安乐,指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说:西方佛土,“其国名日安乐”。往生:净土宗常用语,佛教专指离开娑婆世界,前往弥陀极乐净土。便睹弥陀: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译文】韦刺史又问道:弟子常看到一般的在家和出家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大师,这样做能往生西方吗?请为我们解除疑惑。惠能大师说:好,我来给你们说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城中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目的在于引导教化众生,经文上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离这里不远。但如果论相状说里数就有十万八千里,其实这里象征众生的十恶八邪,因心中有十恶八邪的障碍所以说远。说远是为根性下劣的人而说,说近则是为根性利好的上智人而说的。……
-
闽南佛学闽南佛学院编在宗教中,邪教是正教的对立面。各传统宗教都把违背、歪曲、篡改其教义,偏离道德传统的势力视为邪教。李洪志及其邪教组织“法轮功”剽窃宗教术语,特别是佛教名词术语,炮制所谓“法轮大法”,迷惑民众,骗取钱财,毁人生命,不但严重的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人民,而且还严重的亵渎了我们正信的佛教,伤害了所有佛教信众的宗教感情。所以邪教不是宗教,而宗教却是邪教的天然克星。正因为如此,最早反对邪教佛教。早在1996年,我们敬爱的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就指出了“法轮功”的邪教性质。尽管我们宗教界里最早与各界反邪教志士携手反对邪教报告会和学术讲座会还是第一次。而本次大会的主题又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打击和防范邪教”,实在是因缘不可思议。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必交结今后深入反邪教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用我们佛教的话说,这次会议的如开实在是功德无量,值得我们大家欢喜赞叹。
-
墨经研究杨俊光著本书是对原始《墨经》即《墨子》书中《经上》、《经说上》两篇的校勘、诂释和研究。“总论”一篇,主要是进一步论证了近年已少有人注意和认同的《经上》《经说上》墨子自著说,分析了《墨经》理论体系,指明其所说的“辩”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认识论,并就认识论与逻辑学关系的角度作出了评价。分论九十七节,是对《经》《说》原文的逐条研究。全书以恢复《经》《说》的原貌、原意为目标,尽力充分考察前人校勘、训释、研究的成果(直接引述各家墨学研究论著243种),从历史上直到当代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出发,在学界已达到成就的基础上更前进一步;并根据对名家学派的长期研究,祛除了一些名混同以及其他的误解,展示了墨名之间的真实关系。
-
中华佛学精神吴光主编;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编集本书是中华文化研究集刊中的一个专集,书中收入了方立天、李明友、董平等等著名学者关于中华佛学精神的专题论文数十篇。 本书所收论文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交流、参考。
-
清宫珍藏历世达赖喇嘛档案荟萃索文清,郭美兰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本书收集清宫珍藏的大量有关西藏和其他藏区藏事的档案文件,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清朝政府治理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活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