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维诺主编、卷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第1卷):彩塑》汇集藏传佛教著名寺院主供佛为主体的彩塑215件。其中以吐蕃时期西藏山南吉如拉康寺、后弘初期西藏阿里托林寺、古格故城白殿、明代西藏江孜白居寺彩塑造像最具特色。这些泥质彩绘佛教造像,多为大型藏传佛教雕塑杰作。涉及藏传佛教造像的各个门类,包括佛、菩萨、度母、金刚护法、高僧等。造像神态生动,质朴粗旷,造型各异。色彩鲜明的塑像主体与背景装饰融为一体,体现了雕塑与绘画互相增辉、互相补益的独特魅力。
-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维诺主编;谢继胜卷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本卷汇集的249幅图版,突出体现藏传寺院建筑及藏文经书封盖的木雕艺术特色。藏传佛教寺院久已闻名于世,其中建于吐蕃时期的大昭寺、后弘初期的古格故城寺院及清代布达拉宫的木刻雕饰异彩纷呈,集佛造像、动物、植物、藻井图案于一体,是藏传寺院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华。木雕经书封盖是藏传佛造像艺术中的一个独特门类,构思恢弘,刻工精致,既体现佛教经典的丰富内涵,有具有极高的木雕艺术价值。此外,面具、糌粑模板等木雕造像也都各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维诺主编;熊文彬卷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本卷精选西藏地区珍藏的金铜造像218件,既有寺院大型的主供佛像,也包容民间流传的各种金铜造像。同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金铜佛造像交相辉映,全方位的展示了藏传金铜造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本卷收集西藏拉萨大昭寺、阿里托林寺、昌都八宿寺、山南敏珠林寺、江孜白居寺等不同地区和流派的金铜佛造像及布达拉宫的珍藏品,充分体现了自吐蕃时期以来不断学习借鉴到融合创新,形成独具藏民族本土文化特色的金铜造像传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中国藏传佛教雕塑的珍品。
-
金刚经 坛经杨延毅译注暂缺简介...
-
六祖坛经(唐)惠能著;王月清注评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①。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③,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注释]大会斋:在大法会中,兼吃斋饭,称为大会斋。②士庶:士族和庶族,这里指一般的信众。③梁武帝:南北朝时南朝梁国的开国之主,兰陵人,姓萧,名衍,字叔达。梁武帝博学能文,崇信佛教,曾三度舍身出家同泰寺。[译文]有一天,韦璩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罢斋饭,刺史请大师登上法座,然后和其他官僚及信众整肃仪容向惠能再拜顶礼,说:弟子听大师说法,感到实在微妙得不可思议,现在还有些疑问,希望你大发慈悲,特意为我们解说。惠能大师说:有什么疑问就提吧,我给你们解说。韦刺史说:大师所说,是不是达摩大师的宗旨?惠能大师说:是的。韦公说:弟子听说,菩提达摩大师最初度化梁武帝时,武帝问达摩:我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什么功德?达摩大师说:实在没有什么功德。弟子始终不明白这个典故中的道理,请你解说。惠能大师说:你不要怀疑达摩大师的话,武帝确实没有什么功德。武帝心存邪见,不懂得真正的佛法。建寺度僧、布施设斋,这叫求福,不能把求福当做功德。功德存在于人的法身自性中,而不在求得福报的善事上。惠能大师又说:能见自性就是功,懂得佛性人人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阻碍,常见自己的真如本性,发挥自性的真实妙用,就是功德。内心谦虚就是功,行为守礼就是德。不离真如自性而建立万法是功,心体超离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是功,应用而不染著就是德。假如要寻求功德法身,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真修功德的人。心中就不会轻视他人,常能对一切众生尊敬博爱。心中常常轻慢他人,对自我的执著没有断除,就自然没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就自然没有德,这都是自视过高、轻慢一切的缘故。善知识,随顺法性念念不问断就是功,心念和行为平衡正直就是德;自己修证佛性就是功,自己修养法身就是德。善知识,功德一定要在自性里去求,而不是靠布施供养所能求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是梁武帝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达摩祖师讲错了。【评析】在惠能看来,怀有世俗功利目的的“做好事”,并非佛门真正的功德。因为那种世俗的求福行为,是有相、有执的,有攀缘心的。解脱意义上的功德,是念念无住、心行平直、心性清净的,摆脱了功利心、攀援心,实行无相布施设斋、造寺度僧。所以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原文】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注释】阿弥陀佛:梵文Ami伍bha的音译,意译为无量光明寿命觉者。他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佛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等十三个名号。十恶八邪:杀生、偷盗、邪淫、贪心、嗔心、痴心、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称为十恶;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称为八邪。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意思是只要心地清净,当即便是佛国净土。语出《维摩诘经·佛国品》:“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愆(qIan):罪过。随所住处恒安乐:意思是随身所住之处,即可成为安乐净土。安乐,指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说:西方佛土,“其国名日安乐”。往生:净土宗常用语,佛教专指离开娑婆世界,前往弥陀极乐净土。便睹弥陀: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译文】韦刺史又问道:弟子常看到一般的在家和出家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大师,这样做能往生西方吗?请为我们解除疑惑。惠能大师说:好,我来给你们说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城中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目的在于引导教化众生,经文上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离这里不远。但如果论相状说里数就有十万八千里,其实这里象征众生的十恶八邪,因心中有十恶八邪的障碍所以说远。说远是为根性下劣的人而说,说近则是为根性利好的上智人而说的。……
-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杨新,王家鹏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第2卷):金铜佛(上)》收入故宫藏传金铜佛像348尊,作为皇家珍藏,保存紫禁城达数百年。主要来源于清朝西藏、蒙古等地的贡品和元、明、清三朝宫廷作品,凝聚了我国藏区及内地的藏传金刚造像精华,融会汉、满、蒙等各民族及域外艺术因素,具有鲜明的西藏佛教艺术风格,珍品荟萃。故宫藏金铜佛像上保留大量清代宫廷黄条原始记录,说明时代、产地、风格的不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卷佛像集中地反映了我国藏传金刚造像艺术发展的脉络,显示各时代不同地区藏传佛像造型艺术的特色与成就。故宫佛像藏品在我国藏传金刚佛像研究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
噶陀金刚寺志土登嘉央列学丹贝坚参北绒波著;刘勇(斯农平措),贡保扎西译噶陀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名寺之主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本书叙述该教派、该寺庙及分寺历史,历代高僧生平事略。
-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李翎,廖旸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第5卷):石雕》所收集的石刻从七世纪西藏拉萨查拉鲁浦石窟到西藏山南地区、阿里地区、拉萨药王山和内地广泛地区,南到杭州飞来峰,北到内蒙五塔寺、河北居庸关,东到阜新海棠山等地,涉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流派。内容包括寺院、佛塔、石窟造像、摩崖龛相、玛尼石刻等各类佛造像226件。其中玛尼石刻是藏族供奉神灵的一种特有形式,石刻加彩绘并重,布局依石行随意变化,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民间性。
-
佛祖西来刘长久著穿越时空隧道,漫游文化之旅,整合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碎片,抚今追昔,继往开来。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我们推出“人文中华”丛书,俾以让广大读者从通俗有趣的图文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古今各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激励爱我中华的热情。希冀专家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之余,能为“人文中华”丛书添砖加瓦,倘若惠赐符合本丛书体例的大作,我们将不胜感谢。
-
坛经 金刚经李秀红校注本系列书的编排定位,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兴趣及经济承受能力,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通俗性及普及性,充分体现了轻松读书、娱乐读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