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历代班禅与雍和宫黄崇文著本书介绍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形成和完善、六世班禅大师与雍和宫、九世班禅大师与雍和宫、十世班禅与雍和宫、十一世班禅大师与雍和宫。
-
弥勒净土论(日)松本文三郎著;张元林译本书包括:第一章:叙论、第二章:弥勒经典志、第三章:所谓的“六部经”以外的大乘弥勒经典、第四章:所谓的弥勒“六部经”、第五章:阿含部中的弥勒经典等内容。
-
涅槃经(北梁)昙元谶译;林世田等点校《涅槃经》全称《大般涅槃经》,是大乘五大部经(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涅槃部之首,流传甚广,本书以金陵刻经处刻本为底本,参照大正藏整理而成……“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大涅槃经·卷二 寿命品第一之二)《涅槃经》全称《大般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全四十卷,北凉昙无谶应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玄始十年(公元421年)在姑藏(今甘肃武威)所译。此经位列大乘五大部经(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涅槃部之首,尤见重于佛教信众。本书以金陵刻经处刻本为底本,参照大正藏整理而成。本书分上、下两册,全经旨在叙述世尊入灭前后之种种事迹,《涅槃经》是四部四阿含中篇幅最长的,亦是了解释迦牟尼佛入灭史实的绝佳史料。
-
佛眼素素著本书是素素的散文自选集,属“黑白留言”之一。这些文章文字清丽,感情温婉细腻,在品味人生、谈古论今中不断碰撞出的思想的火花。
-
佛门典故李明权著本书通过数百例常见的佛家典故,介绍深奥、繁琐的宗教知识,介绍佛教的思想、知识、及其对中国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影响。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普及型佛教读物。
-
自在人方杞著本书以散文的笔法,寓佛理禅趣于自然平实的语言文字之中,揭示出许多人生的哲理。其中包括“不能飞滚上天,任凭埋入黄土”等。
-
池田大作佛教对话丛书(日)池田大作本丛书所收内容,哈佛大学著名的佛教学者哈利斯博士,在大学的讲课中曾作为教科书而加以使用。博士对我们的“人性革命”运动寄予了共鸣,尖锐地洞察了这一运动的思想渊源。也就是说,他认为“人性革命”是把佛法的“一念三千”的原理运用于现代思想。池田大作(1928~),生于日本京都,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著有《人的革命》、《谈佛法与宇宙》等。曾获“联合国和平奖”。本丛书包括《我的天台观》、《我的释尊观》、《我的佛教观》、《续·我的佛教观》四册书。1我的天台观远在纪元前发祥于印度的佛教越过深山幽谷和大漠热沙,被惊人的宗教热情带到中国。天台立足于中国古来诸多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交汇处,使中国佛教形成一个能动的体系。从佛教史的流脉来说,释尊阐示佛教的根本原理,而天台使佛教作为一个哲学的理论体系得以完成。2我的释尊观我愿向世人推荐人类罕见的思想巨人乔达摩·佛陀,——他既没有什么特别激励的理论或狂热的宗教教义,更没有气势磅礴的宏大哲学体系;相反,他以令人惊叹不已而又极为平常的语调,运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譬喻和故事,将人们内在的灵魂唤醒。——但这决不意味着他缺乏深邃的思想。佛陀正是这样一位伟人,他以简洁明白的语言,通过平淡无奇的谈话,扬弃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3我的佛教观不用说,佛教并非有关释尊个人的事。佛的生命既然是无始无终、永远普遍的存在,那么,佛教也便是为全人类而展开的宗教。在释尊灭度后的印度,他的弟子们也曾聚合在一处结集佛教,产生了堪称人类历史奇迹的庞大佛典。其中以《法华经》为中心的大乘经典,将佛教广泛弘传于社会,成为在家大乘菩萨求道实践的依据。他们各自一边在自己心中涌现内在的“佛”的生命渊源,一边不断向佛的境地接近。4续·我的佛教观我从少年时代就有一个梦想——能站立在万里长城之上。现在已经去世的毛泽东主席,也曾在他填的词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1974年6月5日,我从北京奔赴八达岭,终于站立在长城之上。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宏伟的情景。来到这炫耀着悠久的历史岁月的长城,我的心里再一次深有所感。——这长城本来是用来防御来自北方的武力入侵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没有国界的。现在应当是扩大民众之间的团结,在我们的胸中构筑起维护和平的堡垒。
-
我的佛教观(日)池田大作著;潘桂明,业露华译本书是池田大作和野崎勋、松本和夫两位佛学大师之间的对话记录,涉及佛典的结集,阿育王,东西文化的交流,大乘佛教的兴起,法华经的精神等内容。
-
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王路平著本书的中心内容在于,以大乘佛学为纲,全面系统地阐述它的历史渊源、庞大体系及各大宗派的思想要义和逻辑发展,详尽分析它的终极关怀及其现代意义,深入挖掘它的丰富的精神资源及其社会价值。全书以大乘佛学的思想体系和终极关怀为重点,为了突出重点
-
郑板桥与佛教禅宗金实秋著此书重点是考证郑板桥之交游。郑板桥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研究者多,成果也多,比较而言,交游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大有可为。作者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对准这个领域,下大功夫,搜集资料,精心求征,锲而不舍,写成系列论文,具有自己的特色,为他人所不能代替。在郑板桥的交游中,作者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研究较少的和尚、道士、八旗子弟三方面,分别撰成专题论文,最见功力。郑板桥在思想上、艺术上受交游的影响。他的思想主要来自儒家,同时也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而且他表达自己的禅宗观念又有其独到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