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历代观音妙相白描图集孙秉山编绘《历代观音妙相白描图集》收有观音菩萨白描图80幅,造型准确,用笔流畅,全部依据历代观音像精心绘成。不仅反映了历代观音造像在姿势、手印、服饰、手持物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而且可资借鉴历代在绘制观音造像时按不同题材所采取的处理手法。观音菩萨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历代精品造像很多。
-
童蒙止观校释(隋释)智飮著;李安校释《童蒙止观校释》是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觊所著,简要阐述了天台宗的两大根本教义及其修行方法,既是佛教徒修行的基本入门书,也是一般群众学习气功的重要参考。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我国,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典籍有其独特的术语概念以及细密繁锁的思辨逻辑,研读时要克服一些特殊的困难,不少人视为畏途。《童蒙止观校释》有几部重要的佛教史籍,有中国佛数几个主要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唯认宗、华严宗、禅宗)的代表性著作,也有少数与中国佛数渊源关系较深的佛教译籍。
-
西藏生死之书(美)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本书可以说是西藏版的《神曲》,如果但丁不是信奉基督的诗人,而是潜研佛学的居士,那么他留传后世的,可能就不是神游天堂与地狱的见闻,而是论述因果轮回的《西藏生死书》了。本书无疑是当代伟大的生死学巨著,一本实用的临终关怀手册;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尤为可贵的它还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方法。它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书中,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
-
八思巴生平与《彰所知论》对勘研究王启龙著暂缺简介...
-
五方佛古干 编《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是浩如烟海的佛教文化典籍的一套普及本,目的在于使一般读者能较全面地,正面地理解佛教文化。中国佛教艺术,在近代基本上是空白,多为临摹复制古代的佛教艺术,具有独立创造性的太少。在编绘过程中,我们力图从艺术上做点新尝试,在尊重古典佛教艺术的基础上,不完全重复古典,这样就必然会在文字处理和绘画中出现难点。为了求教于读者和各方大德,同时盼能得到读者和各方大德的理解和共识,特作如下几点说明:一.内容上尽可能考虑到佛教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现在的选目是经过多次请教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后定下来的,但为了文图相应,绘画实在难表现的就只好减少,很难求全。二、此套丛书是以[佛]一为核心,辐射为十个一[部],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在内容上出现交叉点的重叠现象。如达摩六祖惠能的故事、语录,在[禅部][僧部][名胜部]都不得不反复出现。反复出现的[镜头]也可以说是加强了某些重点的力度。
-
佛教入门程刚编著佛教是佛陀的言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佛陀是佛宝,他的言教就是法宝,他所组建的教团就是僧宝,合在一起并称“三宝”。本书主要介绍了佛教的创立、佛教徒眼中的世界、修习禅定、佛教的基本教理、佛教的塑像、佛教的经典、世界各国佛教发展及中国佛教的关系、佛教胜迹、佛教寺院及古迹。
-
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佛教思想文化发展的专著。书中对中国佛教佛性论的起源、演变和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了中国的佛性思想与印度佛性学说的差别。作者以佛性这个侧面的精细分析,将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种种抗拒和融合作了尽情的描述。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为本书写序,称本书在中国佛教的研究方面“有首创的功绩”。书中还配有精美图画。
-
佛教戒律学劳政武著佛教戒律为“三藏”之一,至为重要。戒律传来中国,与中华文化融和,乃有“律宗”及禅门“清规”的产生,影响深远。但律学自南宋即衰微,产生种种问题,迄今愈甚。当此佛学研究在世界学术领域日益蓬勃之时,对戒律问题尤有作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之必要。为此,本书以法制史学、法律学、法律哲学及西方伦理学等观点与方法,对佛教规范作全面的探讨。这也是一种运用各相关学理于戒律学之新研究,望从理论到实践,对佛教规范之研究有所助益。本书分十三章,归其性质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因本书为新研究,故较详细讨论名号、范畴、目的与方法。第二至四章,属“史的探讨”部分,从法制史的观点,探讨佛门内外规范之流变。第五至九章,为“法的探讨”部分,从现代法学观点去分析戒律有关问题。第十、十一章为“体的探讨”部分,即从“本体”层次去观照戒律的原理原则。第十二、十三章为“用的探讨”部分,从相关思想的会通,到实际的戒行问题,作广泛的检讨。其中第十三章亦为全文的结论,提出具体的实践意见。
-
西藏宗教之旅(意大利)图齐(Tucci,G.)著;耿昇译图齐(意大利)是当代最著名的藏学家之一,先后8次入藏考察,有关西藏学的专著有10部之多,论文100多篇。《西藏宗教之旅》是作者初版时轰动国际藏学界且评价很高的作品,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
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童玮编《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所收为两种经录和二十种不同版本的汉文大藏经中的佛教典籍共4175种,按汉语拼音音节排列经籍名称,分别注录卷册数目,设撰人姓名、时代、异名等,后为各版藏经中该经的千字欠及函册数目。最后附有六种索引。本书所收为两种经录和二十种不同版本的汉文大藏经中的佛教典籍共4175种,按汉语拼音音节排列经籍名称,分别注录卷册数目,设撰人姓名、时代、异名等,后为各版藏经中该经的千字文编次及函册数目。最后附有六种索引。《通检》主要是根据明刻《嘉兴藏》为底本参考编制的,有些经卷本来是前代译著,担后来却增入了序、跋之类的文章,为了便于参阅起见,未予删除,仍列出经名之后。如姚秦时代(384-417)鸠摩罗什所译的七卷本《妙法莲花经》,明代的《南、北藏》和《嘉兴藏》都增入明太宗朱棣的“御制序”,在此以前所增的唐代(618-907)道宣的“弘传序”,明代各藏中也同样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