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南派禅宗创始人陈泽泓|主编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出生于岭南的思想家惠能,他所创立的佛教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惠能的奇迹在于据说是不识字的平民,竟成为佛教禅宗的领袖;而且记载其弘法言论的《坛经》,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尊称为“经”的著作。惠能主张的“顿悟成佛”理论深入人心,以《坛经》为代表的禅文化及其思想体系,其影响已经超越了佛教的范围并走向世界,渗透入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神财富。本书将向你展现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惠能,揭示其理论主张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贡献。
-
百喻经史念林注《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
佛像艺术造型徐华铛 编著中国历代佛教造像的艺术家们,用灵巧的双手,在表现他们对佛国天界无上虔诚的同时,也生动地展示了历史的丰富内涵与中华民族生生不绝的创造伟力。这种伟力组成绵延千万里的佛教造文化长廊,在华夏大地上凝聚成一道永恒、亮丽而恢宏的风景线,一代又一代的过客从它们面前烟云般地、无可挽回地逝去了,唯有这道风景线固执地表达着无穷无尽的神奇魅力:大佛的妙相庄严,菩萨的华贵秀美,罗汉的智睿纯朴,天神的英武威猛,飞天的婀娜多姿……他们犹如一道诱人的艺术长卷,感染着一世又一世华夏儿女的情感,使人一唱三叹;又如一股甘洌的清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田,令人流连忘返。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是从事工艺美术、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艺术爱好者,定会从中汲取艺术灵感,愿您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惠泽后世……
-
任继愈禅学论集任继愈著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降,二千多年来,自成体系,独立发展。它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几千年沿着既定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从来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来迎接外来文化的。大致可以举出以下几种特点和品格:不失自我的兼容性;与时俱进的应变性;取之有节的开发性;刚柔相济的进取性;和而不同的自主性。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道路,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中国人士看作黄老清静无为的理论。景教(西方基督教的一派)在唐代最初传入中国,中国人士认为这个教“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这完全是当时唐人的新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学者著《天方性理》以迎接这一外来教义。中国最早介绍佛教的著作《四十二章经》及《牟子理惑论》,都以中国传统忠孝观念来理解这一外来宗教。还应当指出,佛教的根基虽出白天竺,但中国人所认识的佛教并不是直接取自印度,而是来自中亚。魏晋时期,佛教经典均根据西域文字翻译成汉文转手引进的。中国传统宗教的忠孝观念曾得到一切宗教的认同。后来的儒佛道三教会同,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圆融无碍、海纳百川的特点。佛教文化虽然带有佛教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特征无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研究佛教不知不觉与儒、道两家会合;研究儒教又必然与佛、道两家贯通;研究道教又必然与儒、佛二家相会。本书前言我生于山东平原县,4岁以后,随父母在鲁南一带生活读书。9岁以后,在济南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听说现在改称实验小学)。当时北洋政府提倡尊孔读经,我读《四书》是在上小学时读完的。小学老师曹景黄先生给我打下阅读古汉语的基础,是我永远怀念的第一位老师。1928年上初中,1931年上高中,中学时期有几位国文(现在称语文)老师,任今才(幹忱)、刘伯?、张希之先生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或哲学系毕业的,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读过梁启超、胡适、冯友兰几位先生的著作,也读过他们关于老子年代的争论文章。1934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旧社会读哲学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业。那时年轻,不考虑那些,一心想寻找真理,追究人生的归宿。入学时有十几个人,毕业时只剩下三个人,我是其中的一个。大学三年级,暑假期间发生了“七·七”事变,北大南迁。文学院设在湖南衡山脚下。半年后又迁往云南蒙自县。由湖南到云南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徒步旅行,走了两个多月,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有机会看到农村败落和农民贫困景象。靠了他们承载着这个又穷又大的国家。人生的归宿,最后的真理,如何与当前广大贫困的农民和败落的农村发生关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问题,无法解决。我深信探究高深的学问,不能离开哺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从此我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不但细心阅读了大量的原始著作,甚至还照着去做。那时我只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积累丰厚,它有生命力,是活着的文化,不同于某些西方学者把中国文化积累看成考古的对象。我们的文化不但活着,还要发展,应对世界有所贡献。但苦于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清理方法。前人、外国人和时贤的著作,我觉得都没讲清楚。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多年,我力图把中国佛教思想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看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个文集中关于佛教的文章也就是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分。道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下于佛教,今后还要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向社会和学术界推荐。因为这一门学科的研究比佛教研究迟了数十年,见成效、被承认,还有待将来更多学者的努力,这个文集没收这方面的文章。学术研究要扎根于这块土地上,要有补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间没有纯学术,这个文集杂而不纯,但有一点可以说:我写的,完全是我想通了的,没说别人的话,我反对跟着凑热闹。全国解放后,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学着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和分析历史现象。初步学到了这个方法,使我十分振奋。回头来再剖析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有了下手处,过去看不清楚的,现在看得比较清楚了。这个文集的文章都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中国文化、说明中国哲学发展的习作。活到老,学到老,还要不断学习,力求有较大的长进。
-
难行能行许明著本书是佛教文化丛书中介绍中国佛教四大菩萨图文本之一。与已经出版的《说不尽的观世音》,以及即将出版的《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为姊妹篇。本书共分七章:一、大行菩萨称普贤: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考证;二、虚空有尽愿无穷——普贤菩萨的经典及其大行思想;三、方便无数接群迷——普贤菩萨的信仰及仪式;四、分身百亿化众生——普贤菩萨应化事迹;五、街井闾巷说普贤——明清小说中的普贤;六、端严示坐六牙象——普贤菩萨的绘画造像;七、名山处处有胜境——普贤菩萨的寺塔名胜。全书正文62000字,插图148幅。书名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永寿法师题签。本书作者长于佛教典籍的考证,广搜博引,对于中国佛教四大道场的形成,以及中国的四大菩萨之一——普贤信仰的形成和影响有独到的研究。文字浅显通俗。本书为大32开,彩色印制,配图精美雅致,图文并茂。是从事佛教文化研究和旅游文化欣赏相结合的通俗读物。<
-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李春生1995年11月29日是个吉祥的日子,曙光初照的拉萨古城美丽宁静,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烟缭绕,佛灯齐明,彩幡飘舞,一派祥和气氛。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过金瓶掣签,诞生于藏北嘉黎县的6岁男童坚赞诺布,被认定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真身。按照历史管理和定制,中央人民政府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这是藏传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藏族僧俗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引起世人的特别关注。
-
李叔同的佛语禅心孙岩编著最简单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林语堂、梁实秋等文化巨擘誉李叔同的文字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学備要(宋)道诚《佛学备要》,原名《释氏要览》,三卷,北宋释道诚辑。该书主要介绍有关佛教名物、典章、制度、称谓以及其他生活细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此次据民国八年的石印本影印出版。
-
长安佛教史论王亚荣|主编本书是作者历年研究长安佛教历史的研究成果结集。
-
文殊智慧哲学精义肖黎民、秦亚红对许多人而言,文殊智慧既是一个颇感陌生的特殊话题,又是一种略显玄奥的另类哲学。人们或许要问:这种陌生而又玄奥的智慧在整个人类智慧的坐标系上是否有自己的原点?它与别的智慧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它的智慧内蕴和智慧个性究竟是什么?尤为重要的是,它对现代人与现代生活来讲,是否还有某些独特的启示和切身的助益?它是从传统的坟墓里挖掘出来的业已腐朽的一具哲学僵尸呢,还是至今仍在思想的草丛了蜿蜒流淌的提神醒智的一股?头活水?这种古老的东方智慧是否还有可能在现代或未来的时空里重新复活、转换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解开你心中的种种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