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天台文类·天台法数校释林鸣宇撰本书收录日本重要汉籍收藏机构之一金泽文库所藏宋本佛教典籍两种,即如吉编《天台文类》八卷和智亲编《天台法数》四卷,皆为宋僧所集,系日本僧人赉自宋地,属天台一宗文献。其名仅见于高丽义天编《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其后失传七百余年,少为人所知。此次由日本佛学博士、供职于东京电机大学的林鸣宇先生从金泽文库中搜检而得,并加笺校,详勘各条渊源,合刊出版,共诸于世,可以说是使这些秘藏于东瀛的珍贵佛教典籍的文献学、佛教学价值得以完全彰显。本书作为日藏孤本佛教典籍丛刊之一种出版。
-
道行般若经姜子夫主编《道行般若经》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等,阐明了般若波罗蜜之法,并叙及其受持的功德,属大乘佛教的典籍。
-
定慧初修南怀瑾著“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规、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最新版(2001年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目录:修止观与参话头戒学定学慧学修定与参禅初修禅定人门方法定慧影像参禅指月禅净双修调和论观无量寿佛经大意净土三经的高下禅、唯识、净土观想和念佛大道废有仁义禅观略讲静坐姿势——七支坐法静坐的基本认识修证与方法六妙法门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般苦正观略讲从普贤行入三摩地尽无尽法门汝等当学《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如何了苦?首重观想照见五蕴皆空小乘佛法如何禅修般若就是无上咒色与空的问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教你一个咒子空里谈空都是空话五蕴一空依性起修无量法门誓愿学观与照是同是别事理一定圆融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境网吹识浪自有定盘心轻轻从心头起观讲个禅宗故事苦由我来四大并没有障碍你多消一分业不沾念生死本空见性解脱能所双泯自度自度快快自度观音法门略讲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净土法门几人得到了一心不乱与《药师经》合并参究全心全意的想念举一则笑话临终时的念佛自欺、欺人、被人欺心头只挂着这一念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顽空定”的念伟法但持正念莫问黑烟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禅悟金刚经朱棣原注;李安纲白话封面、书脊及版权页责任者题:李安纲著。本书收录了《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大乘正宗分第三》、《妙行无住分第四》等《金刚经》的经文,对其进行了白话解说和注释。
-
禅悟圆觉经[唐]宗密原注;李安纲白话;王无骄漫画《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名《圆觉经》,意思圆满觉悟的经书。佛教的智慧,就在于圆满的觉性,圆满的修行,圆满的智慧。佛教义理,都在释迦牟尼佛祖教化的典籍之中,也就是那十二部经教。而这《圆觉经》就是这所有十二部经教的眼目核心。《圆觉经》的宗旨非常明白,那就是在自觉、觉他之外,更要觉行圆满。一开始所标立的,便是佛教无上乘法门,但却顿渐兼容,定慧双运,福智双修,直入圆满。所以,这部经书功德圆满,饶益众生。全经分三大部分,一是序分,二是正宗分,三是流通分。序是序品,讲说佛说此经的因缘;流通分讲此经的流通和修习的功德,以及金刚护法、天龙八部等的护持等。主体部分,是佛祖与文殊等十二大菩萨关于圆觉法门的问答。
-
佛教与晚唐诗胡遂著本书作者对佛教与晚唐诗的关系,已研究多年,并已发表了多篇论著。通过研究,作者对晚唐诗人乃至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安身立命问题上获得了深切的认识和感受,看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也在一定意义上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提供了历史镜鉴,以我们今天处在这样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环境里,如何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击与诱惑,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矛盾,始终不渝地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与理念,始终不改变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与责任,建立积极健康、奋发有为的人生目标,目光长远、心胸宽广地看待个人的穷通得失与奋斗使命之间的关系,从而耐得清贫、耐得寂寞,从一己之得失、荣辱穷达中走出来,以先进文化扩展我们的胸襟怀抱,强健我们的精神气骨,为时代、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所面对的重大人生课题。在本书中,作者从晚唐文人生存的感伤、历史的反思、现实的回避、 精神的皈依、人格的标榜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佛教给予晚唐诗的影响与渗透这种文学现象作出了比较具体的探讨。进而论证晚唐诗融会佛教思想的核心乃在于苦、空、寂、静,其中苦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空是对历史人生的认识,寂是寂灭来自浮世的种种尘劳妄念,静是自静其心,自净其性。另外,通过对诗人们借佛教以自伤、自慰、自安、自定、自成之心路历程的探讨,得出了宋代理学乃是缘着这一思路,即通过对晚唐文人在安身立命方面之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产生的结论。
-
禅悟坛经丁福保集注;李安纲白话;王无骄漫画佛,又作佛陀、浮屠等,是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做佛。汉意是觉者,白话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就是佛,可见这佛不但不是迷信,而且还要破除迷信,让人们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从而得到觉悟而成为自己的主人。觉的意思是一觉睡醒过来,悟的意思是有了自我的意识。没有一个人愿意生活在黑暗或者蒙昧之中,所以人们都企盼着觉醒与明悟。悟字从心(忄)从吾,就是说心中有了吾的意识,或者说是吾自己意识到了吾的存在。就好比那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一样,因为我有了清醒的意识,所以才标志着我自己的存在。有了这种存在的感受,也就是悟。通向这种境界的道路,就是一种最大的智慧。佛教的原本,来自于印度,也许有不少与我们本土文化不相符合的地方;但这种被改造和发展了的佛教所采用的方法,却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法宝。《六祖法宝坛经》可以说是禅宗独立的标志,也是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并不见得要去修炼苦行,摆脱世俗,只要你能够从自己的心地上见到自己的本来佛性,那也就是修成就了。清代丁福保有笺疏,夏伟同志帮助择要而注,以利解读。
-
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疏注弘学疏注本书述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因由、发愿、十五善生之功德。
-
佛教道德经典蒲正信注前言/1 大日经/1 一概介/1 二大日如来与卢遮那/2 三秘密主与金刚手/4 四胎藏界曼荼罗/7 五“阿”字义释/9 六善无畏/14 七一行/16 八大日经/18 卷一/18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18 入曼荼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33 卷二/56 入曼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56 息障品第三/74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77 卷三/88 世间成就品第五/88 悉地出现品第六/90 成就悉地品第七/108 转字轮曼茶罗行品第八/111 卷四/120 密印品第九/120 卷五/143 字轮品第十/143 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146 入秘密曼茶罗法品第十二/169 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第十三/170 秘密八印品第十四/173 持
-
净土宗三经弘学注净土宗教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净土宗三经”。《无量寿经》之重点,主要在于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以及关于具有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之德的阿弥陀佛;并详细地开示了他力自救之法。《观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受韦提希夫人的请求,引诱性地开示自力修行之法,而安乐能人阿弥陀佛,则在里面指示他力救济之道。也就是说,有些人执著于自力,不容易进入《无量寿经》所说的他力法门,因此有必要说这部含有表里两面法门的《观无量寿经》,其内容包括了十六个方面,即“十六观法”。《阿弥陀佛经》则重点介绍关于阿弥陀佛及其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是彰显第十八愿的旨趣被称之为“弘愿门”;《观无量寿经》说明第十九愿的旨趣,以定散二善诸行转入弘愿之法的肝要门户,被称为“要门”;而《阿弥陀佛经》广说第二十愿,即说明从他力回施来的名号,认作自己的所有物,称名念佛而往生净土,而被称之为“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