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蒙古佛教音乐通论包·达尔汗,楚高娃 著《蒙古佛教音乐通论》是国内外全面系统而深入诠释蒙古佛教音乐的学术著作。蒙古佛教音乐是藏传佛教在蒙古文化区域长期交融整合的结果。13世纪初,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入蒙古地区是多元性特征蒙古佛教及其音乐文化整合体形成的始端。16世纪末开始,凭借蒙古统治阶级的鼎力扶植得到空前发展。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必然导致交流与融合,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中,通过吸纳异源文化而逐步完成自身的变异过程。自从佛教第一次与蒙古文化接触,就开始了渐进的蒙古地方化行程,如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等重要经典被译成蒙古文,蒙古语诵经仪轨完善,蒙古博教祈愿文、敖包祭祀、腾格里祭祀等固有文化特质大量地被利用等。与此同时,借助地缘之便,逐步蒙古化的藏传佛教与汉族文化得到了交流并且吸收了对方的诸多特质。由于不同文化特质的逐步汇入,流传于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及其音乐文化失去了原有面貌,通过观察分析其横切面,可知每一文化层面中均包含有不同民族多种文化质点。作为一个文化体的蒙古佛教音乐,其结构由佛教音乐本体、佛教音乐组织、佛教音乐思想三层面组成。音乐本体是佛教音乐的基础技术层,亦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分别诠释蒙古佛教音乐的蒙古佛教诵经音乐、蒙古佛教乐舞音乐、蒙古佛教乐舞剧音乐、蒙古佛教法器与乐器音乐等四大种类。拓宽研究范畴,本通论还探讨了蒙古佛教音乐在民间的传播现象,即佛教音乐的世俗化变异问题。宗教世俗化是二元双向影响的文化交融现象,本书通过对古如哆、玛尼音哆等具体音乐品种的分析,探索了蒙古佛教音乐世俗化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则。
-
佛教格义研究唐嘉 著本书主要运用文献学、训诂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佛教“格义”在中国佛教史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格义”作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成功融会异质文明的典范,在当时吸收印度佛教文化有益的部分,丰富、完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其目的在于超越“格义”,建立中国佛教语言哲学体系。
-
少林寺的现代发展之路史璞 著本书依照少林寺的所作所为之史实,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沿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维度,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中国佛教的教义教理教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中国佛教知识和历史、中国佛教禅宗和少林寺的知识和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鲜为人知的少林寺传承、保护、弘扬、发展和分享少林文化的史实和内幕,客观考证和研究“少林寺”“少林文化”“少林寺现象”“少林寺弘扬少林文化的发展道路”及其重要价值和意义。让社会各界全面、客观地认知少林寺四十年来探索、践行佛教中国化、人间化、现代化、世界化和弘扬少林文化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所作所为的真相和成果。
-
天台学入门文海 编《天台学入门:天台三大部枢要》一书由“上篇”(天台学的理论)、下篇(天台学的实践)与“余论”三部分组成。上篇,阐述了天台宗立宗的依据和理论核心,天台宗依《法华经》立宗,它的理论均以《法华经》为依据;天台宗理论的“核心”是“以《法华》为宗骨”。下篇,阐述了天台宗实践的特色,独树一帜的“天台学风”,强调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为此,智顗创立了“六即”行位、“四种三昧”、“十乘观法”和“三止、三观”,乃至“一心三观”的修行方法。“余论”部分,包括十多篇长短不等的文章,这些文章均围绕着天台宗和《法华经》这个主题,可作为上下篇正文的补充和说明。
-
袁中郎禅学要解翁心诚 著本书为著者袁中郎研究系列第三本。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袁宏道〈珊瑚林〉〈金屑编〉校释》及《袁宏道集笺校》,故宫博物院藏《珊瑚林》《金屑编》***为蓝本,侧重探讨袁中郎的佛禅思想与文学主张,从三教圆融、以佛摄禅的角度,对袁中郎的学术取向进行深入挖掘,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本书是著者继《袁中郎佛学与〈西方合论〉初探》、《袁中郎小品思想探究》后的一部新作。天纵异才的袁中郎通过参禅、修持、彻悟对禅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对历代禅学与禅师横空扫描,褒扬评点;对虚空法界彻照静观,挥洒自如,攀登到了禅学境界的很高峰。《珊瑚林》、《金屑编》与禅诗是他探索与攀登禅学历程的影像记录。著者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袁宏道〈珊瑚林〉〈金屑编〉校释》及《袁宏道集笺校》,故宫博物院藏《珊瑚林》《金屑编》***为蓝本,侧重探讨袁中郎的佛禅思想与文学主张,从三教圆融、以佛摄禅的角度,对袁中郎的学术取向进行深入挖掘,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
知入与知行李进 著本书是一本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学术专著。《注维摩诘经》是南北朝关河旧学时期承载中观般若学的一部重要文本。是由鸠摩罗什法师、僧肇、道生、道融等人集体撰著而成。本书的研究着眼于,以性空论为本体理解展开的菩萨不二论的内涵及其可能的若干种哲学后果,最终说明或者意图展开一种空性本体意义的纯粹实践论,并且尝试探讨其来由与原理。依托经文以及什肇师徒的注解,深入讨论不可思议法、性空原理、菩萨不二行(论)的哲学内涵,并最终归结为一种空性本体的。本书以不可思议法(性空辩证与神迹)、菩萨不二论作为本经的主旨,并进行初步的论述。同时提出以性空论为依托的不二论无论在譬喻的角度还是教理意义上,都包含着一种三乘归一(无尽法门皆是我法门)的意图。
-
中国佛学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书为总第四十八期,包含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两大栏目。
-
天台佛学散论陈坚 著天台宗是隋代智者大师居天台山时所开创,所以称为天台宗。本宗的教义,主要依《法华经》,所以也称为法华宗,唐代中期传到日本,被尊为天台学。本书系天台学系列丛书丛书之一。书稿收集了山东大学著名学者陈坚教授近十年来研究天台学的论文,对天台宗的义理及其与佛教各宗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较高的学术价值,适于对佛教感觉兴趣的研究者。“天台学”不仅仅是指“天台佛学”,而是涵括了与“天台山”有关的儒道各种学说。
-
阿弥陀经[后秦] 鸠摩罗什,王党辉 注译净土三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净土宗就是以这三部经典为依据形成的。净土三经为《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加上《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两章佛经,合称净土五经。这是我们选取净土三经做现代著述体例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传承国学文化经典。本次为国学经典平装本改造升级为精装本,做为精装本后会有较可观的销量。
-
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随佛禅师 著探究佛教的史实,不可只引据、信受某特定学派的史献记载,必需经过多方史献的引据、比对、耙梳、整治。除此以外,若只探知史献,易流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处境,故有必要参究“经律”与“经律演变”,辅以现实佛教的演变史实,这才较能得知“佛教演变的表里关涉”,尽最大程度地接近佛教史实。本书不仅涉及“第一次经律结集”之《七事修多罗》的原说,兼及部派佛教各派传诵之经、律、论、史献的比对研究,同时探明国际学术界尚未研究确认的印度佛教史实。依此研究佛教演变,探明佛教由务实、团结、昌盛转为分裂、质变、衰微,发生其间的转折点与关键原因,目的是为世人重开正确认识佛法及佛教的窗口,并为佛法的显扬及传承开启新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