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薄伽梵歌 通解(以)伊萨玛·泰奥多,徐达斯《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伽典籍,为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全文共18章,700节诗句,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真谛,宣扬无我的行为,隐藏着重要的神谕。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使这部难懂的经典古籍变得连贯畅达,使它的真义得以照亮世界!
-
布顿佛教史布顿 著;郭和卿 译《布顿佛教史/现代世界佛学文库》是论述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史书。其所记显密教乘,诸学史实,多属扼要,后来学者多引以为据,较之其他佛教史书更显重要。
-
从空性到佛性张源旺 著本书通过考察佛教思想家罗什、僧肇以及他们的思想、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变趋势、其中的内在原因和文化背景来把握般若学向涅槃学的思想轨迹和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本书共从以下几个个方面探讨了问题:佛教思想大家的学术成就及倾向;各自思想的演变、圣心的构建与道生佛性论;对语言采取的批判的态度、原因、意义和影响。
-
佛说造像量度经文物出版社 编《佛说造像量度经》,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是一部关于佛教塑像、绘画、浮雕的工具书,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所撰,历代都以梵本流传,没有汉文译本,清乾隆年间,蒙古族学者工布查布把它翻译成为汉文。该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
-
三观映月度恒沙邓子美《三观映月度恒沙(近作自选集)/宝庆讲寺丛书》引入宗教社会学的新视野与方法,视佛教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考察其社会根源、社会角色、社会功能,把当代佛教和当代社会有机联系起来,使人感到切实、新颖,增强了对全球化现代化急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及其信仰文化变动性多样性的深度认知。
-
生活禅的理论与实践暂缺作者净慧长老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了,我时时怀念着他。他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承蒙慧公的错爱,他生前数次谈到他与我之间的法缘。
-
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李南 著佛学博大精深,从印度传入我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影响巨大。季先生从事彿学研究长达六十多年,成就斐然。他研究佛教,独辟蹊径,从探讨古代佛教语言入手;但并不拘泥于这些语言的形态变化,而是努力探究其变化后面的深层次的东西。他将语言特点与佛教义理结合起.来,运用自己广博的语言学知识和中印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厚重的文化积累,对许多佛教史上的重大问題详加论述,颇具创建性。《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佛教》所选内容,涵盖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史和中印佛教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占据此书很大篇幅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前言》部分,内容翔实,通俗易懂,读者可以从中深入了解关于宗教、历史、文化以及玄奘本人和译经方面的知识,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
早期汉译佛经词汇系统的结构及生成张烨纵观整个汉语史的发展脉络,汉语词汇自东汉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除了受到汉语自身发展的影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在与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汉译佛经也随之产生。《早期汉译佛经词汇系统的结构及生成:以支谶译经复音词为中心》之所以选取东汉时期大乘佛法的传入者支娄迦谶的8部译经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佛经语料往往具有较大的语言容量,而且年代确切、口语性强,可以如实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另一方面,汉译佛经是汉语一次大规模接触外来语言的产物,它可以较为全面地体现早期佛经词汇系统的特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早期汉译佛经词汇系统的结构及生成:以支谶译经复音词为中心》即采取共时与历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词汇的结构及生成的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对东汉时期的词汇研究乃至整个词汇史都提供有益的帮助。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熊贵平 著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永嘉证道歌·信心铭何劲松 等 译《永嘉证道歌》与《信心铭》为禅宗史上两部著名经典,分别为玄觉大师和禅宗三组僧粲所作。读之既可全面了解禅宗的发展脉络,更可作为修禅悟道的修行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