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禅宗语录词语研究何小宛 著本书以中国禅宗语录(侧重于唐宋禅宗语录)里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以词义考释为主体,以词语理论的阐述、探讨为骨架;用词语理论来统领相关词语的考释,用词义考释的具体方法与成果来支持词语理论的阐说。全书系统探讨了禅录词语的特性、来源,对禅录词语的方言色彩、特色词语、历史变化问题进行了梳理剖析,并通过分类示例的方式对禅宗语录词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格言警训选弘一大师 著《格言警训选》是作者经历了成长、修行、悟道的过程中,对他人生影响较大的名家格言选录。都是对作者影响深远的经典格言。分为格言别录、明薛文清公《读书录》选、清三韩梁瀛侯《日省录》选、晚晴集、寒 笳 集、格言联璧等部分。读来,今天仍然会受益。
-
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班班多杰 著本书内容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揭示了苯教和佛教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吸纳的对立统一关系,另一方面评介了藏传佛教各宗派的思想。 在揭示苯教和佛教关系方面,对苯教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从而引出了藏族传统认识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轨迹,认为藏族传统的发展史经历了万物有灵、原始的宇宙发生论、天神观念、本无空寂这样四个不同的阶段,到本无空寂阶段时,藏族的世界观就以哲学理论的形态出现了。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佛教传入藏地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尤其是论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思想条件。在评介藏传佛教各宗派思想方面,把藏传佛教各宗派放到藏族社会历史状况、政治经济形势和思想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丰富的藏文史料为基础,对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格鲁派等藏传佛教五大宗派的教义思想、体系构架、各自特点、理论渊源,分别进行了阐释、剖析、比较,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
佛法专论选弘一大师 著《佛法专论选》是作者出家后,对于修行佛法的体悟和感受。全书有议论、有禅意故事、演讲文稿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弘一大师修行佛法方面的过程,和度化大众的慈悲胸怀。全书文字洗练,时代感强,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性和文学性。是弘一大师佛法修学的精华文字。
-
来果禅师语录来果本书系节录来果禅师(1881—1953年)语录中的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自行录等三卷。解谤扶宗说,一一破解宗、教、律、净相互争议的症结,令其能相容尊重。扶宗说以简明的一百则学禅的箴言,句句破心殷切,为后学大开眼目,指点迷津。参禅普说,以修道者常犯的毛病,如怕动、求静、怕苦事、无长远心、我慢等,抽丝剥茧作彻底的针砭。自行录,以来果禅师一生行履为主轴,文中有禅师的孝行,割肝疗治父疾和求法种种困厄的历程。本书为入门学禅者,先确立正见的方向(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二章),后树立禅者大无畏的风格(自行录一章)。“语录”是启发性灵的一面镜子,只要对有所探索的人,此书必定是良师益友。
-
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沈卫荣 著藏传佛教自西夏时起就已经开始向两域和中原传播,并在元明两代成为中国佛教传统中一个十分醒目和有影响力的传统。以往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十年来,作者在敦煌藏、汉文文献,黑水城出土汉文、西夏文佛教文献,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献和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献中发现了大量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其中以传自元明清三代宫廷的藏传密教仪轨集成《大乘要道密集》具价值。《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研究初编/中华学人丛书》利用这些新发现的汉译密教文本,发掘其藏文原本,通过对这些文本进行细腻的分析,重构了11至15世纪藏传密教在两域和中原的传播史。
-
杂阿含经吴平《杂阿含经》是以言行录的体裁,记述佛陀和他的弟子们的修行与弘法活动。经中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如缘起、十二因缘、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等,故被称为“佛教圣典”。由于《杂阿含经》不重玄理、义解,重视的是修行实践,因而诵读此经,有助于现代人修行佛法。
-
安乐集业露华本书旨在弘扬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净土信仰和往生方法的理论,并大量引证各种经律论释,多达五十余部,以申明净土要义。全书以《观无量寿经》的趣旨,统以贯之,由于道绰时代正逢北周武帝毁佛,形成佛教末法思想的普遍,再加上诸宗派多排斥净土法门,故本书中亦多有论辩,着重于破除异议,使得净土法门在社会上广泛盛行,深入社会各阶层中。
-
禅源诸诠集都序阎韬本书是宗密所编《禅源诸全集》的总序,共四卷,这篇序言完整地阐扬禅教合议的思想,又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后来单独流行。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阶段,各个宗派各据其理论和修为方法。众多的宗派林立,一方面意味着佛教理论的繁荣,另一方面佛教徒面对莫衷一是的众论纷纭,也带来信仰的危机。这是,宗密坚持禅教合一,会通互补的观念,开创了佛教思想体系的新格局。宗密以“禅是佛意,经是佛语;诸佛心口,必不相远”,从根本上把禅教统一起来,总汇其流派支节,强调佛门不论宗派,都根源于佛陀。
-
嘉绒地区圣地和寺院暂缺作者《嘉绒地区圣地和寺院:藏文》由阿坝州藏族历史文化古籍研究协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