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试读
美文
国学
书库
导航
佛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学诚法师 著
“为什么我一直这么不顺?一直霉运缠身”“为什么很多事情放不下?”“工作不如意怎么办?”“失恋后怎么办?”“如何与父母相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实,“外在的事情不能压垮我们,让我们心力交瘁的,都是内心过不去的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是这样一本教人转变己见、断除人生烦恼的佛法开示录。在书中,学诚法师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精进之道”“一语点醒梦中人”三个方面,告诉我们生活中顺逆都是正常的,也都是无常的。因为无常,一切皆有变好的可能。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 正理海》论疏理路译释
魏冬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 ·正理海》论疏理路译释(藏汉合璧本)》采用“译释”的方法,即首先在阅读和理解藏文的基础上,按照藏文原典的论述逻辑对原文进行分解,并绘制了90多幅科判结构表,使人能够清晰的了解藏族佛教学者解释经典的理路方法,然后按照“时代同一性”、“意义对应性”、“语序一致性”三大原则,采取直接对译的方式对其汉译,以保证意义的对应性和真实性;接着从当前汉语习惯出发,在所译汉文的基础上充实、补充、完善原文中所省略的知识背景和内容,采取通俗的、适合现代人理解的汉语表述方式对之进行表述。这种方法既照顾了汉藏语之间的贯通关系,也比较合适的解决了翻译过程中的“意义的变迁”和“理解的困难”两个问题,比一般的翻译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值得不同语际间学术研究借鉴。
箭术与禅心
(德)奥根·赫立格尔
为了追求生命的真义,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远赴日本学禅。他追随弓圣阿波研造,修行箭术,但习箭的每一个阶段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无解的公案。在师父的引导下,他逐渐放下自我的投射,体验了"当下的真心",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空间。
菩提道次第略论
宗喀巴 著,法尊 译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丛》讲述了宗喀巴大师出世时,西藏佛教戒律松弛,教风败坏,僧人腐化。很多喇嘛“不习经典,乱受灌顶,寺庙僧侣,尽同俗装”。大师睹此种种。触目惊心,决心振兴佛教,力挽颓风。1388年改持律者所戴的僧帽为黄色僧帽,1395年,供精其寺慈氏像一套比丘衣具,以示菩萨亦应守比丘戒。此后数年,奔走各地,宣讲戒律。1401年,宗喀巴和他的老师惹达瓦及噶当派大师教却把让等三人,在热振地区朗增敦寺商讨整饬戒规、整顿教风之事。他们以德光《戒经》为依据,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形及藏僧遵行的可能性,经过再三斟酌,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寺规戒条。宗喀巴在寺中宣讲,迦曹结记录成书,是为《苾刍学处》。内容分两大部分,初说,出家事及依止善知识规矩等,即受戒法、事师法、随顺事;次释二百五十三戒,分四他胜、十三僧残、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别悔、众多学处。后附《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摄颂》与《苾刍学处总抉择》。《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丛》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与汉地通行的《四分律》比较,此中未列二不定及七灭争,恶作罪中多十二条。此外还带着藏传佛教的鲜明特征。
胡适之禅宗考论
胡适 著
《胡适之禅宗考论/中华现代佛学名著》以《胡适手稿》《胡适论学近著》《胡适文存》《胡适口述自传》等为底本,从胡适对禅籍、禅史、禅法和禅僧的考据、论述等四个方面入手,选编了《神会和尚遗集及跋》《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禅学古史考》《中国禅学之发展》等23篇重要佛学著述,勾画出了中国禅宗的历史,是胡适对中国现代禅宗史研究模式的基本思考和学术结晶。
章太炎佛学文集
章太炎 著
《章太炎佛学文集/中华现代佛学名著》主要收录章太炎佛学论述,基本上反映出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全貌。分专著、文稿、书信、演讲等四部分。太炎的佛学论著丰富,既有对佛教文史的考证,如《大乘佛教缘起考》《法显发现西半球说》《辨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龙树菩萨生灭年月考》《与欧阳竟无书》《〈初步梵文典〉序》,也有对佛教现状的反思,如《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告宰官白衣启》《支那内学院缘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与太虚书》。既有早年以佛学阐发政治思想、增进道德、推动革命的论述,如《建立宗教论》《无神论》《人无我论》《国家论》《俱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答铁铮》《与梦庵》等,也有晚年面对大众的佛学开示,如《论生命》《说我》《在槟城极乐寺演讲佛法平等》《说真如》《在世界佛教佛教居士林会上之演说》《在上海尚贤堂佛教演讲会上之演说》《在重庆罗汉寺演讲佛学》等。既有对佛学义理的创造性发挥,如《与李石岑书》《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也有学习佛法的体会,如《与黄宗仰书》《章太炎读佛典杂记》等。其中多的则是以佛学论衡东西学术,如《明见》《辩性》(上下)以佛学衡量诸子,《齐物论释》以佛证庄,会通中西,建构真俗不二的哲学体系,《菿汉微言》与《菿汉昌言》则进一步会通三教,强调文王(易)、孔、老、庄与佛无异,纵论中国学术史,进而“回真向俗”。
杨仁山文集
杨文会 著
杨仁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清朝末年中国佛教复兴的关键人物,也是唯识宗复兴的播种者。《杨仁山文集/中华现代佛学名著》以《杨仁山居士遗著》为底本,辑录《佛教初学课本》《十宗略说》《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等不等观杂录》《阐教编》等文,为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国佛教金石文献·塔铭墓志部
许明 著
作者花十余年精力编纂《中国佛教金石文献》,总一千五百万字,别为四部,即寺宇殿阁部、塔铭墓志部、造像题记部和寺产牒文部。本书为塔铭墓志部分,约400万字。作者遍考全国各寺庙碑林、塔林,吸收相关考古成果,并参以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所藏金石文献和寺庙志等佛教资料,编成此书。
敦煌坛经合校译注
李申 校译,方广锠 简注
本书对现存六种主要的敦煌《坛经》写本进行了合校,以文字z佳的旅顺博物馆藏本为主要依据,另以敦博本、英藏斯坦因本、国图本两种及西夏文写本残片对校,又吸收了铃木贞太郎、郭朋、杨曾文、邓文宽、周绍良等学者的校勘成果,力求恢复敦煌本之原貌。除对经文进行全面校勘外,还做了今译和简要的注释,并有任继愈、杜继文先生所撰前言及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附录,对深入研读《坛经》颇有助益。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
[美] 那体慧 著,候冲 编,纪赟 译,伍小劼、崔翔 校
本书是那体慧所撰汉文佛教文献方面论文的结集,收录了包括《:一部中国的伪经?》《谁作了(T225)——证据上的一次重新考察》等那氏著述,很好地代表了那体慧的学术成就,可供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那氏的学术思想。本书译者在序言里介绍了那体慧学术研究的经历,读者可从中了解那氏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读书导航
出版图书
古籍/国学
文学艺术
人文社科
经济管理
生活时尚
科学技术
教育/教材/教辅
少儿
工具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