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藏传因明研究4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肇论洪修平 著《肇论》所阐发的主要是鸠摩罗什译介的印度龙树中观学派的般若性空思想。《肇论》一向以文辞优美、思想深邃而著称于世,并以它对龙树中观学的准确把握和系统发挥而在中国佛教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力。而《肇论》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中外思想的融会贯通更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
人间佛教与两岸社会研究李湖江 著《人间佛教与两岸社会研究》中的部分文章系本人所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1958)的研究成果;同时《人间佛教与两岸社会研究》也是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与闽台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人间佛教首倡于太虚大师,因其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思潮相契合,故而在海峡两岸逐渐落地生根、抽枝发芽。中国大陆弘扬人间佛教的代表人物,从太虚大师算起,有巨赞法师、赵朴初居士等;而在台湾地区,印顺长老和星云大师继承了太虚大师的思想,并成为人间佛教理论的重要建构者。由于有这些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如今人间佛教己成为汉传佛教发展的方向。《人间佛教与两岸社会研究》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佛教与社会研究”,中篇为“台湾佛教研究”,下篇为“禅学思想研究”,为什么把禅学研究的论文也收录进来?记得有一次参观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看到其中有一幅字,书曰:“人间佛教生活禅!”因为禅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禅宗的作略与风格是人间佛教的好表现形式,海峡两岸如出一辙、源出一脉。
-
碧岩录任泽锋 著《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一部注释性的禅宗著作,共十卷。基本上它以禅宗百则公案为主,南禅五家皆有收录,内容庞杂。其写作方式是在每则公案前,先提示纲要,列出“本则”后,既著语评论,加以评唱,进行整体解说、提示、鉴赏。当时颇受禅僧及士大夫们的喜爱,被称为勘验禅者心地禅深浅的“教科书”。自宋代以来受到极力推崇,被认为是禅僧参禅悟道的必读之书。 《碧岩录》代表宋代禅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由初期不立文字的参悟,演变成大立文字的“文字禅”。同时在禅宗史上,为标志着禅学的新里程碑。即由重视“公案”、机锋的《灯录》《语录》蜕变发展成“注释”公案、机锋的新禅学时代。
-
金刚经程恭让 著《金刚经》是佛于般若十六会中第九会所说,在《大般若经》六百卷中,《金刚经》属承上启下之作。《金刚经》篇幅短小,以现行之流通本而论,全经不过五千八百余字,但文约义富,意蕴深远,足以提举般若学的纲要。 《金刚经》流入中土以后,经过僧肇、吉藏、智顗、惠能等各大宗师的诠释和弘扬,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金刚经》 “无住生心”的理念透入各宗学说中,成为中土佛教各大宗派的理论血脉,六祖更借此悟入自性般若,别开生面地由般若中观开出南宗顿禅。
-
藏传佛教极简史德昆 著你是否自诩为佛教徒,你是否看过很多很多佛学书,对佛陀证道的经历知之甚详,甚至也已经有了自己皈依的上师,准备开始精进修行?是的,这都是好的缘起。可是关于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历史,它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神秘的金瓶掣签制度;朗达玛灭佛运动;阿底峡尊者、密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班达拉姆、益西沃;这些历史事件和这些如雷贯耳的菩萨名字,你又真正熟悉和了解吗?这本书将给你答案。这不是一本高深厚重的佛教学术论著,它更是一本真诚而有温度的佛教极简史。从佛教的起源开始,从释迦牟尼的一生开始了解,它详细梳理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脉络。从此刻开始,翻开这本书,研读一个古老的故事,复习一个你可能已经看过听过很多遍的故事,它不是传说。
-
西夏佛教文献与历史研究沈卫荣 著,史金波,杜建录 编尽管藏传佛教曾流行于西夏和蒙元王朝是一个早已为人所知的事实,但是治西夏学者多半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对语言和名物、制度的考证上面,很少涉及佛教教法,即使是治西夏佛教史者,亦多半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西夏时代与佛教有关的人物、事件和制度,或者整理和研究一些与汉传佛教有关的西夏文文献。很少有人有足够的能力来利用、研究这些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献,因为这不但要求研究者同时精通西夏和西藏两种文字,而且还要求他们对藏传佛教本身有足够的了解。沈卫荣先生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多年来对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西夏佛教文献与历史研究/西夏学文库·论集卷》就是先生关于西夏藏传佛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共收录论文20篇。
-
梵净山佛教地理研究蒋欢宜,韦小宁 编作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梵净山及其毗邻的湘西地区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唐宋以降该区域内佛教寺院、僧侣及宗派、佛教石刻的地理分布情况,直观勾勒出佛教在该区域内的发展样态,并从自然、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剖析其地理分布成因,为武陵山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缩影,进而为佛教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
佛教文化研究洪修平 著本书是关于佛教文化的研究论文集汇编,按照论文内容分为敦煌文献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历史研究三个板块,共收录论文14篇。从文献整理、版本考证、思想诠释、史事论述等方面对传统佛教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
释氏要览校注道诚 撰,富世平 校宋释道诚编集,其编撰本意是为当时的初入法门者提供阅读佛经的方便,全书分为姓氏、称谓、住处、出家、师资、剃发、法衣、戒法、中食、礼数、道具、制听、畏慎、勤懈、三宝、恩孝、界趣、志学、说听、躁静、诤忍、入众、择友、住持、杂纪、瞻病及送终共27篇,收录679个条目,引经据典介绍了佛教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仪轨制度等,以类相从,简明扼要,可以说它既是一部以类书形式编撰的解释佛教重要词汇的辞书,也是佛教徒修行入门的指导书,对当代普通读者了解佛教文化知识亦有重要意义。其引证广博,收录了当时有关佛教制度、风俗的大量资料,尤其是作者所见南北不同习尚,并保存了一些佚书,对理解佛教常识、研究当时佛教状况及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 此次整理以日本宽永十年(1633)本为底本,校以明刻二卷本、《佛学备要》本、世界书局刊行本等,详加校勘标点,以简体横排面貌呈现。注释以考见引文出处、解释佛教术语为主,对出处可考的引文皆注明经名、卷数,并适当征引原文,做出具有集校集注性质的定本。书后附有条目索引,以便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