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禅宗与中国文学谢思炜 著本书围绕禅宗与文学的主题,以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为典型,结合历代诗话等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论析了禅宗思想在世俗生活及文人创作中的广泛渗透及其对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作者广泛运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古典文学、禅宗等理论,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两者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内在意义和联系。全书论证严密,新见迭出,对了解禅宗史、文学史都极有帮助。
-
解深密经程恭让 著《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之一,是解析整个佛教教法语言深奥意蕴的经典,也是探讨佛陀真实思想的经典。 《解深密经》中陈述了佛说意蕴的观念、三时教法的观念、三种存在样态的观念、三种存在本性的观念、深层心识的观念、一切存在唯识所现的观念,这些观念展现了唯识佛学的基本理念轮廓,它们不仅对唯识教法的成立造成直接的、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佛教的思维传统构成深刻的提示及挑战作用。
-
批判佛教与佛教批判周贵华 著本书探讨现代对佛教的反思,包括有中国支那内学院、汉藏教理院以及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相关思想共三编。20世纪中国佛教的复兴与开展是以佛教的反思为前锋的。其中以杨仁山的思考为肇始。而后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及其弟子吕澂、王恩洋对中国化佛教传统予以了系统反思与猛烈批判,要求其对近世中国佛教正法的没落负责。汉藏教理院的释太虚也对近代佛教的弊端有尖锐的批评,但主张中国佛教传统与印度佛教传统一以贯之,提倡依于传统、面向现时代而“契理契机”开展新时代佛教,即“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与此二者在佛教反思方面相似的是日本“批判佛教“思潮,他们从对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反思,溯源到中国乃至印度的大乘佛教,发起对如来藏思想和唯识思想的批判。本书针对上述内容的梳理与分析,以期深入与系统反映这些相关的佛教反思思想。
-
诃林雅集明生 著《诃林雅集》共4篇,分别宴坐菩提树、风幡堂别音、诃林序集等,收纳了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于各种场合、各个媒介中关于佛教与社会和谐的相关主题讲话和致辞,集中体现了法师的爱国爱教情怀。
-
华严学【日】龟川教信 著,印海 译华严学是真理的直证,也是智慧学的佛教特殊性,亦同时为依据实践之行道,更能深一层增加其本质的明鲜。哲学,是成为一切文化的基础,从而究讨幽远的真理;伦理学,则是树立人间的行为,引导人类走向真正的幸福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缁门警训张学智 著《缁门警训》是一部历代著名警策、训诫、规仪、笺铭的综合选辑。共一百九十五篇。他的目的是对僧人进行策励、训勉,故题名为《缁门警训》。本书可视为“修行之难”之类的书,其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涵盖有勉励修行者立志精选的策励语,有引据古德高僧的参禅说法大意等,可做初学入门的向导,和修行如法的规范说明,从中更有具体的修行次第方法,等等。虽是对僧人所立的警诫,但其中有关意志的锻炼、知识的培养、品德之陶冶及人性弊病的纠举等,对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追寻,应有明白清楚的鉴照作用。
-
临济录张伯伟 著《临济录》是记载临济宗开创者义玄禅师言行的一部语录。收录临济的思想及接引学人的种种方式。后代僧人就其接引的方式,予以提倡、开发,其中重要的方式有四料简、四喝、四宾主、三玄三要等。 《临济录》的中心思想是人对主体性的追求。人只有觉悟到自己的主体性,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所谓“随处做主,立处皆真”,也就是能够在担水砍柴、吃饭睡觉的平凡生活中,开放出无限的高远境界。
-
行愿半世纪潘煊 著本书是关于台湾影响巨大的宗教团体“慈济”发展五十年历程的描述,慈济全称是“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成立于1966年5月,证严法师承袭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参与台湾本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灾活动,而且举办教育、医院,如今发展为“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为全社会付出真善的一面,展现佛教的慈善力量,实践宗教世俗化的理想。
-
祖堂集葛兆光 著《祖堂集》记载了唐、五代南宗禅的历史,也自然记载了南宗禅的这一理路及其延伸。在《祖堂集》所记载的二百余位禅师,甚至仅从我们在本书中所选的二十九位禅师的言论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看到唐代禅宗史上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便如水中涟漪一样四处漫延,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思维与行动,使禅之一字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因子。
-
丈雪禅师语录诗文王路平,龚晓康《丈雪禅师语录诗文》收录了丈雪的《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12卷、《青松集》1卷、《里中行》1卷、《耆老篇》3卷、《昭觉丈雪醉禅师年谱》1卷以及《行乐图》1卷,共25万余字。内容主要为丈雪禅灯、说法开示、偈语颂古、诗词韵文、寺院碑记、书序题跋,兼有论说杂著,范围极为丰富多样,算得上是目前收录丈雪著述文献较全的本子,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