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华严原人论李锦全 著宗密撰写《原人论》归结到会通三教的圆融思想,属于华严宗的经典。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哲理化,起到重大影响,对促进佛教中国化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原人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宗密被尊为华严宗五祖。他从少通儒书,到投身禅宗南宗门下,最后归宗华严,不断对诸家教义进行探索,以寻求人性的本源及其安身立命之道。由于宗密修习诸家教义时,不是简单弃旧图新,而是经过扬弃吸取诸家之长再综合创新。《原人论》既是他晚年成熟的作品,并不是单纯阐述华严教义,从会通本末到三教圆融,在佛教典藉中是占有特殊地位。
-
正法眼藏董群 著《正法眼藏》也是一本高水平的禅宗指南,是人们学习禅宗思想的重要史料。之所以有这样的重要意义,一是因为它涉及面宽,上至西天祖师,中至达磨以降诸师,下至惠能及其所传青原、南岳二脉,及至五家七宗的重要人物,都涉及到了,讨论的人物有二六位左右,重要者一百多人。正法眼藏,其大意是指佛所说的无上正法,在禅门中,这种无上正法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
-
一寺一菩提高伟 著过去几年来,闲来无事时曾在中国、印度、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台湾、日本实地调查了许多宋代之前的千年佛寺遗迹。在此基础上,用考古学方法对古寺现存遗迹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主要特点及年代。从而让读者能够从佛教东传的过程及寺院遗迹和文物考古的角度,来了解佛教的历史和传承。让我们一起去触摸那些尘封已久被人遗忘的千年古寺。
-
杂阿毗昙心论苏军 著本论是古印度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书。它以法胜的《阿毗昙心论》为蓝本,在品目上与其大致相同,篇幅适中,详略得体,对《阿毗昙心论》做补充性发挥,有独到的见解,对印度佛教尤其是说一切有部思想的传承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
十地经论魏常海 著本书是注释《十地经》的著作。《十地经论》的基本内容是论说菩萨修行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个阶位,这十个阶位就称为十地。这十地融摄了一切善法,其中前三地说世间善法,中四地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修行之相状,後三地说一乘根本大法。总观十地,从第一欢喜地到第十法云地,是菩萨修习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菩萨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功德趋向圆满的过程。对学佛者是明确的一张修行地图。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 编《东亚佛学评论(第四辑)》是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举办的“法藏与东亚佛教研究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十一篇文章,两篇书评。其中法藏研究九篇,皆以传世文献和海外珍稀文献为依据,讨论法藏思想观念及文本等议题。华严宗研究两篇,一篇从翻译等角度讨论华严宗的观音诠释,一篇讨论伯亭续法对法藏华严判教思想的发展。两篇书评分别是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成书问题与中国儒道佛三教关系。
-
佛教文学十讲孙昌武 著本书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佛教文学课程所用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共十讲,分别介绍汉译佛传、本生经、譬喻经、大乘经、中国僧诗创作、禅文学、佛教俗曲辞与通俗诗、变文的文学成就,探讨佛教对古代诗歌、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影响,系统而深入地阐明了中国佛教文学的成就与贡献,揭示出中国佛教与文学的密切关联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教材与读物,亦可供相关学术领域研究参考。
-
俱舍要义杨白衣 著《俱舍论》是该摄《婆沙论》的精髓,以“理长为宗”的态度撰述的论典,所以既不偏于有部,亦不偏于经部。其思想不但精细,词意亦极明白且颇有系统,实不愧被誉为聪明论。 《俱舍要义》旨在说明诸法因缘之正理,破斥外道凡夫着我之执见,以断惑入圣,远离系缚。
-
牟子理惑论梁庆寅 著《牟子理惑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论书。作者自设宾主,以问者和牟子各为一方,采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说,在一问一答之间阐述了佛教的义理。问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当时一般人对佛教的困惑,牟子的答辩则代表了信徒对佛教的理解。本论是了解佛教初传中国的情况、研究中国佛教形成和发展的一部重要文献。
-
唯识三颂讲记于凌波 著唯识学,是大乘佛教法相宗的宗义。《唯识三颂讲记》是把词意艰深的唯识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初入唯识之门者,读后获得一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