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大乘经庄严论弥勒 著,麦彭仁波切 注大乘经论浩如烟海,皓首难穷,若传讲或听闻《大乘经庄严论(套装共两册)》,其功德等同于讲闻大乘一切经论。《大乘经庄严论》是“弥勒五论”之一,它深入细致地阐述了大乘佛法的博大教义,可以说囊括了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关于它的功德,正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本论注释中所说:“如果讲闻此论,会获得讲闻所有大乘佛法的功德。”在短暂的人生中,任何人都很难传讲、听闻所有的大乘佛法。若有如此轻易的捷径,谁不愿意欣然趋入?若能在此法海中畅游,一定会享受到无尽的乐趣。早在7988午,我就在法王如意宝座下恭听过《大乘经庄严论》及此注释的完整传授。当时的法音,今天似乎仍回荡在耳边,当时的场景,也时不时浮现在眼前,久久难忘,所以我对这部法有很深的感情。当然,每次翻译一部法,我更多的是被内容深深吸引,对其法义有很多的感恬、很大的信心,这部巨著也不例外。从2074年5月到2078午7月,我周了四年多的时间,对这部法进行了翻译井传讲。在此过程中,还认真参阅了印度安慧论师的《经庄严论大疏》、藏地大德们的注释以及此论的汉译本,对《大乘经庄严论(套装共两册)》做了进一步的校对、完善。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 著《东亚佛学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并资助,每年出版两卷(春?秋)。本辑共收录了9篇论文,研究主题集中在东亚佛教华严宗中义湘和澄观的佛学思想。其中义湘研究5篇,澄观研究2篇,华严学研究1篇,《大乘起信论》研究1篇,但实质上各篇思想主旨互相牵涉,故本辑未设置栏目予以分类。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两篇澄观研究的主题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一篇《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三大的含义。
-
弘一大师全集李叔同 著,《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编辑委员会 编《弘一大师全集》(修订二版)全十册,收录弘一大师的佛学著作、诗词、文章、演讲、歌曲、书法、绘画、印蜕、信札等,分为佛学卷、传记卷、序跋卷、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书法卷、附录卷八卷。
-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法] 谢和耐 著,耿昇 译《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在21世纪仍是法国研究敦煌经济文书专享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佛经、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的中国寺院经济。
-
大乘诀窍修心七要讲解彭措郎加堪布 著今为此《修心七要》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行做一说明。概括来讲,佛教各个传承中所拥有的声闻、独觉、大乘、密宗等殊胜的教导次第,特别是这《修心七要》更具有诸多甚深善知识的各种广略注解。
-
中国佛学《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半年刊,国内外发行),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中国佛学》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中国佛学(2020年总第46期)》为《中国佛学》总第46期,分为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两大栏目,共十八篇文章。
-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 著一、“中华现代佛学名著”收录晚清以来,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的佛学研究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正文之前加专家导读,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三、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五、原书为直排繁体,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原书无标点,仅加断句;有简单断句者,不作改动;专名号从略。六、原书篇后注原则上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
禅宗语言丛考[日] 衣川贤次 著笔者认为禅宗文献之研究,应在语言和思想并举中进行,不应有偏废。本书收录了关于禅籍中语言问题研究的若干文章。第一篇文章《禅籍的校雠学》以睦庵善卿之《祖庭事苑》为例,说明了禅籍校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作为资料在汉语史上的价值;随后七篇文章是对禅籍中极有代表性的《祖堂集》和《临济录》的研究;《竹篦子话》集中讨论了禅宗的与言论;《日中禅宗交流资料中有关汉语史料钩沉》则介绍了两份保存在日本的写本资料,是极为重要的禅宗文献。
-
中华大藏经·续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 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 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入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三辑、《续编》全书之32至43册,收录以法华类为主的解经著作共40种,包括憨山德清《妙法莲华经通义》、蕅益智旭《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一松《法华经演义》、元晓《金刚三昧经论》等重要文献。
-
中华大藏经·续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 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 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入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二辑,《续编》全书之19至31册,收录法华类解经著作共34种,包括竺道生《妙法莲花经疏》、吉藏《法华玄论》《法华义疏》、栖复《法华经玄赞要集》、智旭《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等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