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李成海 书写《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魏碑)》为李成海个人法书作品集。《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魏碑)》以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魏碑体,书《金刚经》《心经》。其行次规整,峻峭潇洒,截切流变,时出新意,结体和用笔取意精妙,显现出端方峻整的艺术风格。
-
清朝与哲布尊丹巴 呼图克图八宝《清朝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蒙古文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书稿由导言、1—8章、后记三大部分构成。书稿中作者利用大量的史料与后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1—8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产生的时间、原因、过程,揭示了清乾隆以后的各朝皇帝与1-8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清代民族关系与宗教政策。
-
藏传佛教史研究嘎·达哇才仁《藏传佛教史研究·明代卷》(以下简称《明代卷》)对1372年(藏历第6饶迥水鼠年)至1644年(藏历第11饶迥木猴年)即明朝时期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介绍。总体来讲,《明代卷》系统梳理了明代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探析了明代藏传佛教的基本特点,其中涉及各教派、寺院、活佛、甘丹赤巴和高僧大德等。笔者在写作过程当中,有些教派历史比较完整,比如说觉囊派,为了完整理解觉囊派的历史脉络,笔者采取了追根溯源的方法,甚至涉及元末、清初的部分事件和人物。除此而外,有些章节内容在论述时,笔者尽量做到具体细致,比如说色拉寺和哲蚌寺等历史。撰写《明代卷》时,笔者参考了大量的藏文资料,在藏文文献资料搜集和引用上下了很大工夫,这也许是《明代卷》的亮点也是《明代卷》的学术贡献,但不免有繁琐之嫌。
-
金陵梵刹志(明)葛寅亮内容叙述金陵(南京)诸寺的沿革、制度、诗颂等。金陵为南朝故都,诸帝王多崇信佛法,故于此广建寺刹。其后,迭朝换代,寺多毁坏。至明代,建都于此,寺貌逐渐恢复旧观,共得大刹三所,次大刹五所、中刹三十二所、小刹一二○所。本书卷一收录总目次与御制集,卷二收录钦录集,卷三至卷四十八分述各寺,卷四十九为南藏目录,卷五十以上记载各寺的公费、资财等条例。为研究金陵佛刹与南朝佛教史的重要文献。
-
高僧山居诗张培锋《高僧山居诗/佛语禅心》以民国时期忏庵居士所编《高僧山居诗》为蓝本,对历代高僧山居诗详加注释,揭示其中深刻佛理,突出高僧大德绝尘离俗同时又融修行于日常生活之精神。
-
佛经故事集张培锋《佛经故事集/佛语禅心》精选譬喻类、本生类、传记类等佛教典籍,揭示其中体现的佛理,阐扬大乘佛教之菩萨精神,同时体现翻译佛典对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刻影响。
-
禅林妙言集张培锋《禅林妙言集/佛语禅心》精选禅门语录、灯录及格言、楹联等体裁作品,阐发其中的佛理禅意,既有明心见性之道,亦有为人处世之法,展现佛教真俗不二之宗旨。
-
佛禅歌咏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亚洲佛教研究嘉木扬凯朝 著2018年6月29至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与艺术研究室和辽宁阜新海棠山普安寺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棠山佛教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100多名学者共聚一堂,讨论挖掘亚洲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海棠山摩崖造像的艺术意义。本书系首届亚洲佛教论坛文集,共收入一篇序言及24篇文章。论文集以“一带一路”与佛教文化的传播为主题,分为 “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6篇)、佛教文化的南亚渊源(8篇)及佛教文化的东亚流变(10篇)三大版块。“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版块在“一带一路”的视域下讨论了阿底峡尊者、佛教音乐、佛教文化遗迹等内容,南亚渊源版块可细分为区域性研究、文本研究两个子类,对孟加拉、尼泊尔、纽瓦的佛教特点做了简述,文本则分析了佛教梵文、藏文文献的版本、校订情况。佛教文化的东亚流变则重点讨论了佛教在斯里兰卡、泰国、韩国、中国的传播及发展变化。
-
慧心圣凯 著本书收录作者精心撰写的一组佛学哲理小品文,由“慧心”“痛苦篇”“烦恼篇”“修道篇”“解脱篇”“弘法护教篇”“哲学教育篇”“普隐学堂篇”“行者篇”九个部分组成。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笔漫谈人生烦恼、自我与他人关系、自由、爱、真理等主题,记录佛学修习的思考与感悟,旨在探求生命与智慧的真义,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生命的意义不能自然呈现,无法“自明”;爱也需要学习、投入,需要合适、知止。因此,意义在智慧的观照下才能彰显,慈悲在智慧的圆融下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