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新巴·达娃扎西 著;霍大清 摄影《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藏传佛教艺术卷》为“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丛书之藏传佛教艺术卷。《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藏传佛教艺术卷》将馆藏藏传佛教艺术类藏品作为一个整体,按藏族艺术史的进程,叙述其演变概况。全书分概说、图说两大类。其中,藏品又分为唐卡、印画、纸画片等13大类,并在概说部分对 “唐卡”与“造像” 两大类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在图说部分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诸一进行解说。《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藏传佛教艺术卷》收录的很多藏品资料均为首度公布,对研究藏族艺术史与民族艺术交流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与研究价值。
-
印度佛教史[日] 多罗那它 著;张建木 译《印度佛教史》一書,是藏傳佛教覺囊派大德多罗那它的傳世,成書於1608年,自問世以後一直被推崇為研究印度佛教歷史的權威性作。全書分44章,約十余萬言,以王朝的迭為經,以佛教名大事的傳承為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况。1一12章叙述阿閤世王以至迦膩色迦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期間,小乘佛教傳布的情况;13—27章叙述大乘佛教興起,龍樹、提婆、世親、陳那、法稱等顯教大師的活動(以上屬於玄奘、義净訪印以前時期);28—37章叙述波羅及斯那兩王朝時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過程;38—44章叙述超戒寺的傳承,南亞次大陸鄰近地區佛法的流傳,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藝的流派。
-
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张箭 著三武一宗抑佛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但迄今国内外尚无一本专最。因此,有对之进行全面、深入、贯通、多维研究的必要。北魏太武帝的灭佛,其主要原因不是僧俗地主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因为当时佛教寺庵僧尼还很少,占用耗费的社会财富资源也不多。太武帝的灭佛是四次“法难”中最为残酷和最为持久的。第二次北周武帝的废佛,最主要原因是僧俗地主间尖锐的经济利益矛盾。周武帝废佛是三武一宗之厄中最为积极进步、利国利民、富有成效的。第三次唐武宗的禁佛,经历了从疏远到禁断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从亲道(教)到迷道的倒退过程,因而是三武一宗之厄中佛道之争最烈的一次,会昌禁佛是一次由全国统一王朝发动的抑佛,因而对佛教打击最熏,影响大。第四次后周世宗的限佛,是“四厄”中最为温和理性的。世宗沙汰僧尼缩减寺庵,其沙汰方法是考查经业与佛学知识,从两推进了文明。在三武一宗抑佛的长时段里(5-10世纪),西方的拜占廷(希腊化封建帝国)也发生了基督教的破坏圣像运动。缀此运动,拜占廷东正教会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通过抑佛和皲坏圣像的比较研究,我们总结出抑佛和毁像的各自特色和优缺点,探寻造成那些异同特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还通过对唐代几乎同时进行的汉藏两地的禁佛与灭佛的比较,考察求索外来宗教文化在汉藏地区的不同发展路径和历史归宿。《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适合中国古代史学者、宗教学学者、民族学学者、文化学者,广大文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阅读和参考。
-
潮汕佛教研究郑群辉 著《潮汕佛教研究》既然是从区域文化研究角度出发,就将紧紧围绕“佛教的地方化”和“地方的佛教化”这两大问题展开讨论,具体人微地探讨佛教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建构。佛教传人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基于上述思考,《潮汕佛教研究》旨在不仅撰写一部潮汕区域的佛教史,而且力图把它写成一部佛教对潮汕文化形塑的影响史。《潮汕佛教研究》综合历年来的研究心得,在充分参考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资料、拓宽视野、提升观点,围绕“佛教与潮汕社会文化建构的关系”这一中心论题,试图对潮汕佛教历史文化作全景式的描述,凸现佛教对潮汕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潮汕佛教研究》主要叙述架构分为潮汕佛教的历史叙述和佛教民俗文化两部分。《潮汕佛教研究》力图较为深入、全面、立体地把握潮汕佛教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潮汕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并从佛教这一侧面认识和了解潮汕文化的特色。
-
中国佛教里程碑净慧法师,明基法师,孙劲松 编面对死亡,慧公十分洒脱、坦然。佛教讲“了生脱死”,“解脱涅槃”,今人叫“终极关怀”。觉者能化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慧公专门讲过《生活禅的终极关怀》,强调学修生活禅,善待生死,“断恶修善”。他认为,不知断恶,不知修善,就不能了生,不能脱死。“终极关怀这件事,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英雄好汉也好,凡夫俗子也好,一切圣贤也好,都逃脱不了这件事。只是说,圣贤是在觉悟中结束了这一期生命,他安乐自在……佛家的终极关怀,是从生命的当下做起,不是等到生命要结束时再来做……要随时随地提起正念,随时随地提起觉照,随时随地断恶修善,随时随地地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如果这种善心善念连续不断地占据心灵的空间,一旦死亡到来,我们就能够从容面对,生死一如”。净慧长老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学说,积极地生,从容地死。净慧长老是我们的楷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
禅廉文化孙劲松 著;净慧法师,明基法师 编《禅廉文化》一书从佛学的角度阐释廉文化与廉政建设。习近平同志在廉政与反腐败工作中高度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他借鉴佛教文化资源说明廉政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要求党员干部要以僧侣面壁成佛的精神提升自己,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佛学术语阐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圆顿止观行法述略心悟 著;净慧法师,明基法师,孙劲松 编《圆顿止观行法述略》关注圆顿止观的实践,偏重于《摩诃止观》的文本研究,深入浅出的说明圆顿止观的修行方法,为想要了解以及修行的人,起到通识性的普及作用。消除圆顿止观的神秘性,突出圆顿止观的可行性。
-
禅宗心性论净慧法师,明基法师,孙劲松 编《禅宗心性论》稿从存在、思想和语言三个维度阐明了惠能禅思想的构成。通过追问心性的渊源、区分禅与禅定的差异、惠能禅思想的重构、禅宗审美如何可能的回答、对美在意境的分析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回答的是心性何以是一个美的问题,提出要以参禅的方式进入对禅宗美学的理论建构。
-
仲唐青措 著《仲唐》介绍了,“仲”即《格萨尔》故事,唐即唐卡,“仲唐”就是画有《格萨尔》故事的唐卡画。仲唐是唐卡艺术的一个特殊形式,它的产生、演变与发展,是与《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在藏族人民之中流传、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密切相联的。仲唐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发展的过程。《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共有120多部。数十万诗行,2000多万字。
-
坛城意娜 著《坛城》介绍了,坛城,更常被称作“曼荼罗”。“曼荼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在藏文中。坛城被称为“金廓”。根据字义,表现坛城聚集诸尊。成就一大法门。是真理的象征,有如圆满的车轮一般,而翻译为轮圆具足、聚集等。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及代表心要的梵文文种子字、表示本誓的三味耶形,以及在各种因缘场域中的行动,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配置排列而显现的图样。即被称为坛城。坛城含有宗教精神性和仪式性的双重意义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