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2022年第一辑汪桂平《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5辑。
-
加尔文与文化大卫·霍尔内容简介:本书是纪念加尔文诞生500周年系列图书的*后一卷,探索加尔文的思想所影响的人类研究与活动的广大领域如历史、法律、艺术、经济、文学、哲学、政治、科学、商业、音乐、医药和新闻等。加尔文激发了众多的跟从者,把他的思想应用在人类活动的各种形式上。本书包括15位作者,他们在探索加尔文所产生的文化影响时,既有真诚的敬意,也包含了善意的批评,维持着一种健康的平衡。
-
中国西南文化研究201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暂缺简介...
-
无神论与宗教知识问答马品彦 主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宗教相对立的无神论与宗教相伴而生。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神论和宗教都论述了各自对待宇宙或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只不过二者在这些总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对立。无神论认为,整个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即神的存在;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造,并使其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而宗教则是指“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语)。这里所说的“外部力量”,即指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由于人类自身认识所存在的局限性,这两种力量常被赋予了原本不存在的至高神圣性,并被视为是一种超人间的神秘力量。
-
中国的古代宗教郭绍林 著本书将分章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含“儒教”)、佛教、道教、三夷教与民间宗教,概述各教的历史简况,介绍其基本教义、教理。重点讲述各教在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特别将以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背景为主,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独特视角。
-
中南亚的民族宗教冲突潘志平 编著关于“中南亚”,我们定义为:在我国新疆境外附近的中亚五国,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地区、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拥有大量穆斯林的印度西北部。这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这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这是宗教传承的胜境,这里的伊斯兰教绚丽多彩。这一深厚的历史底蕴决定,阿富汗经常处于中南亚地缘文化的枢纽,也正因为如此,它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中南亚缘政的枢纽。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宗教研究徐以骅 著,段世磊,谢子卿 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宗教研究》是《全球视域下的宗教研究论丛》(之四),是一部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来审视宗教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当前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地缘政治、各国政治和外交、族群关系、周边安全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青年学者的论文集。该书分为宗教与周边安全、“一带一路”与国家安全、宗教融合与本土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建构等四部分。
-
探寻[美] 米尔恰·伊利亚德 著,晏可佳 译本书是蜚声国际、执宗教史研究牛耳的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经典名著。在本书中,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并不一定是关于上帝、神鬼的信仰,而是关于神圣的经验,故而他的描述更加具有广泛性,是和人类的存在、意义、真理相联系的。他认为对于神话、象征及其他宗教结构的意义所进行的破译,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这对我们当下这个逐渐世俗化的社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除了回顾现代的宗教史研究,讨论和评述各种关于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等问题,伊利亚德也对宇宙诞生的神话、天堂与乌托邦、入会礼、宗教二元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希望借此以强调宗教史学家在去神圣化社会中的文化作用,并发展出一种关于神圣及其历史显现的系统解释学。
-
出世张湛,[美] 约安·P.库里亚诺 著本书是一部研究世界上各种宗教和神秘文化中涉及的幽冥之旅的论著。所谓“幽冥之旅”,在本书中是指相信灵魂存在的各种宗教和神学传统,如萨满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甚至传统巫术等,这些传统所描述的天堂、地狱、意识改变状态、脱体经验、濒体验等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不同于现世的想象和经验。在作者看来,这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法。在分析方法上,作者使用控制论、物理学、文学理论 精神分析、认知理论、神经生理学、数学、人种学以及认知论上的发现,分析相似和相异的历史材料,考察科学与文学、人种论与哲学、历史和体制,以及不同类型的人物如玻尔与博尔赫斯、爱因斯坦与吉尔伽美什等,通过概览不同材料所记载和不同人物描述的共通的“幽冥之旅”,借以阐释传统宗教和神学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统驭感知精神世界并进而介入物质世界。
-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研究张践 著《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以“大文化”为背景,以“宗教与政治关系”为主线,从历时性的顺序深刻阐释和分析了中西政教关系在起源、基因、定型、差异、不同影响、现实状态等六个方面的异同。书稿认为,中西方当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双方政教关系的差异。没有中世纪的封建割据制度,没有严重的政教冲突,就没有西方近代的宗教改革和民主革命。而西方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仍然建立在基督教的文化基础之上。当代中国在中华文化本位基础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与西方接近不同的政治制度,因此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宗教管理模式,但西方重视宗教文化的传统,我们也可以吸收借鉴,以充分引导和发挥各种宗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