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王治心著本书从上古以迄近今,共分六章叙述,注重在周秦以后思想上的变迁,在周秦以前所采取的史料,认为比较不可置信的,概不列入;间有引用古书之处,亦以怀疑态度出之,聊以供阅者的参考而已。
-
圣哲四传罗兰等著暂缺简介...
-
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于可著《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世界宗教史的基本内容作了叙述,其中包括:欧洲的希腊、罗马,古波斯帝的琐罗亚斯德教,古代犹太教、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本书陈述了作者研究的心得体会,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本书全套共10册。
-
宗教经籍选编罗竹风主编;米寿江等编注本书内容有:古代印度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伊斯兰教经籍选,选文后附注释,对原注、译者或编者注也在各编前言和选文中予以说明。
-
儒家箴言录韩星,韦禾毅选释本书内容分为:为政篇、修养篇、处世篇、治学篇几大部分。
-
神学与形而上学(英)詹姆士·利奇蒙德(James Richmond)著;朱代强,孙善玲译本书并不自诩详尽地探讨了神学与形而上学思辨之间的关系这一艰深的问题,但的确希望对此有所阐明。以利奇尔为代表的现代——当代反形而上学神学家力图寻求一种独立于一切形而上学图式的基督教思想,与此相反,本书坚决主张,任何令人满意的、健全的基督教神学绝不能离开某些综合的形而上学图式,脱离了它们,这种基督教神学便无法构建,因为正是这些图式,用某种方法将人类在最广泛意义上获取的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知识连接为一个合理的统一体。
-
玄机揭秘祝永华主编;郭正谊[等]编写“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世界十大宗教论人生刘夕海编著暂缺简介...
-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周谷城主编;陈士强本卷主编内容提要本书为中国历代宗教类学术名著的提要。全书分为五大类:佛教编、道教编、基督教编、伊斯兰教编、其他,共收录古代至现代的相关名著三百零五部(篇)。其中有各教重要的有影响的丛书、类书、史传、文集、论著、注疏、游记、地志、谱录、杂纪、辞书、目录等,内容叙及各教的教理、修持、历史、流派、人物、事件、规制、仪式、经典、术语、寺观教堂、圣地古迹,以及朝廷的宗教法敕、各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等。为中国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和天主教史、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片断: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妙也所思而在者,想灭之辞也。敢以馀暇为之撮注,其义同而文别者,无所加训焉。”全书对十二因缘(痴或称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作了深入地解释,阐述了有情众生的生存(有)是从识的活动开始,识的活动成为生活经验(行),然后累积形成识的内容。而識的活动又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这些感觉器官接触认识的对象(名色)而现现的。凡夫以痴(无明)为内相,以渴爱为外相,取一切为我,形成我執(取),于是便有了人间无常之苦。而且在十二支中,前一支为后一支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具有相依性,也就是经中所说的那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人本欲生经》)佛因已灭痴及渴爱,所以人间苦亦灭。因此,虽然“人在生死,莫不浪滞于三世、飘萦于九止,稠缪八缚者也”《人本欲生经序》),只要“照于十二因缘而成四谛”(同上),以禅智而趋于“灭定”,最终即能獲得解脱。本书是中国佛教最早的经注之一,它有助于理解佛教的十二因缘学说。(夏金华)沙门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一篇。东晋慧远撰。约成于东晋元与三年(四○四)。收入梁代僧祐编的《弘明集》卷五。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等。慧远(三三四四——四一六),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人。家世儒学,少时“博综六经,尤善庄老”,二十一岁在太行恒山听道安讲《般若经》,慨叹“儒道九流皆糠秕”,乃偕弟慧持一起剃发出家,年二十四,便登讲席,时引》庄子》一书以说明佛教之实相义,使惑者晓然,颇得道安器重,许其讲经中不废俗书。东晋与宁三年(三六五),随道安南下游学,襄阳为苻坚破后,遵师命率众南下荆州,中途留住庐山,不复再行。卜居庐山三十馀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专志修道弘法,成为当时中外佛教徒众望所归的佛教领袖。继道安《僧尼轨范》,扩充制定了《社寺节度》、《外寺僧节度》、《比丘尼节度》等教团规制。元与元年(四○二),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共期往生西方净土。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当时,长安和庐山为中国南北两大佛学重镇。鸠摩羅什被迎请至长安后,慧远主动致书问候,鼓动门下弟子北上请益。並调解长安僧团事务,迎请为鸠摩羅什一系摒斥的佛陀跋陀羅到庐山讲学,译出《达摩多羅禅经》。慧远兼弘大小乘佛学,派弟子法净、法领等到西域取经,迎请西域沙门僧伽提婆译出《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请昙摩流支译出《十诵律》。著作见存的尚有:《三报论》、《明报应论》、《沙门袒服论》、《庐山出修行方便经统序》、《阿毗昙心序》、《三法度经序》、《念佛三昧集序》等。事迹见《高僧传》卷六、《东林十八高贤传》等。本书前言前言宗教,是社会意识形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翻开千百年以来流传于世的中国古代典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中国古代的宗教(尤其是佛教、道教),与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如哲学、文学、史学、教育、伦理、心理、语言、邏辑、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天文、地理、曆算、风俗、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若不了解宗教,也就无法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学术名著一样,宗教类学术名著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本书分为五大类,共收录古代至现代的宗教类名著三百零五部(内含单篇)。(一)佛教编。始东晋道安的《人本欲生经注》,终现代印顺的《佛法概论》,凡一百六十三部。(一一)道教编。始先秦佚名的《山海经》,终现代王明的《黄庭经考》,凡一百十五部。(三)基督教编。始明代徐光启的《增订徐文定公文集》,终现代吴耀宗的《没有人看见过上帝》,凡十三部。(四)伊斯兰教编。始元代吴鉴的《清涼寺记》,终现代白寿彝的《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凡十一部。(五)其他。始近代王治心的《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终现代丁山的《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凡三部。就体裁而言,综羅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教重要的有影响的丛书、类书、史传、文集、论著、注疏、游记、地志、谱录、杂纪、辞典、目录等等;就内容而言,叙及各教的教理、修持、历史、流派、人物、事件、规制、仪式、经典、术语、寺观教堂、圣地古迹,以及朝廷的宗教法敕、各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等。其中有不少著作属《大藏经》以外的佛书(藏外佛书)、《道藏》以外的道书,和因传本稀少而知之者廖廖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伊斯兰教名著。本书主编陈士强,副主编王雷泉、郭建慶。参加编写的有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社科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宗教界(佛教协会等)以及其他高校、研究所从事各宗教研究的专家四十三人(详见宗教卷编委会名单和每篇提要之末的署名)。最后由陈士强统稿並编目。从撰稿至编定,前后历时三年。编者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五日
-
关注灵魂(美)托马斯·摩尔著;孙正洁,范瑞波译美国博达版权代理公司授权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有:尊重病症——灵魂的声音;家庭和童年的神话;自爱及其神话;爱的启蒙;妒忌和羡慕;灵魂与力量;压抑的贡献;身体疾病的诗意等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