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大象无形樊化江 著本书为作者从事20年宗教工作的总结。全书分六个篇目。《理论学习篇》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基本观点的学习体会;《文化知识篇》是对有关宗教文化知识的理解;《政策思考篇》是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观察与思考;《实践调查篇》是对河南宗教工作的实践,对宗教工作和一些事件的回顾、分析、展望以及对专项问题的调查;《人物风范篇》是对所接触的部分宗教界领袖、人物的回忆和介绍;《随想启示篇》是因某事或到某地的联想、随想和启示。在写作中,作者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作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视角,观察宗教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介绍有关知识,分析部题;二是实事求是,讲真话、记真人、写真事、抒真情;三是力图有自己的见解。
-
美国公共教育中的宗教问题研究姚运标本书力图以美国公共教育中和宗教的关系作为个案,从理论、法律和个案三个维度,揭示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在近代以后的历史变化和趋势,探讨教育世俗化的含义及其特征,以及西方国家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
佛寺旁边是我家李庆友、谭文原简介 本书主要是描述版纳的人·家·佛,打好“文化牌”,系统地做好版纳的人民、民族、村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文章,介绍五个主体民族,以及尚未归属民族的各种少数民族的节日、集市、宗教、习俗与生活。本书的内容既包容,又彰显西双版纳人民生活的从容性,且具有厚重感。编辑推荐 这里是神秘美丽的少数民族傣族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见识到他们的人民、民族、村寨、宗教、文化、节日、集市、宗教、习俗与生活。书本内容既包容,又彰显西双版纳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从容性,且具有厚重感。 书摘农民放水灯是为了感谢河神给以他们充沛的水源灌溉庄稼,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青年男女放水灯则寄语水灯愿自己能找到如意伴侣,爱情长久;生意人放水灯希望自己生意兴隆,四季发财;佛教徒放水灯象征自己过去一年中所有的罪恶都将随水漂去,幸福会随波而来。我也放了一个水灯,许下了三个心愿:一、早日能有汽车进家门;二、老板能有个好脸看;三、有关灾难的报道能少而又少。我不知道放一个水灯许三个心愿能不能全实现,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我又不能每年放水灯,就多许几个心愿吧。在傣历新年节,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泼水节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是:放高升。蓝天高,艳阳照,赶摆场上热闹非凡,吹乐的人们在象脚鼓声、锥锣声中载歌载舞。傣拳、混术、刀术等伴随着。一阵阵的掌声和叫好声,也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坐在用藤篾编制而成的圆桌旁,美美享受着傣家人的传统美食,开怀畅饮着傣家人自酿的美酒…… 为什么要在泼水节时放高升?在傣族人民世代的传说里,帕雅晚见恶神捧玛点达拉乍弄得人间风雨失调、人畜遭殃,于是心急如焚,便以木板做成翅膀飞上天庭,向英达提拉禀报了捧玛点达拉乍的恶行。当英达提拉查惩处了恶神捧玛点达拉乍之后,帕雅晚高兴异常,想要飞上最高一层天,去参拜天塔“塔金萨”。当时天庭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他便急匆匆展开木板翅膀腾飞而出,结果撞死在天庭门前,帕雅晚的在天之灵便成了传递天上与人间信息的使者。他不仅将天神树鲁巴的麻哈捧重修的历法传给了乡亲,还在每年新年来临的那天,带着当年的风、雨、晴、阴、热、冷信息返回人间,让人们预知当年的气候特点,据情安排好农事活动。因此,-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来临之际,人们便要燃放高升,让腾空的高升迎接日子之王帕雅晚。除了这个故事,我其实对放高升这种民俗有些似懂非懂。人们砍下竹子,花很长的时间和心思去准备放高升,期待它一飞冲天,仅仅是为了一个欢度么?不是的,是人们对未来有不倦地祈望,要不,怎么会用高升炽烈的腾飞去贿赂浩瀚的天空?送走灾难与疾病,同时为美丽的西双版纳迎来风调雨顺步步高升,这恐怕才是放高升的寓意所在。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动力与梦想,才有明天和美丽的未来。看着那浓烟滚滚冲向天际的高升,看着欢乐的人群,它是真的,真实的给了我一个惊讶不已的视觉震撼。P4-6
-
伏羲考闻一多《伏羲考》无疑是闻一多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神话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对中华民族根本神话的研究杰作。《伏羲考》融通中外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经典名篇。而《端午考》等七篇,亦是闻一多先生神话学研究的重要作品,代表了上个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成就。
-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李英华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儒道佛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发展,三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和融合的关系,三教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几个核心观念。本书各章节的内容既是有机统一的,又是相对独立的论题,能给读者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
交叉的视野赵士林一种视角的发现总是有限的,由多个视角形成一种交叉的视野,或能逼近真相。这部文集谈天说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口无遮拦,也有些严肃的,却不免酸腐之气。来点宏大的语词,涵盖者,自不仅宗教、民族、文化、历史希望能够歪打正着,对时弊能够有所针砭,对世风能够有所匡正,对文明能够有所浸润,对学界能够有所警策。
-
信仰的智慧盖伯琳、王晓路、李妙然、尹玲娟本书围绕信仰的形而上学追问、“信仰的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信仰教育”等方面,系统、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问题。
-
自觉觉他韩焕忠 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照耀着印度、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启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500余年的辉煌和沧桑,铸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性格,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是佛教在应对世俗、提升社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坚定信念,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的策励,佛教才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传播区域,加深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佛教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性宗教的地位。伴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新千年的曙光照彻着地球每一个角落,新世纪的钟声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在这种前进向上的氛围中,佛教作为古老宗教的一支,应该如何在新世纪勃发生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体现出佛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呢? 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在古代乃至近现代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为中外众多哲学家所推崇。佛教哲学内涵丰富,既有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论等基本哲学范畴,又有辩证法的理性思辨方法,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六度、四摄、中道等基本名相支撑着佛教的理论大厦,吸引着众多佛法爱,好者深入其中汲取养料。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所大力宣扬的大乘菩萨精神的主要内容。毋庸置疑,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佛教哲学的深刻性、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非常突出。佛教哲学不讲唯经是崇、唯人是瞻,而是十分强调灵活性,注重应时应机、应理应事,主张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的古训展示了佛教民主、自由、理性的开放型性格。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从而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既能视一切如同己出,又能视一切如同他出,从而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慈悲之心与乐拔苦, 以行“八正道”严以律己。佛教在适应社会、包容异说、重塑自我、奉献社会等方面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 佛法重在生活,重在寻常日用,佛教教理中蕴蓄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成分。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佛教想要重焕生机、再现活力,首先必须从理论到表述都能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以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要想传播佛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理解佛法,准确把握佛法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对佛法的理解与表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理解是正确表述的基础,表述则是正确理解后通过语言载体进行传达的能力。表述的方式有深有浅、有繁有简单、有古有新,深、繁、古的表述给人以深厚、艰涩、丰富的感觉,而浅显、简明、新颖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借助浅近语言和全面而集中的专题介绍,一定能够回应现实的需求,为现实人生提供有益的指导。《觉群小丛书》正是本着浅、简、新的原则编写的,丛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丛书用语体文、简体字写作,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活泼,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丛书拟分数辑出版,每辑五、六本,每本约为八万字,由丛书编委会约请海内外著名的法师、居士、学者主笔,计划出满一百本,撰写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佛教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对佛教的义理进行深入浅出的梳理, 以独特的视角把握佛教精深渊博的哲学内涵, 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本丛书的主编, 我谨代表丛书编委会向所有的作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由于时间及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书中如有不足或欠妥之处,尚祈读者朋友见宥并多提宝贵意见。欢迎读者朋友踊跃加入到通俗弘法的行列中来,积极投身于佛教的传播事业,为佛教的振兴和发展,为繁荣社会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不懈努力。
-
宗教简史安修.Lee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宗教每日都在诞生,古老的迷信正在压回已失去的地盘,一些人急切地想做神学的牧师,踩着科学的躯体,喃喃地希冀看到幻觉中的幸福。在这里,请听我讲述有关宗教的故事。——安修·Lee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而每一种宗教却都是一种哲学。宗教要有价值就必须能排除恐惧、减少迷惑、解决纷争。如果没有理论的形成,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哲学的话,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李士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需要说明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与拙著《科学无神论研究》的关系。这两《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所研究的问题是基本一致的,内容有少量交叉,但是,它们所表现的主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是不同的。首先,《科学无神论研究》一书的写作是基于对世界末邪教泛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的写作是面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令人堪忧的现状、面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不足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紧迫感。其次,《科学无神论研究》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对基本理论的梳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的主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对的时代课题以及在解决这些课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理论品格和当代价值,特别是对马克国主义宗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内涵的挖掘,研究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概括,并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当代形态的设想,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实现形式。在对所有问题的阐述中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即使对“交叉”的内容也力求有阐述的新角度。所以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是《科学无神论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延续、深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