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宗教哲学研究张志刚著:本书立意于当代宗教哲学观念,以问题与方法为经纬,着重研讨了六个错综复杂的宗教哲学课题:上帝存在证明、罪恶问题研究、宗教经验研究、宗教语言问题、宗教对话问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旨在梳理出问题的由来、观念的演变、现存的疑难,尤其是方法论争端,使读者抱着批判意识涉足宗教哲学前沿。
-
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奥)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严志军,张沫译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宗教的实质及其发展,指出宗教是一种幻想,是人类必须摆脱的一种强迫性神经病阶段。 本书首次全面阐述了文明与本能的对立,作者把许多关于个体心理的概念运用于文化与社会分析理论之中。
-
月映万川何光沪著《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是在《何光沪自选集》出版之后,作者对这些关系或问题继续关注和思考的结果……它记录下了在这个多事的时代里、在这片多难的土地上、一个多思的观察者之所感、所思、所言。书中七个方面的内容,在作者的思考中都是同宗教问题联系起来看的。所以,全书标题中的“宗教”一词,反而从这七个小标题之中消失了。然而,读者将会发现,其中还是深藏着作者的“赏月之心"……宗教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在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因此,宗教、社会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学术界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
大德载道张东华著本书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思辨的基础上,对道德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定义,衡量道德的尺度进行了剖析,以大量事实无情地揭开了貌似道德,或以道德为名行腐朽之实的种种伪道德的遮羞布,提出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倡导创造一种社会环境,使人的积极性与智慧充分展现,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肌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充满活力,以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
-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李一忻点校在《易》学史上,李鼎祚《周易集解》一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远承汉《易》,近绍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参考价值。李鼎祚在《易》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书籍的散佚,时代的变迁,其纂集之功更受人重视。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对李鼎祚作与《周易集解》作深入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遗憾的是,人们认同了他保存古文献的功绩,却并未过多地对其人其书加以深入研究,如朱伯昆《易学哲学史》、廖明春等《周易研究史》均只略略言及,与其他《易》学家及其著作相比,实在简略得很。最近,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许维萍撰写《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论)一文,已初步填补了这一缺憾。许氏在试图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同时,却也难免顾此失彼。笔者在研究巴蜀《易》学发展史时。
-
精选名儒草堂诗馀程端麒校点本书属新世纪万有文库系列,为探明文化学术之源流,洞悉时新学问之底奥的得力助手。本书是第六辑传统文化书系之一,是一部具有文献价值和选学的词选,其中多为宋季遗民词人,对于宋朝词选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书摘*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山”右边为“献”。书摘第二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犭”右边为“责”。宋季遗民的思想文化为文学与历史领域相关学者所关注研究,本书是其研究参考的一份重要的参考文献,为其提供了关于遗民词文词风的珍贵材料。本书是一本具有文献价值的词选,所录凡62家,203首,大多为江西人,以致形成了宋季遗民词中的一个江西词人的群体。由于所选词人均经历了时代的剧变、亡国的痛苦,此书的风格特色在于词多凄恻伤感,不忘故国之情,拳拳之心,溢于篇章之中,且采撷精妙,所选大多为上乘之作,兼具有地域与时代特色,曾多次为做相关研究的学者所引用。本书的此次点校与整理是以《此学丛书》为底本,以元刻本、《读画斋丛书》、《粤雅堂丛书》为对校本,校对做到了准确尽心尽力,为同类整理中较高水平的版本。本书不仅在近百条"校勘记"中录下了各本的异同,书尾附录辑了《精选名儒草堂诗馀跋》10篇,以备读者了解诸版本成书详情之需。本书不仅具有诗文研究与欣赏上的文学价值,亦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为读者感性地了解一个时代下的特定群体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适合文学研究以及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英)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著;晏可佳,张龙华译本书共分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两部分。
-
不朽还是消亡?(英)保罗·巴德汉(Paul Badham),(英)琳达·巴德汉(Linda Badham)著;高师宁,林义全译死后还有生命吗?这个古老的问题,就是这本激发思想的书的主题。本书从多种角度探讨了这个难题,并且公平合理地、才华横溢地描述了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从宗教角度以及从超常体验角度提出的种种论证。作者提出,各种各样的濒死体验可能会为人格生命在死后继续存在提供最有说服力而又客观的论证。在似乎存在对生命不朽信念的有力的赞成的和反对的论证的情况下,宗教维度之客观实在性的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对于宗教信徒来说,由于体验到上帝的关系,由于相信上帝会在死后继续维持这种关系,这种赞成和反对的平衡会被打败。<
-
道德乌托邦的重构龚群著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交往伦理学,已被当代西方学者视为社会哲学及伦理学理论的经典,并具有典范转换的重大意义。哈贝马斯是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坚定地维护现代性的少数西方著名思想家之一;其具有普遍性旨趣的交往伦理学,即是挑战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回应。本书将哈贝斯的伦理思想置于西方哲学史、伦理思想史、尤其是现代哲学思维的背景下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学术论著。
-
宗教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编委会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