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后现代神学[美] 凯文·范胡泽 编;高喆 译;孙毅 校后现代性不能容忍绝对和本质,而神学所关注的恰恰是绝对和本质。神学在后现代世界有无立锥之地?后现代神学是否可能,抑或后现代与神学连在一起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神学能否回应后现代主义?《基督教文化译丛:后现代神学》中,神学家们以不同方式对后现代理论所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回应。本书第一部分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后现代神学;第二部分从后现代的视角检视了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本书论述清晰,内容丰富,是了解后现代神学的必备指南。
-
南亚宗教发展态势研究邱永辉 等 著《南亚宗教发展态势研究》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究南亚宗教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立足南亚宗教文化的历史传统,寻求当代变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南亚宗教发展态势的深入分析,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镜,观照中国和世界的宗教问题。
-
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张广保,宋学立 著《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系如何在元明两朝政府经略云南的综合工程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作用,上篇重点关注以佛教禅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配合元朝政府在云南首度建立行省之后,通过融合南诏、大理以来土著阿叱力教,在云南成功确立起以中原教化形式为主流的教化传统,下篇着重讨论明代在前期治滇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原教化传统,并最终成功确立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认同。
-
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卓新平,邱永辉 编《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是2013年10月在澳门召开的“宗教与可持续社区”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展示了宗教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作用。书中特别关注巴哈伊教的社区建设经验,在各种宗教与可持续社区关系研究中,巴哈伊信仰的可持续社区理念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在全世界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也值得总结和借鉴。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五十年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五十年发展历程(1964-2014)》以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为契机,对世界宗教研究所自创建以来的发展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是建所以来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对世界宗教研究所发展历程的梳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五十年发展历程(1964-2014)》分为“序”、“大事年表”、“所志”、“研究综述”、“回忆文章”、“附录”等部分,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五十年发展历程(1964-2014)》的主体部分之一的“大事年表”中以“大事记”的方式呈现了建所(1964年)至今的工作人员、世界宗教研究所、下属各研究室及其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所志”部分从“党务工作”、“研究机构与学术建设”、“重要学术成果及影响”、“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十个方面对世界宗教研究所五十年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进展状况进行了追溯及总结。
-
比较神学[美] 弗朗西斯·克鲁尼 著;游斌 编;聂建松 译《比较神学 跨越边界的深度学习》的作者以其亲身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以比较促对话、以对话促互鉴”的新视野,表明了基督教思想发展之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为宗教对话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方式——尊重彼此的独立性的同时,以对方的视野反观自身,从中得出有益于自身的思想。作者言辞恳切,思想深邃,充分体现了梵蒂冈二、欠会议叉寸于宗教对话的影响,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
宗教与社会研究蒋学基 著《宗教与社会研究(一)-宗教与社会和谐》,本书简介: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寻找时代的信仰袁友军 著《寻找时代的信仰 当代中国国民信仰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中国传统精神家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借此对欧美地区、日本、韩国、俄罗斯精神家园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分析,把精神家园体系分为个人精神家园与集体精神家园。提出集体的精神根据生产力标准可以划分为先进的与落后的精神;除了其核心内容要适合生产力发展以外,还需要有一套生动活泼吸引人员参加的仪式。当前社会精神家园迷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农业生产到工业生产,从家庭经营到企业经营,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到全球市场。《寻找时代的信仰 当代中国国民信仰研究》进一步指出了集体精神家园的实施与传播不能够脱离经济基础——企业。企业必须加快企业精神体系建设,这是目前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选择,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要在共同精神文化下加强企业联盟;企业通过自己的员工行为、产品、服务来体现新时代的精神并使之社会化,成为全社会的精神家园。
-
耶儒对话与比较经学游斌 编《耶儒对话与比较经学(第四辑 2014年)》收录的几篇论文,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个案研究,来丰富耶儒对话的主题。叶约翰的《主祷文与基督教身份:与儒家<西铭>的一个简短对比》一文,认为主祷文赋予基督教一种作为上帝子民的身份感、自信感和团结感。作为一个礼仪实践,它强化了上帝子民与上帝的关系,为他们与日常生活的劳苦与世上罪恶的抗争提供神圣的保证与末世的盼望。西铭>
-
明清儒学比较研究孙宝山 著;游斌 编在明末清初多种形态学术纷呈变换的时代,黄宗羲作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儒者,以承接阳明学的心学理路为己任,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开拓。作为阳明学的总结者,他对阳明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为其所受到的不公正批判进行了有力的辩护。作为阳明学的传承者,他在阳明学饱受攻击的情况下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调整,将其引向了笃实平和的新发展路径。黄宗羲做出了种种努力对阳明学加以总结和传承,其目的是承接“向内求理”的心学理路,并将其加以拓展以建立一种新的儒学形态,而他本人融理学、经世、经史、文章、历算等为一体的“大儒学”正是这种新儒学形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