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孔子说快乐王少农 著“仁”就是快乐。既然大家都好,那一定是快乐的。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就是说人想要对谁好,就会对谁好:想要快乐,就会快乐。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仁义。真仁义出自真心,所以会真正的快乐。本书讲的“孔子仁义道”,也就是孔子的“快乐之道”。重在发扬孔子的快乐主义。本书指出:真正的成功必然伴随欢乐,只有心里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因此,人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把眼光从外收回,凝视自己内心。读懂自己内心的那一天,就是人成功与快乐的那一天。
-
浩然·孟子王少农 著者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 “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梁漱溟最得孟子真传。这里不是说他学问好,而是说他有骨气。梁漱溟之与冯友兰,好比鲁迅之与胡适,不是一个档次。 人得自然之道,当然浩淼如星空,浩瀚如海洋,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从这里来的。只有得自然之道的人才会有浩然之气。自然之道在天就是阳光,在人就是爱。
-
周易思辨哲学王章陵本书上册“辩证的中道论”通过对《周易》的宇宙本原论、三律、数理逻辑、 中道哲学、社会结构论等的揭示及其重新思辨,建立了自身的《周易》理论体系;下册“辩证的符号逻辑学”运用自身创造的理论体系对《周易》六十四卦进行逐一解说。
-
老子的智慧李国超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给养,感受生命关怀,接受智慧启迪。老子的智慧,历久弥新,影响深远。老子的智慧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神妙,是“和光同尘”、“知雄守雌”的辩证法,是“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人格境界,是“无为而治”的事业成就。本书从人生法则、内省自胜、涉世为人、修身养生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进行叙述,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了几缕色彩!
-
论语今译余国庆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论述了忠孝仁爱、为政之道、济世利人、道德修养、教育为学等。《论语今译》以简洁的词语对篇章中生僻字词酌加注解。历代有歧解的,只取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不作繁琐的考证。难字、异读字,加注汉语拼音。全书20篇,划分章节,标以序号。用现代汉语加以翻译;译文力求忠实反映原作的面貌,极少地方才采用意译。有的词语未解释到的,从译文中大体都可以得到解决。其实,作为修身、了解传统文化而研习《论语》,大可采取粗线条的、模糊的读法,粗知大意,即可有得于心。
-
图说孟子100名言王寿延孟子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太多的故事、成语、熟语、常用词、寓言、典故来源于他。《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从这部儒家经典里挑选了100句精彩名言,详细介绍其出处和內容,传递圣人的智慧,进而腾越时空,以发人深省的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印证这些名言的涵义。“中华经典名言系列”是兼具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汇编”,可以使读者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古典名著的精髓。编者在编写时既注重资料的准确性,更兼顾阅读的趣味性,使大家在理解名言的基础上,能会心一笑,并充分感受智慧升华的快感。 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言系列”中的一册,从经典著作《孟子》中严格挑选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献给大家,使大家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名句,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编写体例上,围绕每一句名言,按照“名言何来”、“名言解读”、“名言故事”和“名言史例”四项作全面分析和解读。 本书是古代人的智慧和现代人的幽默完美相遇的成果。读懂这100句,就等于你读懂了这部名著。
-
图说论语100名言赵炳臣经典名言,浓缩名著精华。历史故事,诠释名著涵义。幽默漫画,呈现名著神髓。《论语》是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论语》是儒家思想滥觞之作,被后世历代执政者奉为金科玉律,宋朝名相赵普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语言简易易晓,含蓄有致,许多言论富有哲理,并逐步发展成为格言和成语,至今仍为我们所用。本书从《论语》中挑选出100句经典名言,详细介绍其出处和背景,并用历史上相关的人物故事加以印证,深入浅出,传递出《论语》的思想精髓。
-
道德经新得杨爱国《道德经》的“道”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狭义的“道”则专指治国之道,即治国的规律,也就是高尚品德。“德”就是做人的品德。“道德经”就是治国、做人的指南的意思。就整部《道德经》来说,可划分为“求进·抱负篇”、“爱人·律己篇”、“民主·无私篇”、“导民·反战篇”、“轻物·任人篇”、“人生·自叹篇”等六个部分,作者主要侧重于治国者应如何治国、如何修养品德的论述。老聃认为,治国者如何治国、如何修养品德,实际上就是一回事情。“无为”、“无事”、“弗居”这三点,既是治国的最好办法,也是治国者做人的高尚品德。有了高尚品德,就能自然地治理好国家;品德恶劣的人治国,只会给国家和治国者自己带来灾难。这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农民对《道德经》的理解的著作。 《道德经新得》反映了人们对物欲与金钱套圈的冲破,激励着人们重塑“道”与“德”的希望,意味着人们对“道”与“德”的祈盼。 《道德经新得》不同于以往对《道德经》的注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精辟而又独到地诠释了《道德经》的内容,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认识《道德经》的角度。
-
老子解读老聃《老子》一书的传世本,可分为河上公系统与王弼系统。河上公是住在黄河边上的隐士。他把原来不分章次的《老子》编为上、下篇81章。上篇《道经》共37章,下篇《德经》共44章。王弼是天才的青年哲学家,他整理并注释《老子》,使其文字更精练流畅,历来为学者们所重视。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河上本、王弼本相反。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种,共两千多字,是目前存世最早的《老子》,可惜只是节选本。相比之下,传世本《老子》虽不能无误,但较帛书本、竹简本,却文从理顺,内容清楚,音韵生动,气势绵延,更适合今人研读。本书即以河上公《老子》为据,删去章名,参校帛书及其他传世本而取其正。
-
庄子解读庄周《庄子》33篇,分内、外、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为庄子门人及其后学所作。《庄子解读》的目的是让广大读者能够较为方便地了解、欣赏《庄子》这部名著。编选方面,大致遵从多选内篇,少选外篇、杂篇的原则,尽量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出代表庄子思想和颇具文学色彩的部分。翻译方面,以直译为主,适当运用意译,以兼顾忠实原文和文意畅达。译文后所附的简单解说,旨在提示要点,帮助读者理解。各篇选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