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美感论雅克·朗西埃本书探讨了14个事件或说14个时刻,从温克尔曼笔下的赫拉克勒斯残躯,到詹姆斯??艾吉所拍的阿拉巴马州农户,间有黑格尔在美术馆的一次到访,爱默生在波士顿的一场演说,马拉美在女神游乐厅的一晚观赏,举办于巴黎或纽约的一场展出,上演于莫斯科的一幕戏剧,建在柏林的一座工厂,通过这些或闻名或隐秘的场景,我们可以探询何为艺术,以及何是艺术所为。 通过各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感悟、阐发艺术的体制,消除了各类艺术的专门性以及艺术与日常经验间的界限,由此得以成立并转型。我们可以知道,一座缺损的雕像如何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一幅贫民孩子的画像如何达成一种理想的呈现,一群杂耍艺人的翻腾如何飞入诗意的天空,一件家具如何被尊为一座殿堂,一段台阶如何塑造一个人物,一件补丁累累的工装如何展现一种高贵的品行,一道航帆的折缝如何暗示宇宙的源起,一段加速的蒙太奇如何表达共产主义的感性现实:这是一段艺术现代性的历史,它绝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正统。
-
康德的道德宗教(美)艾伦·W.伍德在 《康德的道德宗教》 中, 艾伦·W. 伍德论证说, 康德的宗教信念学说跟他最佳的批判思想是融贯的, 而且, 事实上, “道德论证” ———以及它们所要证成的信仰———是康德批判哲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伍德指出, 康德敏锐的宗教世界观配得上被称作他最伟大的哲学贡献之一。在着手诠释康德时, 针对这位哲学家在其有关上帝与不朽的信念的推理中所揭示出来的东西, 伍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陈说。 他重新考察了康德对 “道德意愿” 的观念, 并且为他的 “至善” 学说辩护。 他讨论了康德对 “道德信仰” 的使用, 即在同教会信仰、 宗教经验, 以及对神圣启示的主张的关系中, 把它当作一个理性的标本来使用。 最后, 他还讨论了这位哲学家有关人类本性中的 “根本恶” 的理念, 并且发展了康德在其1793 年的著作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中所兆示的 “神圣恩典”理论。伍德坚持认为, 康德有关宗教的思想是一个伟大哲学家对一个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 康德的解决方案则能够在任何想要理性地处理宗教问题的努力中充当指导。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吕延勤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1917~19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成果,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料长编。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史料丰富、真实,史料珍贵,挖掘新史料,厘清历史真相,传播著述文本博而专,展现的传播人物全。本书的的编辑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大有裨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共创建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等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
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 著《共同体与社会》如同标题明确呈现的那样,本书*鲜明的特征莫过于它采取了二元对立的结构、围绕着“共同体”(Gemeinschaft)与“社会”(Gesellschaft)这对彼此相对的概念展开讨论。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卷组成,依次是“关于主要概念的一般规定”(共同体的理论与社会的理论)、“本质意志与抉择意志” 、“自然法的社会学基础” ,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共同体”与“社会”之间对立的意涵:*卷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刻画了两种人类结合的关系形态以及它们各自形成的共同生活秩序;第二卷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对应上述两种共同生活类型的个体心理事实与原理;第三卷则透过法学和政治哲学的视野解读了两种关系类型背后的规范以及共同生活的法权基础,其中又包含了双重的自然法脉络:*重是私法层面的“共同体”或“社会”内部的人与人(“人法”)、人与财产(“物权法”)之关系的诸规范;第二重则是公法层面的、作为整体的共同体与社会为了维持自身所形成的法权秩序(“公社”与“国家”)。
-
自由、权利与共同体黄涛 著《自由、权利与共同体》以法权演绎为基本线索考察德国古典法哲学有关权利的哲学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命题,在现有文献中,尽管有对这一主题在单个德国古典法哲学家笔下的论述的相关研究,但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以法权演绎学说为主线对于整个德国古典法哲学的逻辑进程进行梳理,也并未基于这一梳理,提出一种有关权利理论的新的思路。本书将思想史的研究同当代论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基于对于德国古典法哲学的权利理论的梳理,本书提出了对于权利的一种新看法,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利,应该将共同体的因素吸纳在自身之内,离开了共同体要素的权利观无法真正实现权利对于美好生活的承诺。这一新型的权利观对于反思当代权利理论和进一步拓展当代中国权利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
存在主义时代的理论与艺术张颖 著本书以20世纪存在主义理论兴盛的时期为背景,主要以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不可见之物》,以及加缪、萨特、梅洛-庞蒂、波伏娃的哲学与文学作品《局外人》《禁闭》《意义与无意义》《追求绝对》《贾科梅蒂的绘画》《革命之路》《美好的图画》等为论述对象,通过展现由艺术创作辐射的多角度的交融关系,由点及面、由小渐大,向读者展现一幅存在主义时代由无数思想个体编织的星丛图景。该书共有7章,以简练语言和专业的理论支撑由,试图从作品分析与学者交往的中衍生出理论与艺术的互生互文,勾勒20世纪存在主义时代生动的面貌。
-
哈贝马斯对话政治理论研究张云龙暂缺简介...
-
巨人与侏儒(美)阿兰·布鲁姆《巨人与侏儒》是当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布鲁姆的文集,书名取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布鲁姆之所以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对他而言,区分人的禀赋与自然差别,区分事物的好坏,乃是一切政治哲学的起点。这本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面对先哲们的高贵精神遗产——那些伟大的书。用先哲独特的眼光和深邃的智慧,而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臆想来判断那些伟大思想的价值,不仅由现代反观古代,而且更透过古代反思现代的问题,那些记录在伟大作品中的,超过特定文化、经济、政治限制的永恒问题,应该是阅读伟大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布鲁姆呼唤读者不放弃对“什么是美好生活”的追问,这样才能在所有看似无区别的生活样式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有以伟大思想的范例为对照来审察生活,我们才不至于简单认同那些末人哲学和侏儒人格。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王伟光 编《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4辑,从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终生受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等,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开辟“专家反馈”栏目,对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追踪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具有重要价值。
-
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傅佩荣本书分四大部分,分别呈现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四个西方哲学演进阶段。作者对西方哲学史原本庞杂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完善,并以长短适当的篇幅,把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思想作了一个清晰的展示。作者兼采国内外书写哲学史的论点之长,善于抓住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实质并对其进行阐述,态度客观且清晰明了,文笔平正而不失生动,能让读者对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简洁清晰、轻松易懂的哲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