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弗洛伊德陈小文 著《弗洛伊德》简要地介绍了弗洛伊德这一天才人物的生命历程,指出家庭、社会和历史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将弗洛伊德的思想分为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导论包括过失、梦和神经症的研究,通过弗洛伊德对具体经验的分析,阐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本论包括无意识、本能和文化哲学的研究,通过抽象的论述,阐述了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最后,则从不同的角度评介弗洛伊德,阐释弗洛伊德思想之伟大及其影响之深远。
-
伏尔泰李凤鸣 著《伏尔泰》全方位追踪伏尔泰的历史足迹,深入探讨伏尔泰作为哲学家、史学家、政论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在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绩,对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书中关于伏尔泰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更会令每一位读者感兴趣。《伏尔泰》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结晶,结构严整、材料丰富、观点新颖、文笔生动,兼具学术性及可读性。
-
尼采与布克哈特[德] 阿尔弗雷德·冯·马丁 著,黄明嘉,史敏岳 译《尼采与布克哈特》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冯·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撰写的一部论述尼采与布克哈特思想的德语专著,1941年在瑞士出版。 \n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n \n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就放在对这个主题的论述上,即论述何者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两位人物如何借助其内在本质,而必然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n《尼采与布克哈特》突出一种超个体和超历史的旨趣,这或许让读者获悉两者生平事迹的愿望落空了,但说到底,尼采和布克哈特只是时代的代表罢了,他们两人最终理解的精神史就是“为获取精神价值的奋斗史”。
-
柏拉图[法] (加)吕克迪·布里松 著,陈宁馨 译神话,这一话语,柏拉图首次以“mûthos”之名称呼它,它是佚名者们对过去的讲述,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颂,成为一种实践,一种知识,一种传统。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梳理了柏拉图著作中所有提到“神话”的地方,系统地分析了柏拉图对待神话这一复杂主题所持的态度,并全面解读了其对于神话的运用。 我们知道,柏拉图善于创作神话,而且很多对话的首尾都有神话,究竟这些神话与其对话中的主要论证是什么关系,历来困扰着解释者。就此而言,布里松教授给出的解析为我们拨开了层层迷雾,也让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清晰且深入的理解。
-
分析哲学家的智慧沈学甫,吕雪梅,夏瑾 等 著,佟立 编《分析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主要介绍了语言分析哲人中的代表人物如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的思想智慧,解析了语言分析哲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及方法等常识性知识。鉴于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大、成果为卓著的一个哲学流派,因此《分析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对于我们了解该学派,及如何通过分析日常语言解决哲学问题具有普及和启发意义,并从中汲取智慧养分。
-
后现代哲学家的智慧张虹,苏瑞,高莉娟 等 著,佟立 编《后现代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主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哲人如詹姆逊、霍伊等人的成长背景,阐释了其代表性的思想观点及理论主张,为读者勾勒了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脉络与核心要点。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对于认识后现代主义这一思想主张,及其激发读者思考当下的现代生活具有思想启示意义。
-
迫害与写作艺术(美)列奥·施特劳斯《迫害与写作艺术》这个书名与1935年施特劳斯在德国出版的《哲学与律法》的书名有某种联系一一施特劳斯在序言中说,这本文集要探讨的仍然是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如果“律法”意味着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秩序,那么,“哲学与律法”也意味着哲学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迫害”显然是政治,但“写作艺术”等于哲学码?恐怕未必。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哲学必须讲究“写作艺术”吗?如果必须,又是为仟么呢?显然,“迫害与写作艺术”比“哲学与律法”更为明朗地挑明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我们需要问:为什么哲学的写作艺术关系问题至关重要?——眼下这本小书会为我们作出解答。
-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的智慧马涛,孙瑞雪,于洋 等 著,佟立 编《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以现代人本主义哲人的代表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成长经历为背景,介绍了他们的思想主张及代表性观点,由此呈现出现代人本主义以个体本位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以及对人性崇高价值的坚守、对理性重建的努力。《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的智慧/西方哲人智慧丛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文库》对于个体认识“自我”、肯定“个体”独特的价值具有启示及教育意义,兼具理论性及现实性。
-
孙子浅说蒋百里,刘邦骥《古典·哲学时代:孙子浅说》一方面承曹操、杜牧、王皙等历代为《孙子兵法》做注大家的心得成果,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着重从整体上阐述孙子的兵学思维,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实用功能。作为一本军事著作,《孙子浅说》不仅在注解方法上开了先河,在校勘方面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超越生命的意识皮姆·范·劳美尔 著这本书不仅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死亡,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濒死体验”指人达到临床死亡状态下的意识体验,它包括一定的要素,例如听见美妙的音乐、看到隧道或光、飘出身体外面、生命回顾、与已逝亲属的会面等现象。《超越生命的意识》一书建立完善的实验设计以及理论框架之上,不仅涵盖了濒死体验研究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而且他提出了独特的意识哲学理论。 在实验设计方面,劳美尔教授的团队用八年时间,对荷兰十家医院的数百名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以丰富的临床数据以及专业的医学背景为基础,劳美尔教授在本书中对以往有关濒死体验发生原因的试探性解释逐一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濒死体验”并不是因为“脑缺氧”、“二氧化碳过量”、“癫痫”、“服用致幻剂”等生理原因,也不是因为“畏惧死亡”、“双重人格”、“幻想”等心理学原因。这一论证过程,可以说将“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向前又推进了一大步。在理论方面,劳美尔教授主要诉诸了意识哲学与量子物理学的论据,并以此提出了“无尽的意识”概念——无尽意识的本质,先于我们的出生与身体,并且将在死后独立于我们的身体,而在没有时空性的非定于空间中存在。据此看来,我们可以严肃地思考,死亡是否与出生一样,只是由一种意识状态进入到另一种意识状态,而身体的功能等同于一个“交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