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船山行迹及其后裔现状研究朱迪光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王夫之行迹以及与王夫之相关的文物遗迹,重点对桂林、肇庆、南昌等地与王夫之有关的文物遗迹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保护建议。第二部分是通过走访湖南省衡阳县曲兰、关市、西渡、界牌等地的王夫之的后裔,全面揭示了王夫之后裔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该书在船山学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一方面,通过王夫之行迹的调研,解决了王夫之生平研究及其诗文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走访王夫之后裔,可以了解大思想家的家风形成及其传承,为新农村的新家风、新乡俗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共情、关爱与正义方德志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此 女性主义者从女性关爱心理视角建构道德理论,即女性主义关爱伦理学。女性主义者通过反思女性长期的关爱实践经验,将人们相互依恋的关爱心理视为人的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倡导一种整体主义道德观,以此解构近代以来建立在理性自治心理之上、以追求个人权利为价值导向的道德理论。21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关爱伦理学与德性复兴运动的“情感转向”等价值思潮融合发展,已汇聚成种具有超越性别、融汇中西、影响日趋厂泛的关爱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本书从共情心理学、关爱伦理学、情感政治学(社会正义观)三个理论维度出发,力图全面展示当代西方关爱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思想、理论意义和现实转化等内容,以助力我们了解当代西方学术思维的新变化和价值诉求的新发展。
-
数字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周琴 著暂缺简介...
-
技术创新的价值哲学审视黎昔柒,易显飞本书着力探讨技术创新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揭示技术创新面临的价值困境及其成因,提出技术创新价值困境消解的价值目标选择与可能路径。一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将技术创新划分为广义技术创新与狭义技术创新;二是从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系统论等理论视角论证了技术创新是负载价值的;三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角度论证了技术创新不同角度的价值困境;四是基于自然本体价值论与实践价值论,提出了技术创新价值规约的柔性规约机制和刚性规约机制。
-
方山子手稿四种方勇《方山子手稿四种》简介:此书收录方勇教授的主要手稿影印出版,包括《庄子诠评》《庄子学史》《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存雅堂遗稿斠补》四种,手稿总数为5000页左右。这批手稿反映了方勇教授30多年治学生涯的主要成就,其涂抹修改的痕迹中对学术的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也体现得十分充分。这批手稿的影印出版,可与其《方山子文集》相得益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方勇教授的学术全貌。内容展现方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其他为学术论文、个人杂文、书钞等内容的汇辑。全集内容弘博,底蕴丰厚,是对方勇教授丰硕的个人学术研究成果及对诸子学事业巨大贡献的一次全面总结。。
-
原点 第一辑罗传芳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收集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等国内知名院校十几位专家学者关于哲学与文化发展问题的论文20余篇。内容分为哲学与中国哲学、古史重建的目标与方法、同仁研究、“原点”论域等多个专题。书中收录的多篇论文曾发表在《哲学动态》《哲学研究》《晋阳学刊》等非常不错刊物上,旨在探讨当今哲学界的学术前沿问题,以推动世界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研究郑海祥本书首先从理论层面对网络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基本问题进行科学阐释,深刻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而得出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构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以此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详细阐明了构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现实境遇、战略价值、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系统阐述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机制、客体机制和介体机制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行动方案。本书内容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思想点亮未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思想点亮未来(第二辑)》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二、三季的讲稿合集,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社科各方面,部分讲稿还结合网络文化、人工智能等议题,为青少年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演绎了如何解构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贴近实际、深入浅出的特点。本书博约兼顾,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对读者汲取人文滋养、培养人文情怀将有所助益。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赵庆元《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本稿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梳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演进发展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演进史,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折学史研究的专著。本书稿的重点在于充分论证了论述由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意识形态斗争所内涵的客观逻辑和由各种理论资源所构成的主观逻辑。
-
大众哲学艾思奇 著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初刊行本名为《哲学讲话》,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其时,思想理论界急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和武装干部及群众,同时需要对当时一些迷惑民众的不恰当言论予以揭露和批判,《哲学讲话》的诞生,为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逻辑理论框架及内在结构提供了便利,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哲学讲话》,旨在把《大众哲学》问世时的原貌呈现给读者诸君。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哲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大众读者能够广泛接受。该书体现了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哲学探索中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方向,至今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需要坚持和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