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宋本正蒙意译(宋)张载《正蒙》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关学宗师、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代表作。《正蒙》一书不仅集中阐释了张载思想的核心与全貌,也开启了宋明理学真正的理论框架,对二程朱熹、陆王心学、明清气学与实学以及近现代中国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是作者多年研读《正蒙》,参正古今各家注释评价撰写而成。在撰写时,即力求遵循、还原、解析张载原义,又依据诸家注进行拓展、延伸。同时,站在反思现实,展望未来的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体现《正蒙》一书“根本枝叶,莫不悉备,充荣之者,其在人功”的特征。
-
中国经学彭林《中国经学》第二十九辑,在“日本经学研究专栏”“经学文献”“经学历史”“经学义理”“书讯·札记”等五个栏目下,汇集了包括陈鸿森《陈立编年事辑》、山本正一《清代汉宋两学管窥》、蒋明《明至清初目录书四书类的生成演化与安置纠葛》、许子滨《礼书侯制尺度郑玄注辨析》、秦培超《〈京房易傳〉文本流傳考辨》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4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日本经学研究、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典研究出发,进一步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
-
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报告暂缺作者本书是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评价八个方面,从数据解读、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维度对2020年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
-
反对个人主义(美)罗思文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分析和比较哲学中的一般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评析西方主流的自我概念,这种个人主义的观点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独立于角色和群体之外。第三部分阐释和发展儒家的自我观点,认为每个主体应当将自身理解为不断变化、相互关联且承担角色的道德主体。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竞争以及信仰自主个体的基础上,包括对人权的抽象概念,根本无法有效地处理当今许多最紧迫的问题。这种实践取向也代表当代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条重要路径,即梳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并将之应用于当代西方政治—社会语境,以用东方智慧救偏补弊,帮助解决西方社会自身伦理与社会问题。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罗思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受儒家启发的替代西方个人主义的方法。
-
道之二解(法)陈金樑《老子》的经典地位之确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其间丰富的诠释扩充了《老子》本身的意义,历代诠释者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也相应形成了诠释传统。因其规范性意义,这一诠释传统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进程。所以那些激起新思潮的诠释者们也被视为“经典”人物。该书从对《老子》诠释的反思与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这两个角度,考察王弼与河上公对《老子》的诠释。这不仅是对二者之诠释的研究,更是意在从其自身思想的形成过程之中获得启发。作者尤其关注王弼与河上公对“言意之辩”的态度,语言与事物的关系是其核心关切所在。其中,语言和事物的对应关系是河上公诠释系统的特征,而王弼则在更为概念化的层面讨论语言问题。但两者并非对立的,感觉与指称都是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面包香里读哲学[法]胡文·欧江 著,马向阳 译本书是讨论道德实验、伦理学的普及著作,是法国颇受欢迎的十七堂道德实验哲学课。本书的野心,是成为某种智慧的工具箱,能让感兴趣的人来讨论或争辩道德问题,不至于看到伟大的字眼而手足无措。本书的作者提出一个邀请,邀请读者用不同角度探讨道德哲学,自由思索何为真理。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提出十七个道德难题,后半部分针对前半部分提到的用来解释这些难题的理论和实验进行系统性的论述。
-
李叔同陈星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资料,以往大多以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为依榜。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其所编年谱相对较为简约,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民国时期报刊文献挖掘不够,许多条目仍不甚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历史资料更是众多。从编撰形式上看,林子青所编之年谱未采用常规的年谱编撰手段,即未按月、日逐条分述谱主事迹,而是采取按年依史之先后来概述的写作方式。这也给研究者和读者在阅读和认识上产生不少困惑。为适应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的需求,有必要为研究界提供翔实、规范而又丰富的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年谱长编。本年谱长编在撰写方式方法上围绕谱主生平,于“横向”、“纵向”两方面均给予充分的关注,有效利用现有的学术资料,立体反映谱主的生平事迹,以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背景下全面了解李叔同—弘一大师的生平、成就,明了其哲学、文化、艺术、宗教、道德、审美等实际追求和其作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共性特征及个性差异,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更好地理解谱主作为近现代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佛门高僧的精神世界、文化行持和生命意义。本年谱长编做到了谱文、辨误、背景、社会评价、注释等条理清晰,便于阅读理解和检索,同时又辅以大量的图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年谱长编的编纂手段和学术信息。
-
共情、关爱与正义方德志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此 女性主义者从女性关爱心理视角建构道德理论,即女性主义关爱伦理学。女性主义者通过反思女性长期的关爱实践经验,将人们相互依恋的关爱心理视为人的道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倡导一种整体主义道德观,以此解构近代以来建立在理性自治心理之上、以追求个人权利为价值导向的道德理论。21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关爱伦理学与德性复兴运动的“情感转向”等价值思潮融合发展,已汇聚成种具有超越性别、融汇中西、影响日趋厂泛的关爱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本书从共情心理学、关爱伦理学、情感政治学(社会正义观)三个理论维度出发,力图全面展示当代西方关爱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思想、理论意义和现实转化等内容,以助力我们了解当代西方学术思维的新变化和价值诉求的新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王伟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编”的一本阶段性成果,是作者2013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系列论文和演讲的合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收中国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用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从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等理论维度,结合中国不断发展的现实,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与北京市当前社会风险治理研究暂缺作者《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与北京市当前社会风险治理研究》一书从理论挖掘、理论演进以及理论应用的角度对风险问题进行了综合研判,视角独特,理论分析透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切中肯綮,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学术素养与学术水平,是一部对风险领域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