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中国道路的哲学视角刘毅强本书共收入文章37篇,写作时间自1992年至2021年,跨度近30年。这些文章散见于报纸、期刊、论文集等,可视为作者在中央党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 善于从哲学高度来提出和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全书分为四部分:“热点评述”从哲学视角审视和诠释了道路自信、解放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中央重要决定;“问题探讨”对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查研究等重要理论问题解疑释难;“理论创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见;“领袖研究”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精华。
-
逻辑学杨树森本书是逻辑学的入门教材,初版于2010年,以科学、实用、易学、好教的特点受到读者欢迎。此次修订改写了部分内容,对原有案例和思考题做了较多替换, 符合时代特点,新增了“数理逻辑初步”一章,以满足对逻辑学产生进一步研究兴趣、想报考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的需要。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现实生活的实例,系统阐述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逻辑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便于教学和自学,每章后设有“本章内容概要”和“练习与思考”,并用二维码链接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本书配备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以满足当前学习手段多样化、便捷化的要求。本书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非哲学专业“逻辑学”基础课或“逻辑学”公共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各类成人教育、公务员考试教材,同时本书适合社会读者自学逻辑学知识。
-
理性的暗面[美] 贾斯汀-E. H. 史密斯本书内容丰富,雄心勃勃。在书中,史密斯挑战了关于逻辑、自然的理智、梦、艺术、科学与伪科学、启蒙运动、互联网、笑话与谎言、死亡的传统看法,将人类非理性的诸多面向尽数展现。从公元前5世纪希帕索斯因揭示无理数的存在而被杀,到推特暴民的兴起和特朗普的当选,作者撷取从古到今的非理性事件,向我们表明任何理性的胜利都是暂时的和可逆的,以及任何试图一劳永逸地将事物条理化的努力迟早都会以非理性的爆发告终。正因为如此,试图消除非理性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无论好坏,非理性都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
-
符号与传媒赵毅衡暂缺简介...
-
伦理学视阈下福柯对西方古代经典的阐释研究宋玲玲暂缺简介...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蕴舒杉杉,胡刚暂缺简介...
-
论语的逻辑韩桂君,刘纯泽,王小康本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桂君教授根据二十多年的《论语》教学经验领衔撰写的一本关于《论语》中的逻辑与文学技巧探索的教材。该书逻辑严谨,在梳理《论语》相关要义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破除了《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杂乱无章的说法。旨在通过本书的讲述,激发学生探究《论语》各篇内存在逻辑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以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为窗口、多读经典,加深学生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方面的了解,并进一步促使学生通过研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读性强,是一本令人受益终生的国学经典解读书籍。可作为各级高校的《论语》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普通大众的课外读物。
-
工厂日记[法]西蒙娜·薇依 著;王天宇 译如何摆脱工作中的痛苦和烦闷?为了像被压迫者那样感受压迫,并尽可能真实地追求她所认为的自由社会,1934年12月,西蒙娜·薇依抛下哲学教师的身份,进入工厂。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位反叛的哲学教师轮流做切割工、包装工和铣床工,经历疾病、事故、解雇的折磨,遭受服从、羞辱和不公。这种残酷性给她留下了终生的烙印。在这本《工厂日记》中,薇依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工友的遭遇、工作时间和收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以及她对这段经历的哲学和道德上的思考。这本书是一份原始的文件,没有抒情,也没有感伤,展现出西蒙娜·薇依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和她始终站在劳动者一边的立场。
-
论语解读林菊叶本书以《论语》精华内容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以思考与感悟为引导,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夯实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能够帮助读者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增强为人处世能力、感受自我价值、提高自尊水平、养成成长性思维等,还可以提升当代青年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家国情怀,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熟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新时代中国特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敏感与自我[德]斯文娅·弗拉斯珀勒 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于调整合理的限度。可以说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触摸变得让人厌恶?本书作者后退一步,揭示了冲突的核心:自我和社会的日益敏感化。聚焦敏感,围绕身体、心理、道德、审美四个维度,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早期到现代的敏感发展史,以辩证的角度,结合不同时代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对敏感的讨论,涉及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文明史、尼采和列维纳斯的哲学观、卢梭和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弗洛伊德的创伤分析、巴特勒的语言行事观、托克维尔和罗尔斯的平等观等,分析当下的创伤、语言伤害、性别问题、同情的限度以及高敏感性人群,引导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分裂社会的身份政治,走出 “囊泡化”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