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逻辑研究(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一书共分两卷,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发表于1900年;第二卷“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发表于1901年,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第二卷的上册,第六项研究单独构成第二卷的下册。全书的德文原版共有一千三百多页。1913年,在经胡塞尔本人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之后,《逻辑研究》又发行了第二版。中译本根据《胡塞尔全集》考证版译出,分别标明第一、二版的差异。《逻辑研究》在双重意义上是“划时代”的: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它与20世纪同龄,它的第一版发表于1900/01年,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声开门礼炮;而20世纪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逻辑研究》百年效果史的完成。另一方面,《逻辑研究》的发表意味着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之开辟,狄尔泰甚至将它誉为“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做出的第一个伟大进步”。波亨斯基在五十年代曾将《逻辑研究》看作是“对二十世纪哲学的最大丰富”,这在今天来看也不能算是夸张。海德格尔虽然对其老师时有批评,但他始终承认对《逻辑研究》之研究构成他哲学的一个关键出发点,他的“现象学之路”绝大部分是围绕这部著作展开;他对此书的迷恋,或者说,从此书中发出的“魔力”甚至“一直延伸到它的版式和扉页这些外在的东西上”。——似乎各种风格的哲学家都在《逻辑研究》中找到了他们所要寻求的东西。无论如何,随《逻辑研究》发表而形成的欧洲大陆现象学运动无疑可以被看作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因而《逻辑研究》观其左右足可以与《数学原理》论高低,视其前后更能够与《存在与时间》相呼应。
-
祓魔与返魅刘钢尽管康德推翻了主客体之间、心灵与自然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的传统观念——这也是康德哲学变革的一大目的,但他仍然认为在心灵与自然之间需要一种中介(基于知性的自发性之上的理论理性的构架),而麦克道尔则基于一种黑格尔哲学的立场,把任何理论理性的中介视为是多余的。据此,麦克道尔提出了他的低限度经验主义,并以此在有关知识论的问题上对各种自然主义、语义推理主义和融贯论进行了抵制。本书讨论了麦克道尔的低限度经验主义与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麦克道尔对客观化经验感知模式的幻觉的揭示,以及对各种认知主义谮妄的批判,并指出了麦克道尔的反客观化感知模式所带来的争论和反对的内在原因。
-
大众哲学 艾思奇著艾思奇《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著作。全书从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五个方面对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和阐释。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书中的观点不仅在当时成为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本书*特色就是将深刻的哲学观点寓于浅显生动的事例之中,读者可以透过这些事例,发现看似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内容的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
-
铸就人民信仰戴木才暂缺简介...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当代价值韩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是我国学术界重要、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当代价值》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论证方法,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形成进行了论证:一是从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历程入手,梳理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经纬脉络,厘清马克思异化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哲学经济学逻辑关系。二是通过对西方早期异化理论流变发展的爬梳,阐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西方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等人的继承和批判,又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过。此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当代价值》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生成之后对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式的梳理,并结合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实践,阐明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阎启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深入研究和宣传会议精神,《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套装上下册)》以报告为依据,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围绕十个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述了其理论内涵、历史意义、实践路径和要求。全书约160万字,较系统地反映了理论界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研究,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思想资源。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8卷恩格斯本卷收入恩格斯1883年5月至1889年10月写的文章、手稿和笔记,共计55篇。附录部分收入恩格斯校订或参与写作的文章、谈话记录以及对一些文件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共计19篇。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显著增长,对外贸易急剧扩大,资本加速积聚和集中,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开始出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前提开始形成。各国政府对内加强对本国人民的统治和压迫,对外加紧对市场、资源的争夺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与经济发展落后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在德国和法国,已经出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欧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组织也纷纷建立或者得到巩固,各国无产阶级的联系和国际团结不断增强。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立承担起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他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制定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帮助和指导欧美各国工人政党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组织。他倾注大量心血整理马克思的文献遗产,编辑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公开发表或再版了马克思的许多重要论著,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努力。他深入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新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这个时期,恩格斯撰写了两部重要理论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两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
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汤荣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非从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中产生,其生成背景和条件,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它是标志实践目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相统一的理论范畴,蕴含着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方法论意义。《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循此确立的研究内容盖有其五:一是界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动因。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立场,论证其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组成中的重要贡献,阐明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三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地位。探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关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四是多因素分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源。探析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和本质,探索影响社会思潮的途径,释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凝聚的精神力量与思想能量。五是贯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机制。探索新起点上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完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长效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阐明中国经验。
-
林中路(德)海德格尔《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Z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Z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