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个性伦理学(匈)阿格妮丝·赫勒本书是赫勒的“道德理论”系列著作中的一部。它由三部分组成:演讲、对话、通信。演讲是赫勒对尼采与《帕西法尔》的解读,也是《个性伦理学》的序言部分。对话发生在三个学生之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为尼采、康德和克尔恺郭尔讲话。通信发生在祖孙二人之间,主要围绕美的和崇高的人物,以及幸福和爱而展开。
-
一般伦理学(匈)阿格妮丝·赫勒本书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伦理学三部曲中的 部,是赫勒建构现代伦理学的理论尝试。赫勒在此试图提出一种既简单又具体、虽非还原但又连贯的道德理论。本书围绕着“好人存在——他们何以可能?”这个问题而展开,然而赫勒在书中并没有提出笼统的、规范性的观点;相反,她探索了什么是善,或者在各种信仰规范体系中被认为是善的东西,并通过分析伦理学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为道德理论提供了 启发性和综合性的基础,并为现代伦理学大厦的建构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
曾巩学术思想研究罗克洲暂缺简介...
-
湘山事状补辑张云江本书按内容分为以下十二卷: 卷志舆图。共搜集全州及湘山寺相关舆图二十幅。观览舆图,人们对全州及湘山寺的历史地理形势的印象可 为直观。第二卷志华封。“华封”即对皇帝福寿绵长的祝福。康熙五十二年(1713),全州湘山寺无量寿佛道场建万寿行宫,广西全省官员在此为圣祖祝寿,巡抚陈元龙又恳请皇帝为湘山寺御书“寿世慈荫”匾额。本卷搜集了相关原始文档。第三卷志宝卷。是卷辑录两种文本的《寿佛经》各一卷,另有斋供科仪手抄文本《请经科》一卷。第四卷志语录。曹洞宗云门法系的径庭德宗及其弟子别牧行纯在全州传禅,康熙四十四年,二人语录收入嘉兴大藏经中。这是全州历一次僧人语录入藏。第五卷志志乘。是卷辑出《广西通志》《全州志》等有关湘山寺的记载若干条。第六卷志艺文。是卷辑出与湘山寺及寿佛有关的碑记、序言、榜记、引言、墓志铭等三十五篇。第七卷志吟咏。是卷辑出与湘山寺及寿佛有关的诗词共一百三十一首。第八卷志燕行。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越南燕行使节途径、停驻全州,游览湘山寺时留下的诗文,共三十八人六十三首(篇)。第九卷志游记。是卷辑出与湘山寺相关游记共十一篇。第十卷志稗官。是卷辑出有关湘山寺之杂闻轶事、笔记琐谈近二十则。第十一卷志事迹。史籍中有若干发生在全州湘山寺或与寿佛有关的事迹,其中较为珍贵者,是清代云贵等地两湖会馆称为“寿佛寺”之事。第十二卷志学术。是卷分七个专题,撷取论述湘山寺及寿佛的论文十几篇。
-
朝曦初露陈江进,李志本书一本武汉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 论文集,书稿主要将2018至2021年武汉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与在读均涵盖)所撰写的 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以及课程论文汇编成册,向社会各界展现武汉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与精神风貌。全书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与政治学”“美学”等几个板块探讨了哲思,书稿所选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充分展现了武汉大学学子的风采与文采。本书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 论文集,分为中国书些以及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美学等板块,内容涵盖新儒家、庄子哲学、康德哲学、罗尔斯的法哲学以及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美学研究等,收录的文章体现了一定的学术功底与深度。
-
哲学的语言李朝东,李文浩“中和论道”作为大学特殊的学术讲堂,是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学校师生,有益于社会的学术平台,是传播 文化的阵地。《哲学的语言/中和论道》包含“内时间意识结构分析”“汉字与汉语世界”等内容。
-
哲学之光周乐成,陈艳波为 好地凝练总结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三全育人”的理念和经验,展示育人成效,我们将“三全育人”工作实践的点滴集成《哲学之光——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之“三全育人”的理念与实践》一书。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成长篇”等篇章。
-
道德哲学(匈)阿格妮丝·赫勒本书从规范的方面试图为现代双重偶然性存在的人经常会询问的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提供答案,也为重建道德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赫勒主要从参与者的角度,立足现实中“好人存在”这一事实,伴随这些好人行走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观察他们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从而得出好人能够直面并坦然接受现代人双重偶然性存在以及种种悖论,能够依据普遍性范畴进行存在的选择,能够在周围散落的道德规范、规则和价值中共同确立可以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规则等,也重新拾起传统的诸多美德。通过对好人这一系列行动的阐述,赫勒既回答了“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可能?”这一道德理论的核心问题,又为人们 现代虚无主义提供了可行路径。
-
孟子性善论与叙事伦理学蔡树才孟子对“性善”的叙说,其过程就是一个有典范意义的道德自身澄明的历史“事件”集。孟子不仅始终以本真的、主体间性的和无限丰富的生活世界,而非以意识化、概念化的经验为致思的目标,而且以叙事的和话语竞争的方式,以不外在于事物自身的自然语言,去同历史事实互动,而他对本真境界的揭示又表明伦理天然是诗性的生活。孟子自然实在论的真理,是 了传统认识论、符合论的真,而与价值论的“善”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让事物自身生成、澄明的本真真理,是理性的功利和感性的体验的结合,是合情合理(而非理性),因而是美的。“善”,即伦理的“天理”或“正义”,是物质的知识秩序和人世价值秩序的综合。如此,伦理在本质上是审美的。职是之故,我们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叙事伦理学。
-
知行合一此心光明朱越民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