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费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纲领性文献,阐述了阶级矛盾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
自私的德性(美)安·兰德 等《自私的德性》讲述了人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是道德生存的本质,人必须受益于自己的道德行为。安·兰德所说的“自私”,是她思想体系中有特定含义的伦理学概念,并非日常习惯所理解的“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贬义词。安·兰德不认为“利己”必然“损人”,相反,她坚决反对通过“损人”来实现“利己”。安·兰德的伦理建构的目的就是制止损人利己。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张雷声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章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结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实现。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作了创新性的探讨。本书既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以用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参考用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刘建军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信仰的根基、爱国的理由,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骤。
-
辩证法史话萧焜焘 著本书阐述了西欧辩证思维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即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概念辩证法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本书提出,这三个历史形态体现了思维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复归于肯定的辩证历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则是辩证思维前进运动的必然结果。
-
马克思工资理论及现实意义徐本华\n本著作首先全面归纳和整理了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工资问题的论述,梳理、勾勒出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深入探析了马克思关于工资的论述中的逻辑关系,构建起全面系统的马克思工资理论。接着,研究分析了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当前我国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征,以马克思工资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工资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最后,研究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工资理论进行评述,并与马克思工资理论进行简单的比较。 \n
-
行政法学视角的马克思法哲学研究房香荣法学和哲学是具体科学与抽象科学的关系。法哲学是包括行政法在内的部门法建构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规则;法学学科只有走向哲学,才能趋于理性、完善和成熟;马克思法哲学也是通过对法学及具体部门法的规制,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基于上述认识基础,本书重点从行政法维度对马克思法哲学的发展史、马克思“法的起源”理论,以及马克思法治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价值论进行了详尽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指导我国行政法学学术研究及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
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本书是上海市社科年会(2018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的论文集。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陈江生本书概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前苏东地区、东南亚、南亚、拉美、非洲等区域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与实践状况,力求融时代性、资料性、学术性、广泛性和前沿性为一体,再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和热点问题,展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成果,凸显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全面客观地展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前整体面貌和未来发展态势,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印度思想巡礼李华平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都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不了解印度哲学,也就不了解印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