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论语类纂朱平凡《论语类纂(导读注译全本)》独辟蹊径,将《论语》原经典20篇512章全部打散,按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撰,把彼此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将相同问题的论述归类在一处行有序地组合编撰。按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称谓分类,将全书章节整合成为了五个大类,立下五大专题。
-
周易郭 彧《易》为五经之首,《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两千多年以来,因《周易》内容晦涩难懂,故而误解相承,诚为可叹!笔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求索易学真谛。以为理解圣人“观象系辞”、极数而明象之成果,力求明确《周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内涵,发掘其与天文学之内在关联。本次修订在原版《周易》基础之上,博采先人正确注释,正确句读,注重音义和训诂,旨在便于读者通晓理解,进一步领会其真谛。于翻译方面,《(修订正音版 套装上下册)》重新参酌考校,力求信实通达,趋近古人易注本义。于注释方面,则补充了一些古代王弼、孔颖达、朱震等易学大家的真知灼见。读者可藉此译注,登堂人室,一窥易学之奥妙。
-
黄老思想陈博《黄老思想(道家理想社会的追梦历程)》讲述黄老思想把正统道学从隐逸遁世转化为经世致用, 从消极无为转变成积极有为, 这是对理想社会从愿景到践行的突破, 是治世学说从理想王国到现实王国的跨越。
-
伦理关系论朱海林伦理关系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伦理关系在伦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具有基础性意义。《伦理关系论》试图对伦理关系问题进行研究,为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重视和理论深化作出积极努力,为人民认识和处理现实伦理关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
论语译读董时民族元意识于民族初期形成并贯彻始终,它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派生力,是决定民族性格和命运的精神中心。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命“原作”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为对儒学亦即中华民族元意识特征和功能的描述。“为天地立心”指确立宇宙观、世界观;“为生民立命”指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往圣”为创立民族元意识之领袖和思想家,“绝学”言其学术性不可或缺之珍贵;“万世”言其与民族同在,并为民族保持生机之动力。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元意识,是因为其宇宙观、世界观“唯天为大”“则天”,是以大自然为“极者”(王弼语)、“无对”(朱熹语)的决定力量,进而“天人合一”;它“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述史”而“古今一脉”;提倡“爱人”,具“天下”即人类视野,而“四海一家”。其此岸性“一个世界”(《论语今读》)的世界观特征鲜明,影响深远,有别于他民族元意识之宗教形式。如儒学没有宗教自我保护功能,又提倡“内自讼”而可自由批判;如儒学没有专门的研究、教育传承体系,而需国家和人民自觉践行。民族世界观的决定了其不被其他任何世界观代替,如秦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教合一体制。
-
先秦儒道本体论研究王先亮“本体”在中国语言文化中涉及事物的主体或自身以及事物的来源、根源、原因等方面。作为中国哲学核心内容的本体论充满着生命色彩。对人的本性或者人之所以为人的充足理由的确证构成中国哲学本体论对一切实在追问的思想内核。就先秦儒道哲学而言,道德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人的存在的可能本质上是道德可能的问题。对道德问题的探究是儒道本体论哲学的主要使命。
-
培根精选集(英)培根《培根精选集》是一本作者已经公开出版的励志类图书。作为一名哲学家,培根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人们生活中隐藏的哲学,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能让人容易理解其中的深意,用哲学去颐养心性,是一种积极的深邃而又饱含希望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并且,这些选取的作者随笔,渗透和贯穿了他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对人生的理解。文字充满哲理,读来脍炙人口,引人深思。希望读者在翻阅此书时,可以对哲学有自己的思考。
-
儒家文化新讲金海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一个有自身鲜明特点、为大多数主流社会所广泛接受和推崇的完整思想体系。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观点和精准流畅的表达,选取“道德、仁义、孝悌、中庸”等2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儒家文化概念,多断面、大纵深、立体式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特质和精髓,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是一本兼具思想性、文学性、趣味性,文化效果和社会效果俱佳的好书。
-
张湛卢重玄列子诠释研究林俊雄在众多思想家纷纷注《老》解《庄》之外,张湛、卢重玄运用诠释的方式来阐发《列子》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张湛援引佛教,提出“至虚”与“无心”说试图总结玄学贵无、崇有两派对本末有无的论争,而卢重玄自觉运用重玄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贯穿宇宙论和心性论。《张湛、卢重玄诠释研究/厦门大学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认为,张湛、卢重玄对《列子》的诠释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精湛的哲学思辨和宏大理论体系的建构,而是使不同的社会成员能够在世俗生活中通过修道、体道获得生死解脱,实现对永恒的渴望。
-
白沙教育黄明喜《白沙教育》是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丛书中的一本。《白沙教育》记录了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的教育生涯,系统地论述了陈白沙教育理念,并从其诗歌作品、书信及弟子出发,剖析陈白沙的心学观点、教育特点。书稿通过陈白沙求学、考学、教学的史料,展现陈白沙“学宗自然”的为学旨趣及其形成过程。随即,通过其文学作品及与弟子、友人的往来书信,揭露其因应“学宗自然”的为学旨趣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读书观念和方法,让陈白沙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更为清晰可见,更容易被时人所理解。难能可贵的是,书稿首次较为系统、明晰地总结了白沙学派的弟子及其出身、入仕、出仕等信息,从另一个层面反应了陈白沙教育理念下产生的影响。为今天认知陈白沙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