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成为自己(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著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一时刻,感受到心灵所受到的束缚。各种权威、规范、教条、理念……塑造了我们,也限制了我们。我们致力于活成社会告诉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却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此书将带你重新思考真实的自我和人生的意义。书中收录了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1955年在美国加州所做的八次公开演讲。他以一贯的亲切而娓娓道来的风格,引领读者,穿透种种思维和惯性的迷雾,直抵心灵本质,看到真正的自我,从而领悟到,生命原本没有外在的意义,人生的*使命,不过是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
马克思的十大理论创新张奎良《马克思的十大理论创新》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为引导,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在哲学创新的基础上在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领域内实现的理论创新。创新是《马克思的十大理论创新》的主旨,也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活动的亮点。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谨以《马克思的十大理论创新》表达对马克思的无限景仰和思念。
-
普罗塔戈拉柏拉图刘小枫教授将《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德若》《斐多》编成柏拉图“爱欲四书”,认为灵魂的“爱欲”问题是柏拉图所有作品的基础,或者说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他认为,就情节而言,《普罗塔戈拉》在柏拉图所有作品中富戏剧性。 正是在《普罗塔戈拉》中,苏格拉底登上了公共舞台。彼时的雅典正处于民主制下,智术师搞的启蒙向充满爱欲的青年的幼嫩灵魂伸来魔爪。虽然任何时代都不乏对智识有爱欲的年轻人,但并非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遇到智术师式的启蒙。在《普罗塔戈拉》中,我们看到,苏格拉底挺身挡在了智术师与年轻的爱欲之间。 《普罗塔戈拉》是苏格拉底亲自讲述的一段经历。它记叙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闻名遐迩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动不已,一大早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要苏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见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罗塔戈拉,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责备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冒失地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不过,尽管苏格拉底让希珀克拉底意识到做智术师的学生是丢人的事情,最终还是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克拉底的交谈。原来苏格拉底带希珀克拉底去见普罗塔戈拉,为的是通过自己与普罗塔戈拉交谈让希珀克拉底亲眼看到,做普罗塔戈拉这种哲学家的学生的确十分危险。 本书为《普罗塔戈拉》详注本,包含三种注释:施特劳斯疏、现代西文译本注释、译注,注释与原文同等篇幅,译者划分了章节,添加了小标题,使剧情更清晰可见,读之如身临苏格拉底与智术师的缠斗现场,亲见苏格拉底如何救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爱欲。
-
托洛茨基研究陈秋霞不断革命论作为对俄国革命道路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案,曾被作为落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典理论广为传播。斯大林掌握政权以后,认为不断革命论是反对列宁主义的错误理论,托洛茨基受到批判。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的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论,在苏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仅仅提供了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国家所处的阶段还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他在新经济政策尚未实施时就主张用市场和货币的手段发展经济,认为市场和货币是不能人为废除的,托洛茨基是“新经济”的早倡导者;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他也是早认为新经济政策存在危险的人之一,对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和贫富分化有所警觉,认为如果不采取调整,新经济政策有使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必要的手段就是既强调市场的作用、又加强计划手段的应用,并提出工业化和有步骤的农业集体化主张。二十年代末,在斯大林由“富农”政策急剧左转,实行冒进的工业化和粗暴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之后,托洛茨转而批判斯大林冒进政策和全盘集体化。托洛茨基是较早批判“斯大林主义”的人,他抨击斯大林的官僚政治是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在遭驱逐后,他认为官僚主义已不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加以制约,他号召苏联的工人阶级实行政治革命以推翻官僚统治,恢复工人阶级政权。托洛茨基更是世界革命的主张者,他用国际主义视野看待革命和建设问题,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在世界革命的范围内才能巩固起来,社会主义只有在世界规模的范围内才能确立,社会主义也只有在国际的意义上才是可以理解的。流亡期间,托洛茨基建立了第四国际,成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成为国际左派的组织,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托洛茨基的理论以及其革命活动事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是无法忽略和抹去的。然而,托洛茨基的面目却非常模糊,托洛茨基和他的思想被政治批判的口号和标语所扭曲和埋没,很少被人认识和了解。苏联改弦易帜之后,人们对世界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斯大林主义的反思日益增多。作为列宁和斯大林同时代的领导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重要理论的争论者,撇开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义,以上反思必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本书即是对托洛茨基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
-
汉语佛学评论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汉语佛学评论》辑刊是广州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会聚海内外中青年佛教学人中志同道合者,以拓深或扩展汉语佛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范围为宗旨,建立起的汉语佛教学研究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平台。希望在尽量反映汉语佛学研究前沿状态的同时,也能把国外同行的较新研究,或对我们在地的佛学研究来讲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议题,以专题、评论和译介等不同形式传达给汉语学界。
-
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六届研究生论坛论文集暂缺作者西南地区普通高校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六届研究生论坛,共收到来自西南地区十多所高校研究生的近200篇论文,其中评选出获奖论文54篇集结成稿。全书所选文章分别围绕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13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研究(13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篇)”“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5篇”这几大主题展开;其中一、二等奖全文展示,摘录了三等奖的内容提要。《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六届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稿是获奖论文集,学术水平较高,对传播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注意理论研究成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六届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有一定的读者面,因此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理性与情感刘隽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验主义与科学自然主义传统中*影响力的代言人。其思想,尤其是关于人性的研究与探讨,揭开了现代道德哲学研究的新篇章。本书从休谟的经典文本出发,通过对同情原则的解读,理性、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分析,道德判断的深入探讨,寻找休谟道德哲学的理路,发现那些蕴藏在休谟理论背后隐而不显的重大问题,以期为当代的伦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理论的创新。
-
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时间潘兆云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海德格尔与康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论题之一。本书围绕“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时间论题,来探讨海德格尔对康德时间学说所作的现象学解释如何影响其前后期思想的转型和思想的展开。一方面呈现前期海德格尔以《康德书》为核心而对康德哲学尤其是康德的时间学说展开的现象学解释的具体思路和步骤;另一方面评估海德格尔的这种工作对他思想发生转向的影响。本书对补充和推进靠前学界研究海德格尔早期哲学、前后期思想转型以及康德哲学本身及其影响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
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闫杰花,胡玲,陈立言中国和越南两个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两国早期路径的不同,国情、党情、民情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尽相同。《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一、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历程比较;二、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比较;三、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四、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制度。
-
马克思工资理论及现实意义徐本华\n本著作首先全面归纳和整理了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工资问题的论述,梳理、勾勒出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深入探析了马克思关于工资的论述中的逻辑关系,构建起全面系统的马克思工资理论。接着,研究分析了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当前我国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征,以马克思工资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工资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最后,研究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工资理论进行评述,并与马克思工资理论进行简单的比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