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人生脚本(美)艾瑞克·伯恩 著为什么你的感情经常遇到坎坷?为什么你的事业无论怎么努力依然没有起色?为什么你的婚姻一直不圆满?为什么你的人际关系总是很糟糕?为什么你总是感到抑郁、纠结、焦虑、恐惧、愤怒?《人生脚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推崇作者艾瑞克·伯恩改变命运的经典之作,他从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到职场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述我们所有的行动模式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人生脚本。不仅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败脚本,也帮助人们改写脚本,从错误、创伤的脚本中解脱出来。帮你摆脱原生家庭羁绊、改善人际关系、活出全新的自我。人生脚本是我们潜意识中一生的计划。重启你的人生脚本,改变人际关系模式,重塑你一生的故事。
-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戴晓阳心理测验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心理测验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检测手段或设备也随之出现(如脑电图、磁共振检查等)。虽然国内心理学界对心理测验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检测的手段仍然不能被替代,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被替代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尽管心理测验的形式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传统的心理测验仍然是研究和实践的主流。 自《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及其修订版出版以来,许多新的理论概念被提出,各类量表也应运而生,为此我们对手册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此次改版增加了58个新量表和(或)原量表的新版本,同时从修订版中保留了部分经典测量量表,使量表的总数增加了1/4,希望以此为广大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本书可以作为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本工具书,也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做研究提供帮助。
-
心理危机干预实操周小东、苏朝霞本书主编周小东、苏朝霞医生凭借其30年从事临床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和神经科诊疗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维护的深入研究,从自杀的历史演变、原因及分类,自杀的识别、风险及评估,自杀的干预和救助、自杀的预防,自杀性暴力犯罪,以及自杀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和系统的总结,是了解自杀心理发生原因、制定自杀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于增进大众对自杀的认识以及预防自杀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书由陆林院士作序推荐。 当前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大大加速了社会流动性,因而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面临着角色变化,各种威胁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时刻在影响着我们,自杀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的自杀防御工作尚缺乏一个全国性应对计划,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预测自杀行为及意图的工具。我们要明白,想要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个体,首先要正视自杀,消除歧视。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自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是可以预防的。消除人们自杀的动机,并为自杀行为设置障碍,则可以有效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率。 本书的诞生正是基于此背景,目的是为了增进大众对自杀的认知,使大众正视自杀事件,并有效地预测自杀行为、预防自杀,进而减少因自杀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促进我国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不仅适合大众科普自杀相关知识,同样适用于专业人员特别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师等系统了解自杀原因、自杀预防及干预等的专业知识,以期有效地预测、识别存在自杀意图的个体,同时进行有效地干预,切实减少自杀的发生,促进国民心理健康。
-
亲密关系的简单对话Ari Sytner如果你和你的伴侣正处于崩溃边缘,《亲密关系的简单对话》将帮助你们重新点燃爱的火花。 《亲密关系的简单对话》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和全面性,包含大量练习、相关研究和见解,旨在帮助夫妻有效沟通。例如,解决问题的练习、“开诚布公”式地引导对话,即询问对方的重要问题、发人深省的小测验、对话开场白等,既可以从头读到尾,也可以按主题来选择有意义的章节。而且,每一章都以一对夫妻的故事开头,展示了具体问题及处理方案。每一章都从促进交流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话题,包括如何管理金钱、如何处理大家族的问题、承诺、性、价值观、信任、冲突解决等。《亲密关系的简单对话》为夫妻提供了一个简单但全面的探索亲密关系的途径。
-
小学审辩阅读教学研究向天成小学审辩阅读教学研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关注学生深度阅读技能的发展和理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核心素养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是学生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科,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通过语文教学或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一直得到相关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认同。本书从理论阐释出发,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系统论述了小学审辩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给一线教师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审辩阅读李文玲《审辩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审辩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当代年轻人*备的科学素养。审辩阅读教学是将审辩思维的思维方式融入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策略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和创新能力。本书结合具体审辩阅读教学案例,全面介绍了审辩阅读的理论与教学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帮助中小学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阅读素养。
-
绝不拖延倪显伟脑科学与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拖延天性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已经写入人类的基因密码。在人类进化所处的环境中,人们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进食,有动力就要劳作。进入纷繁的现代社会,再用这种即时反应思维去处理长远的问题和机会,拖延就成了必然会产生的副产品。毕竟,人类倾向于冲动而非理智,有趋乐避苦、渴望及时享乐的天性。无论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影响,我们都不能对拖延听之任之,被它诱发的焦虑情绪、懒散低效、无序混乱所裹挟。《绝不拖延:战胜焦虑、懒惰与混乱的心理学》从剖析拖延现象入手,揭示出拖延的深层原因,结合心理学、脑科学、专注力、清单思维、习惯养成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阐述了解决拖延问题的思路和有效可行的方法。
-
心理治疗中的沟通分析(美)艾瑞克·伯恩 著;黄珮瑛 译艾瑞克·伯恩是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沟通分析这个术语,既可以用来指代一个系统和整套理论,也可以用于指代对具体沟通的分析。这套理论涉及四种分析:结构分析、沟通分析、游戏分析和脚本分析。结构分析是沟通分析的先决条件,之后是游戏分析,再之后是脚本分析。这也是本书铺展开的主要逻辑之一。首先,本书详细阐述了结构分析的内容,这个部分与理解个人人格以及个人精神病学息息相关,包括:人格的基本结构(即三种自我状态),不同自我状态之间的冲突、相互影响与转换,人格结构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诊断。之后,本书开始往更大的层面即人际的层面展开,开始阐述沟通分析和社会精神病学。沟通发生在人际、团体中,涉及不同个体的不同自我状态,对它的论述建立在前文的基础之上,因而这也意味着本书有着线性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布局,建议读者按照顺序阅读。作者在这里论述了沟通分析的原理,简要阐述了游戏分析、脚本分析及关系分析。但想要深入了解,还需要拓展阅读伯恩的《人间游戏》和《人生脚本》。在余下的两部分中,伯恩开始论述沟通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对精神病等障碍的治疗),并进一步拓展了结构分析(涉及细微和高阶的人格结构)、沟通分析(应用于婚姻治疗)及其技术。在附录部分,本书提供了一份结案个案的分析过程,以助于读者理解。
-
论温尼科特12篇(英)阿迈勒·特雷彻·卡贝什(Amal Treacher Kabesh)主编;胡君滔、王凝、杨诗露 译2016年,在温尼科特信托基金会的赞助下,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有已出版和之前未出版的文章终于全部结集成册,作为《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全集》(2016年,在温尼科特信托基金会的赞助下,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有已出版和之前未出版的文章终于全部结集成册,作为《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全集》(共12卷,以下简称《全集》)出版,成为后继者研究温尼科特思想的黄金资料。本书中汇集的文章*初正是作为《全集》前11卷前言而出版的,另加上一篇置于卷首的“《全集》概述”,共12篇综述性文章。每一篇文章涵盖着温尼科特生活的不同时期,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向读者呈现温尼科特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发展与临床革新,每篇文章开篇都有注明日期;文章全部由国际著名的温尼科特学者撰写,选取当年温尼科特*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和史料为讨论素材,对温尼科特关于人类和精神分析实践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讨论。可以说,这本书既是阅读《全集》、全面把握温尼科特思想的地图,它们高屋建瓴地绘制了温尼科特作品的纹理;又是理解温尼科特乃至英国独立学派的思想发展的钥匙,带领读者穿越欧洲上世纪的精神分析发展历史,结合翔实的论文素材,呈现温尼科特及其流派的主要学术成就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愿读者在这12场学术盛宴中与不同年月的温尼科特相遇,带着个人的好奇与幻想,触碰那些充满活力、质朴、真切又饱含矛盾张力的内容,在阅读中感受文字建构起的这份特别的“潜在空间”。共12卷,以下简称《全集》)出版,成为后继者研究温尼科特思想的黄金资料。本书中汇集的文章*初正是作为《全集》前11卷前言而出版的,另加上一篇置于卷首的“《全集》概述”,共12篇综述性文章。
-
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与恨陈举— 什么样的母婴关系会养育出偏执、极端、有躁郁倾向的孩子?—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又为什么会抑郁?— 对客体的选择有无意识层面的动机吗,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朋友、伴侣和工作?— 为什么有时候对方什么都没说,却能在我们心里诱发出相应的反应?— 无法拥有稳定的情感关系、不容分说的破坏欲、不由自主地通过贬低去操控他人、在本该发挥的时候总是错失良机、不会生气的老好人,它们分别对应着怎样的心理困境?“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经历哀伤时,童年早期的哀悼就会重来一遍。”生命早期的情感和记忆,我们未必能记得,但它们奠定了我们各项心理能力的基础,决定了我们会以怎样的模式去回应焦虑、丧失、分离,如何处理我们的爱与恨,是否具备自发的良知、恰当的攻击性,能否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从而拥有同理心,等等。与众多心理学家不同的是,克莱因认为婴儿从出生起就拥有自我,尽管这时候的自我并不成熟,但它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幻想,将各种好与坏的体验转化为思考:吮吸乳汁变成了拥有富足的生命之源,饥饿变成了有待消灭的残害自己的敌人。婴儿的内心世界非但不是宁静的,还充满了爱与恨的此起彼伏,自我就在这样的爱恨冲突中开始发展了。母亲作为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客体,她对爱与恨的回应与容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自我整合的发展。透过克莱因的眼睛,我们得以理解本能的情感与冲动,看到让我们羞愧的情绪有存在的必要和积极的一面,也看到我们能够通过整合爱恨冲突,实现更好的心理能力和更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