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夏洛特·福克斯·韦伯(Charlotte Fox Weber)我们都有愿望,我们都很矛盾。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一些愿望,也隐藏了一些愿望,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使我们害怕,也使我们兴奋。我们害怕失败,我们也渴望成功。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愿望,可以帮助我们毫不畏惧地面对自己,并激励自己过上更充实和快乐的生活。本书鼓励你去了解和接受你的欲望,提供给你一种取代羞耻感的方法,而羞耻感会阻碍你内心的深切期望。摆脱心理困境的*佳办法就是理解我们内心的欲望,认清这些欲望的各自含义,并划分轻重缓急。本书将帮你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接受你对他人和自己隐藏的秘密。你可以通过意识去接近并找到你真正想要的前进道路,为你珍贵的一生保驾护航。
-
不再讨好黄玉玲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习惯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建立在让他人满意的基础上。他们的脑海里,总有这样一群声音:“我这样说,他不会多想吧?”“不是我,不是我,别怪我。”“被嫌弃、嘲笑又算什么,只要不被抛弃就可以了。”交往中,他们很想安顿下来,可面对冲突,他们就像赤脚踩在发烫的铁皮上一样,无法扎根,不得安稳。这,就是讨好型人格。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仅会感到疲惫与委屈,还很难吸引真正欣赏自己的人。不如,试着对自己说一次:“停下来吧。”本书从5组情感反应入手,精准深刻地描述了讨好型人格会经历的各种感受,由此,从5组维度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的关系模式,由内而外,带你学会找回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本不该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读完本书,你将学会什么是正确的爱,什么是爱所爱的人,而不是讨好他们。祝大家最终不再讨好,迎来安稳强大的自己。
-
不去讨好任何人滑洋我无法拒绝别人。我总怕别人不高兴。我的想法就在嘴边,但就是说不出口。如果你有这些问题,你可能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者,经常饱受着内心冲突的困扰。本书针对讨好型人格的日常表现具体讲解了8 个方面:拒绝别人就心慌、无条件地附和别人、不能对别人提要求、主动为别人行方便、总是做别人期待的事情、停不下来的微笑、从不发脾气,以及用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本书为大家分析了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还介绍了以“自我救赎,活出自我”为目标的“SELF 心理自助疗法”,这套方法将帮助读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摆脱讨好型思维造成的困扰。本书适合那些为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感到困扰与痛苦的人,希望在读完本书后,每一位读者都能对自己更好一些,活得更自在、更潇洒。
-
心理老师开讲啦上海浦东新区心理名师(张海燕)工作室 著《心理老师开讲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心理名师(张海燕)工作室成员三年来专业学习成果的呈现,除讲述心理知识外,还穿插介绍相关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原理、有趣的经典心理实验等。本书以现实案例引入话题,由15位一线心理教师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并结合心理学理论,用讲课的形式娓娓道来,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应激、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学习力拓展、成瘾行为、异常心理、危机预防、生命教育等15个板块的心理内容。
-
延迟满足沃尔特·米歇尔棉花糖实验揭示童年影响一生的内在逻辑,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知的科学研究。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棉花糖实验,他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棉花糖实验的诸多发现,以及心理学史上具有洞见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提升延迟满足、自控力的路径和实操方法。 这本书以严谨缜密的学术理论与贴近生活的实用案例告诉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这本书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培养积极阳光、蓬勃向上的孩子,也可以帮助我们修正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
情绪之书[英]蒂凡妮·瓦特·史密斯 著我们对爱的需求如此强烈,却又感慨生命脆弱又短暂,这就是爱的悲悯。起初有一股凉意,接着是心灰意冷,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会让我们产生肃穆之感。访客离去之后,仿佛雾气般的阴霾感突然降临,如何排解这种“别离空虚”?曙光穿透黑暗,一早醒来的忧郁心情和坏脾气,只不过是“晨间忧伤”罢了……“Emotion”一词,是指情绪、感情、欲望与心理状态,它总是难以捉摸也无法名状,即使在理智、清醒的时刻,情绪纯粹或混杂的程度、微妙转折及变化万千的伪装,就像迂回穿梭在意识中的伏流,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了文明的轨迹。本书从神经心理学、考古文献、社会舆论、文艺作品和流行文化出发,搜集156种情绪词并加以描述和定义,溯源历史演化,展现每一种情绪本质及其独特的生命力。情绪文化充斥在你我所处的时代领域,具有鲜明的脉络,通过情绪考古,带你走进人类情感的世界。人类是感情动物,打破理性的框架,用前所未有的视野看待感性的自我,你会发现那些情感表象下的思维和欲望,将是多么精彩,丰富又迷人。
-
爱情关系[美]奥托·克恩伯格克恩伯格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伴侣关系的内在动力。他在描述性和爱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追溯了性和爱的体验的起源与性质,探索了伴侣双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互动,以及他们在无意识中激活的超我互动。另外,由于伴侣们对性和爱的体验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也探索了伴侣与群体间关系的本质。 在本书中,克恩伯格自始至终同时审视了正常与病态的爱情模式,包括自恋、施受虐和攻击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拓展了我们对爱情关系的理解。
-
学习心理学[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第8版)是美国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共有16章、7个部分,从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观点、社会认知理论、认知观点、情境视角,以及复杂的学习和认知、动机等方面做了总体阐述。完整的框架、突出应用的取向、迷人的文字风格构成了本书的独特魅力。它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等课程的参考用书。另外,由于作者在写作方面深入浅出的风格和技巧,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理解书中的理论观点。因此,这部作品的阅读对象不限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任何对教育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
实用青年心理学韦恩·韦登《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第11版)以“心理调适”为主线,涵盖当代生活中与青年人心理调适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格的构成及影响、压力应对、自尊与自我调节、人际沟通、友谊与爱情、心理障碍等,并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及行动方案。在内容的编排上,各章均以个人探索练习为引。这部分由自我评估(心理测验)和自我反思(相关问题)组成。正文主要介绍相关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比如在压力及其影响一章中,作者介绍了压力的本质、主要来源、对压力的反应、压力的潜在影响、影响压力耐受性的因素等。最后,每章以“应用”结尾,讲述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提高学业成绩、有效利用时间、提升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
金钱帕特里克·阿夫纳拉 著,华璐 严和来 译,姜余 校本书是关于金钱的精神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金钱,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用以支付费用的货币,人们处理金钱的方式、态度,以及金钱如何作用于人。货币的符号性根植于其社会属性,而精神分析中用来支付费用的货币不仅具有符号性,更有着超越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它的价值体现了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和他者的关系。作者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将读者熟知的文学作品融入精神分析,如左拉的《金钱》、莫里哀的《悭吝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和茨威格的《变形的陶醉》等,探讨了吝啬、贪婪、虚荣,以及金钱引起的羡慕、嫉妒和种种焦虑,既为我们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现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生动地阐释了精神分析的理论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