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诗论朱光潜著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一般研究文学理论的著作都叫做诗学。“文学批评”这个名词出来很晚,它的范围较广,但诗学仍是一个主要部门。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刘彦和的《文心雕龙》条理虽缜密,所谈的不限于诗。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练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诗学在中国不甚发达的原因大概不外两种。一般诗人与读诗人常存一种偏见,以为,诗的精微奥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经科学分析,则如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喜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谨严的分析与逻辑的归纳恰是治诗学者所需要的方法。诗学的忽略总是一种不幸。从史实看,艺术创造与理论常互为因果。例如亚理斯多德的《诗学》是归纳希腊文学作品所得的结论,后来许多诗人都受了它的影响,这影响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次说欣赏,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憎不应该是盲目的,只是觉得好或觉得不好还不够,必须进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诗学的任务就在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
-
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蝶主,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本书讲述了美学的范围、地位、艺术美的概念,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等。
-
雅俗之辨孙克强著本套丛书是一套别开生面、独出心裁的书。它以文人为主体,表现中国文化的多彩多姿,花团锦簇。它不是高头讲章,不是枯燥无味的“中国文化概论”,这样的书让人望而生畏,续而味同嚼蜡。它是以简洁鲜明的文体,生动活泼的意象,通俗而又深刻地表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
东方戏剧美学孟昭毅著东方戏剧美学是一块神奇的处女地。她以婀娜多姿的身影将东方戏剧艺术诱入美的神圣殿堂。读者或观众徜徉期间,豁然发现古代东方人失常生活的高超能力、对美的执著追求,以及现代东方人苦苦探索人文精神的哲理性思考。书中无论是追溯戏剧艺术的发生、分辩我非我的角色分工、欣赏载歌载舞的抒情美,还是努力体会悲剧那种超越生命之上的使命感,排解喜剧那种苦涩的人生恢弘思,都使人看到东方戏剧艺术迥异西方戏剧艺术的那种优秀的美学品格。
-
美学与美育曹廷华,许自强主编;曾耀农[等]编著《美学与美育(修订版)》是为师范院校本科、专科编写的美学美育课教材。全书共分8章,讲述丁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美的本质与美育、美的形态与美育、美的范畴与美育、形式美与形式美育、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门类艺术的美与美育以及教学活动的美与美育等内容。《美学与美育(修订版)》体现了美学与美育、理论阐述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统一。《美学与美育(修订版)》还可供美学与美育的爱好者选用。
-
修辞论美学王一川著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干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的,其传入中国到如今也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早期的中国美学是在古典文艺遗产中所含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试图将它们融合起来,开始探讨文艺的审美特性,成为中国美学兴起和发展的前奏。美学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并形成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至于在本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出现两次美学研究的高潮。应该说,老一辈的美学家,为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筚路蓝缕、玉成大功的贡献,他们无愧于自己的时代。
-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封孝伦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形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反映在美学领域,情形同样也是如此。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俄国著名美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就已经明确指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需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他们日益发展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心理。这种审美意识的发展无疑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现实的审美需要出发,借鉴历史上的审美经验,博采众长,以树立适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人类对美的认知和了解,对审美意识的认知和了解,正如对任何其他客观事物的认知和了解一样,都是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美的认识和看法,新时代的美学观,来源于新时代的现实。换言之,时代的发展和更新也意味着必将导致美学观念的发展和更新。在20世纪末的今天,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固然不能割断历史,但我们更应该强调把理论研究的目光探向未来和新的领域。当然,由于美本身是一种极其复杂奇妙、变化万端的现象,它不仅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广泛,因此,美学研究的任务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作为以揭示美的本质为己任的美学工作者,我们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应穷尽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美的规律,寻求美的真谛。
-
卢卡奇美学思想论纲马驰著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的,其传入中国到如今也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早期的中国美学是在古典文艺遗产中所含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试图将它们融合起来,开始探讨文艺的审美特性,成为中国美学兴起和发展的前奏。美学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并形成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至于在本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出现两次美学研究的高潮。应该说,老一辈的美学家,为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筚路蓝缕、玉成大功的贡献,他们无愧于自己的时代。改革开放所驱动的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使得美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国不仅出现了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而且也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涌现出一大批学贯中西、术业专攻的年轻学者,其中还有一批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学研究者。他们以新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美学观念,立足于中国美学的现实需要,面对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各种相邻学科的互相渗透和影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脚踏实地地为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学而不懈地耕耘和收获着。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他们的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以他们为前卫的年轻一代学者身上。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预测,我们下决心策划出版这套《青年美学博土文库》,企盼能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感性美学傅谨著美学,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物”和人的“现实性”,也只有在这样的建构过程,才能体现出马克思十分强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
玄妙之境张海明著美学是人类探求永恒的主题,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