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美与人生王新平本书是关于研究“美学”的专著,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把美与人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且将美与人生的问题追溯到遗忘及潜意识等深层的心理层面来进行探讨。心理是从美走向人生或从人生走向美的一个环节,而情绪与理性在穿越心理结构时,必然会遇到障碍,需要通过遗忘与记忆才能走出心理的环节,将美与人生构成一个整体。 美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令人感兴趣的难题。虽然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的著述,但由于它们没有从生物学和心理构成的角度来认识美的存在和产生的秩序,所以导致分歧较多,争议较大。本书在“美的类型和演化秩序”一节中作了一些基础性的探索,目的就在于确定美的对象存在的坚实基础,让美的研究能够脚踏实地地前进。美的基础研究对美学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由于本人的学识和知识水平有限,所作的努力还十分不够,希望有志者或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在这一方面作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
实践美学观解构汪济生如其书名所示,这本书的内容是对李泽厚实践美学观的批评。虽然以专著的规模批评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我在别处尚未见到,但毕竟,批评实践美学近年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关键还在于,是否有什么出新和独特之处。相对于国内其他美学学派而言,逻辑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可以说是李泽厚美学学说的显著特点。汪济生知难而进,在这本书中,他从逻辑性的检视入手,对李泽厚美学学说进行了全流程的审视和解构。这需要不同一般的胆识和眼力。这部著作果然思维缜密而行文犀利,使人在司空见惯的那些思想资料后面,发现了一个有创见的,甚至有学术颠覆性的意义世界。
-
大家经典书系李斯托威尔;蒋孔阳 译暂缺简介...
-
谈美书简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一生著译丰厚,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等,除此之外,朱光潜先生还翻译了许多西方美学名著,如《文艺对话集》(柏拉图)、《美学》(黑格尔)、《歌德谈话录》(爱克曼)、《新科学》(维柯)等。《谈美书简》是作者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
父子侨领画传马珂 主编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富有传奇色彩的父子二人,使命追求贯穿中国近代史。从辛亥革命到建设新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追随孙中山到寻找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直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集体休戚与共。辛亥年,孝父守家而弃学从商的青年庄希泉,受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影响,怀“知之则必能行之”的信仰心,受革命军政府之托,奔走南洋各埠,为民族复兴募饷,“自觉”加入同盟会。那时社会,盛行“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之风气,“民不涉政”之心理已为习惯。政党组织无严明纪律,成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民族自觉”就如同沙漠之水,显得非常珍贵。南洋募饷告段,队员却无意返国,有人问他:回国之事,有何打算?“希泉此番来洋,眼界大开,知我万千侨胞爱国之热忱,回国后当投身革命,忠心不贰,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执守‘自觉’。”此起,弃纸醉金迷之南洋,撼然一人回国复命,一生追求共产主义。建国后自1961年起任全国侨联代主席、主席22年。嗣子庄炎林自小受父母亲庄希泉、余佩皋影响和引导,16岁参加革命,驰骋疆场。解放后致力于青年、党政、坦赞援建、旅游、侨务等方面的建设事业。退居二线后又奉命复出,出任全国侨联主席,秉承父志,为国家侨务及民富国强事业再续新篇。父子二人自始恪守:自觉服务于人民。 爱国,在于行;责,在于心;信,在于诚;觉,存于品。 自觉、责任、讲信,实乃民族之灵魂。
-
审美伦理学引论陈望衡真、善、美,人生三大精神追求。本书从人的心灵机制与社会机构两个层面论述了三者的关系,着重论述以崇善为旨归的伦理与审美的历史亲缘性、活动方式及内涵的歧异性和统一性。在充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与审美的关系及20世纪以来东西方有关伦理与审美种种学说的基础上,预示伦理、审美发展的未来。
-
美的滥用(美)阿瑟·C.丹托 著;王春辰 译
……阅读丹托那些最为火热、激情、深邃的文字,你可以有一种疗伤的愉悦。——玛莎·努斯堡,《思想的剧变》的作者丹托告诉我们,美的经验对艺术而言可以是有选择的,对生活而言,却是必需的。而这正是一本必需的书。——比尔·勃金森,圣弗朗西斯科艺术学院自由艺术专业教授、诗人本书是丹托2001年在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年度会议上的演讲录,是丹托当代艺术哲学的第三部,第一部是1981年出版的《普通物品的转化》,第一部是1997年出版的《艺术终结之后》。在这部以美为主题的书里,丹托又重新思考了当下对美的认识。作者在本书中试图厘清艺术的历史哲学问题、艺术的现实困居、艺术批评的行为所在以及当下的后历史时代,艺术该怎么样。读了这本书一下子让人清醒了,艺术不是只关注美,美学也不是只研究美,艺术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只有把唯美论破除了,对这个丰富的世界才能认识,特比是对大学上美学课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来到我国太及时了,快快纠正那些大学美学教材的偏见。 -
美学新论蒋孔阳大千世界,到处都是美的东西。这些美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美的东西?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创造出来的呢?人又为什么能够欣赏它们,创造它们,并认为它们是美的呢?这就涉及到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作者平生服膺马克思“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的话,主张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去发现和创造美。本书即是一部体现了作者上述主张和认识、关于美学理论研究与探索的集大成的优秀学术专著。
-
当代美学原理陈望衡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试图以审美活动为逻辑起点,以境界为审美本体写的一本美学原理性质的书。在书中,作者试着回答“美学研究什么,有什么用”等问题。该书具有三大特色:有一个新的完整的体系;有当代意识;有中华民族的特色。
-
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陈望衡本书作者主要探讨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问题,全书共十章,主要涉及“情感本体论”、“生命本体论”、“社会功利本体论”、“自然典型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等多种概念。通过对20世纪美学代表人物及观点的阐述,展现了20世纪各个时期美学思想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