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先秦美学思潮霍然先秦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主潮的源头。从史前传说时代的"第一把石刀" 开始,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稚拙中透着神秘的甲骨文、以思想深邃、见解卓越泽被后世的先秦思想家序列无不蕴含着先秦那个特定的时代美学氛围中,先人们对于美的探求与思考。这部文思独具的学术专著,意在追寻这一美学思想长河源头的酝酿、蕴蓄、萌动、汇聚融合、勃兴、展开、高峰的真实轨迹。 本书作者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历时数年,数易其稿;是继《唐代美学思潮》《宋代美学思潮》之后又一部研究时代美学思想的力作。
-
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李衍柱前不久,李衍柱教授把他的新著《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交给我,要我帮他写个序。虽然我有一点儿犹豫,但还是没有推辞。犹豫的是,衍柱先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资历上都是我的学长,要我为他的著作作序,自感不大够格。最后之所以没有推辞,是因为,首先,我俩结识较早,是很好的朋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算“中青年”教师时,我敬爱的导师蒋孔阳先生还健在,通过蒋先生介绍我们认识了。20年来,我们不但在学业上经常互相交流,而且在个人的交往上也日益增多,使我对衍柱先生的学问人品有了更多了解。衍柱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人正直质朴,对他人热情关心、无私帮,在做学问方面执著、勤奋、踏实,使我感到他值得信任。作为挚友,我没有理由推辞。其次,衍柱先生这本新著的选题和内容相对而言是我比较熟悉的,我在跟随蒋孔阳先生读研究生时专业方向就是西方美学,我的硕士论文和第一部专著《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初探》就属于西方美学研究,二十多年来,西方美学仍然是我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所以衍柱先生的委托,我也义不容辞。再次,前些年我虽然主持了《西方美学通史》等著作的研究和编写,但有不少新出版的第一手材料并没有读过,这次衍柱先生细读了《柏拉 图全集》、《亚里士多德全集》等新翻译、出版的大型书系,有许多新的心得体会,值得我学习、吸取,所以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本书对西方美学经典的整体把握经典文本的丰富内涵,以重新阅读、阐释西方美学经典文本为主旨,并在重读经典过程中进行新的发现、新的阐释、新的理解,对诸位美学大师及其经典文本进行了客观、公正且具有独到的评价,读者可以在此读出新意,对西方美学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
我审美我存在高原暂缺简介...
-
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王进进宗白华的散步美学之途无疑是散步心态的一种映现、呈示,故关注宗白华其人构成了本书的第一个挈入点。就宗白华来讲,人格和学问是互为表里的。他人格构型的第一步是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展开的。从在安庆小南门方家大宅出生到南京开始读小学为止,宗白华的“学前教育”是在“桐城”文化的浸淫中完成的,尽管它没有明确的形式,但儿童时期文化塑型对成人的影响之重大是有科学可以论证的。众所周知,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文化,修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通达事功的必经之途。所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宗白华的审美人生观的母基是传统“士子”培养土壤。
-
中国美学年鉴汝信、曾繁仁《中国美学年鉴(2003)》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综述、现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回顾、西方美学与美学史研究动态、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综述、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审美心理学研究概略、审美教育理论研究概况等。
-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史风华 著这篇论文的选题也是几经波折。很早我就对科学主义美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在老师指导下,逐渐缩小研究的范围,确定了做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时发现,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美学界和艺术界都对他的思想有极胡的兴趣,但是已经发表的不多的文章也只是就他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思想作一些介绍,而作为当代美学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远远不止这些,他的电影美学思想、熵在文艺美学中的运用以及他的非语言决定论视阈都相当新颖,于是决定做一个全面的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研究。尽管我尽了最大努力,但诊然感到阿恩海姆的深厚和博大在这篇论文中还远没有囊括,所我是以惶恐的心情来提交这篇论文的。本书没有通常的对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学美学研究局限其视知觉与绘画的范围,而是将其扩张到电影、广播以及熵与艺术等等过去极少涉及的方面。在阿恩海姆生平研究方面本书也是最全的,其中包括阿恩海姆本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本书在发掘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价值方面也有新的开拓。作者从当前视觉艺术高度发展、“眼球艺术”已成时尚的情况下论述了阿恩海姆有关视知觉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
-
艺术美学黄海澄从这部专著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重要的学术成果,除了在艺术学、美学领域中长期的学术积累之外,还在于他不断地从诸如价值哲学、现代语言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吸取滋养,在边缘性、交叉性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了自己的艺术美学的理论框架。作者在学术上的这种独树一帜的探索精神,委实是难能可贵和令人钦佩的。全书涵盖了艺术美学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论题,框架清晰,逻辑严谨,立论精当。作者在将艺术学、美学与价值哲学有机地连接起来,构筑了自己的价值论艺术美学的理论框架之后,进一步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重要问题。
-
审美文化导论余虹引言上篇审美文化的历史样态第一章西方审美文化第一节人神游戏:古希腊审美文化第二节道咸肉身:中世纪审美文化第三节人性显现:现代审美文化第四节感性碎片:后现代审美文化第二章中国审美文化第一节京城威势:儒家型审美文化第二节山林淡雅:道家型审美文化第三节佛寺香火:佛教型审美文化第四节庭院精神:士人型审美文化第五节戏曲形象:民间型审美文化下篇审美文化的当代状况第三章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第一节艺术/生活第二节大众/精英第三节保守/前卫第四章消费审美文化第一节作为消费活动的审美第二节消费时代的审美诉求与社会生活感的变迁第三节商业美学设计与文化工业第五章技术审美文化第一节技术文化的形成第二节技术与审美的关系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审美功能第四节技术物品的审美特征第六章网络审美文化第一节互联网及其特点第二节网络审美文化形态第三节网络审美文化的特征与局限性第七章影视审美文化第一节拟真第二节现代时空意识第三节表相化第四节互文性第五节电影文化与电视文化之异同第八章时尚审美文化第一节没完没了的追逐第二节变幻不定的面孔第三节反大众的大众文化第四节时尚的反面是经典第九章青春审美文化第一节审美青春第二节青春风格第三节青春喜剧第十章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取向第一节世俗化与光晕的消失第二节平面化与深意的幻化第三节新奇化与感觉的漂泊第四节娱乐化与失重的轻松第五节生活化与无边的审美
-
古琴美学思想研究苗建华本文以文献和史实为据,对古琴美学思想和古琴命运进行了历时考察。全文在纵览传统古琴美学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古琴美学思想自先秦至明清的发展轨迹,阐释了古琴美学思想与儒、道、佛思想的关系,古琴美学理论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琴与士的关系,并根据音乐文化与时俱进的普遍规律展望了古琴的发展前途。 本文认为,古琴美学思想先秦至明清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征:研究对象从外部关系的论述转到内部规律的探索;美学思想从前期的相对自由变为后期的绝对禁锢。古琴美学理论和儒、道、佛思想联系紧密。其中,儒家礼乐思想是古琴美学思想的主体,道、佛思想则在其局部体现。与之相反,在古琴实践中,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古琴美学思想与其音乐实践形成了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随着历史的演进,古琴逐渐成为文人的专用乐器,琴的盛衰与士的兴亡不可分离。 本文进而认为,古琴的前途与美学思想的革新息息相关。古琴美学思想必须对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扬弃,吸收现代化思想,抛弃以礼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舍弃文人琴中的不合理成分,发展艺术琴,还艺术于古琴,还古琴于人民,才会使古琴的命运出现根本转机。
-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波)塔塔尔凯维奇(Wladyslaw Tatarkicwicz) 著,刘文潭 译由于对美学的发展和艺术优秀性的广泛诠释,本书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地位。这本巨著,由于对美学的发展和艺术优秀性的广泛诠释,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地位。自本世纪以来,这等分量的尝试可谓绝无仅有。作者是一位哲学史、艺术史、艺术批评和古典学识的权威,他将欧洲美学的发展和盘托出。该书英文本的问世,将使我们在一个十分长久的时期,从事极有意义的研究。 本书叙述史论结合,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构思独特,写法新颖,“是一部不朽的美学通史”,在波兰初次推出后,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文字翻译并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塔塔尔凯维奇“不单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并且在航行的中途,还用他累积起来的智慧向我们讲解天上的星座、海底的珊瑚,以及在这片海洋上发生过的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