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风骨的意味汪涌豪著《风骨的意味》在研究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书、画及诗文批评理论,从语义学的溯源开始,对“风骨”范畴的语源、內涵和生成途径,其在克服艺术创作程式化倾向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古代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位置,以及与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一一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由于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性是由一系列像“风骨”这样具有范式意义的重要范畴衍生、发展和集群构成的,因此对它的考察和研究,足以窥见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有机节律,并最终为构建古代艺术史、美学思想史的理论大厦提供扎实的基础。
-
马克思与现代美学童庆炳[等]著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美学的思想来源、基本形态及其发展脉络,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内容与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具体阐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和伟大价值,以及它对现代西方美学的重要影响。本书适用范围较广,既可作为高校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文学理论、美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
美的感悟朱立元著本书共分四篇,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艺术美、当代中国美学的热点问题。
-
通俗美学王明居著本书共十章,主要内容有:美是什么,美的特征,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美的形态,美的范畴,审美的涵义及其条件,审美的心理过程、特点、规律等。
-
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陈望衡著中国20世纪的美学有三大思潮:第一,西方美学的传入及西方模式的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第二,马克思主义美学传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主体地位的建立。第三种思潮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与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创建。美学本体论的多元化,对美学的发展是件大好事。美学这门学科需要最大的宽容,最大的自由,因为它研究的是人的最高最玄的精神领域,它不可能定于一尊。各种美学本体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不过,如果细细地研究各种美学本体论,可发现,它们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承认人类的审美活动存在,都承认美的情感性,感性。对于各种美学本体论,既要看到它们的差异处,也要看到它们的统一处。大处存同,小处存异。
-
戏曲美学陈多著本书以哲学为基础,运用艺术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成果,对创作主体、现实客体、艺术主体、接受主体等诸方面构成的审美关系、审美原则、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
复古与复元古刘绍瑾著本书以世界范围内的复古思想、回归意识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极为浓厚的复古思潮的文化原型和美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儒家的复古与道家的复元古,不仅以特有的方式提出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这一亘古长存的人类学命题,而且深深影响并奠定了后世中国极为浓厚的复古文学理论的思维和内容。全书以中古互参、儒道对照、儒道复古思想与后世复古诗学互观的意识和视野,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
-
感应美学郁沅,倪进著国家中华学术基金立项资助。本书介绍了文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生成、美与两种感应类型、物本感应、心本感应、平衡感应、形式感应、文学欣赏的感应、审美感应理论的发展共9章内容。
-
休闲美学吕尚彬,彭光芒,兰霞编著本书内容有:休闲美的构成、休闲美的类型、闲情寄乐:休闲音乐美、闲情寄书:书法休闲美、闲情寄读:文学休闲美等。
-
悲剧的诞生(德)尼采(Fr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著;周国平译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本书先配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150余幅,与尼采美学的精彩内,与诗人学者周国平的优美译文相得益彰,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