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弗洛伊德的美学[美] 杰克·斯佩克特 著,高建平,张云鹏 编这是一部研究弗洛伊德美学的专著。作者对弗洛伊德的生平与他的理论的关系,他的美学观,以及他对艺术的思考,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的文学观,他的艺术观,有大量的著作问世。但是,与其他的著作不同,这部著作全面分析了弗洛伊德的美学,它产生的理论依据,与弗洛伊德个人的关系,以及这种美学的影响,对于中国学术界了解弗洛伊德的美学,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
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贺志朴 著李渔是我国清代著名戏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在我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等,为我国戏曲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本书作者以《闲情偶记》文本为基础,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戏剧作品,着眼于生活美学维度,全面梳理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不仅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乐感文化和生命哲学对李渔的潜在影响,关注意到晚明哲学的感性思潮与李渔美学观念的互通性,而且将视野延伸至女性审美、日常生活的审美设计和生活美学等命题,突破了李渔研究的固有范式。
-
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赖勤芳 著《“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光明社科文库》是研究日常生活美学的学术图书。《“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光明社科文库》从日常生活维度去总结和分析中国现代美学,还原一种具有本土意味的日常生活美学,从“美感”“创造”“人生观”“生活艺术化”等方面阐释了中国现代美学蕴含着的日常生活的理论旨趣及其审美化(或艺术化)的实践要求,认为只有深入到文化哲学层面,即从日常生活批判入手,才能扎实地建立起关于文化转型及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美学的不断发展。
-
接受美学的中国旅行文浩 著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姚斯和伊瑟尔开创的接受美学在华传播和发展了30多年,已经发展成当代中国文学美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理论批评话语。本书借鉴萨义德“理论的旅行”模型提出“问题域研究模式”,以“接受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独特价值?”为核心问题,检视广义文艺学视域下接受美学中国化的整体行程(译介、研究和运用三阶段),探究“接受美学和重写文学史”“接受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两大问题域里中西文论和文化的深度对话史。
-
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斯洛文尼亚]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著,胡漫 编本书第一部分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是否会消亡等艺术哲学层面的问题,从黑格尔对浪漫艺术,阿多诺和海德格尔对现代艺术,詹姆逊对后现代艺术的分析中,找寻到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结合的研究路径,给出批判美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展望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美学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可能。第二部分聚焦于视觉艺术的兴起、三代先锋运动的异同,讨论艺术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因外来与本土因素融合产生出的多彩样貌,特别是结合对先锋派艺术史的梳理,发展了朗西埃提出的“审美革命”概念,深刻阐释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宋修见 著《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荟萃了刘纲纪、曾繁仁、董学文、范迪安、邱志杰等国内40多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名家对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内涵的深刻洞见,和他们对如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深入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更加全面地理解“美”“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从而更有信心与方法做好新时代中国美育工作,使更多的人们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美起来,成为有审美素养、有文化内涵、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中国人。
-
西方美学与艺术十五讲杨向荣 著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共有15讲,包括:美与美学、艺术是什么、模仿、表现、形式、艺术界、艺术自主性、艺术的终结、艺术观念的现代转型、 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趣味与时尚、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记忆与怀旧、视觉文化与图像景观、审美身体景观。本书既可作为大学通识课的教材,也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
-
外国美学高建平 编研究外国美学,借鉴外国美学,与国际美学界对话,发展中国美学,这是中国美学家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这个集刊的宗旨。近年来,中国美学界与国际美学界的对话和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国际美学会议在中国召开,中国学者参与国际美学活动的意愿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外国美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陆续被介绍到国内。美学这个学科正在重新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越重要的作用。《外国美学》将继续保持这个集刊已经形成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学风严谨、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传统,努力做到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并重,中国学者的研究性论文与外国美学重要论文的翻译并重,专论与研究信息介绍并重,哲学美学与各门类艺术美学并重,使集刊的学术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
科技美学徐恒醇 著在科技美学审美范畴的建构中,对人的形式感与形式美、科学中的美感以及技术美和功能美等范畴。《科技美学: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做出了新的论证。书中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方法以及新的工业文明的创建,即通过设计活动实现科技的人性化途径,作为应用研究的重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和高效益与高情感的融合。《科技美学: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语言简练、文笔流畅,阐述深入浅出、意趣盎然,在阅读中,除了引发思索之外,还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
微博客文艺审美导论吴英文 著《微博客文艺审美导论》围绕微博客文艺创作与审美问题,分析微博客文艺的诗性内涵和美学特征,提出微博客文艺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影响,探讨新媒体转型中文艺创作研究新的发展动向。重点归纳分析微博客文艺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特征,阐明微博客文艺的美学价值悖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微博客文艺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前景,针对微博客文艺研究存在的观念意识、理论范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研究学理难度,探寻解决策略,以促**的文艺观念与学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