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李退溪美学思想研究马正应 著《李退溪美学思想研究》不像以往的一些研究者那样,仅仅迷恋于李退溪运用“四端七情说”,使程朱理学中的理、气、性、情关系更加精致的理论建构;而是要剥开这些形而上学的理论外壳,深入到其以主观情感为内在动力,以日常践履为基本方法,以涵泳忧乐为修炼方式,以精神超越为最终目标的审美人生境界之中;即在非宗教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一种以“敬”为态度,以“乐”为旨归的“人生一宇宙”论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它既是退溪先生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也是韩国学者对人类美学的贡献。
-
我们的家园陈望衡 著《我们的家园:环境美学谈》以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为哲学基础,侧重于从生活的维度研究人与环境的美学关系,并且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居”,将“家园感”视为环境美的本质,将“乐居”视为环境美的最高层次,将山水园林城市定为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环境。环境美学更关注环境的适人性,关注人的精神上享受的意义,也势必为人类的实践指出一条通往人与环境的和谐之道路。
-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汪正龙 著《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马克思对20世纪美学的影响”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观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兴起,马克思早期的感性论与20世纪美学的感性解放,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马克思与当代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与现实主义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多重内涵、当代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六个方面清理马克思美学基本话题、准话题、问题域在20世纪美学思维、命题、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凸显了二者的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发掘思想史、美学史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潜在线索。
-
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李世涛,戴阿宝 著《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聚焦于建国以来美学的演变历程,以美学人物访谈记录为主干,试图重新书写中国当代美学史的变迁,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为中国当代美学史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的访谈汇集了对中国当代美学活动的个体回忆,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
技术统治与审美自由张成华,朱亚铮,张诗婷 等著《技术统治与审美自由:福柯与波德里亚思想研究》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主要通过梳理福柯的思想转变来阐述福柯独特的生存美学观念,下编主要是通过追寻波德里亚的思想历程以及通过三部电影来阐释波德里亚思想来揭示波德里亚思想中深沉的虚无主义。
-
群言典藏朱光潜 著《群言典藏:谈美·谈修养》谈了何为美、修养从哪里来等问题。它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文中涉及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种种方面,如谈心性、学问、交友、性爱、恋爱结婚乃至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
-
汉译经典[德] 莫里茨·盖格尔 著;艾彦 译《汉译经典:艺术的意味》是德国著名现象学美学家莫里茨·盖格尔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通过展示盖格尔现象学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体现了他对现象学美学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盖格尔在《汉译经典:艺术的意味》中将西方现代现象学哲学同美学相结合,从而使现代美学从艺术本体的范畴进入到意识与精神现象的范畴,开辟出美学的新领域。
-
美学的重建·布达佩斯学派论文集[匈牙利] 阿格妮丝·赫勒,费伦茨·费赫尔,衣俊卿 编;傅其林 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美学的重建·布达佩斯学派论文集》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赫勒、费赫尔、马尔库斯、瓦伊达、拉德洛蒂、塔马斯等布达佩斯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关于美学重建的论文及思想,为重建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富于创造性的新思考。
-
谈美·谈修养朱光潜 著《民盟智库:谈美·谈修养》是朱光潜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民盟智库:谈美·谈修养》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收拾人心、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民盟智库:谈美·谈修养》由二十多篇文章组成,以“尊崇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为中心,涉及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种种问题,如以“三此主义”立志、培养奋斗精神、把握个人与社群国族间的互动,乃至谈心性、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乃至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等。
-
中国文学美学史祁志祥 著; 朱志荣 编“文学美学”是指关于文学这门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美学思考。《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文学美学史》主要考察先秦至现代中国文学美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美并不是文学必不可少的特征,但部分文体却与美结下不解之缘,这就使得文论与美学呈现出某种交叉状态。先秦时期文学美学的特征是文章与道德互文,儒家与道家互补。两汉时期文学美学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宗经征圣、言志载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转而关注自身的形式之美和情感之美,“缘情”与“绮靡”成为时代标志。隋唐宋元时期,文学在内容上崇尚上古儒家之道,在形式上回归秦汉占文乐府。明清时期的文学美学呈现出走向综合、集其大成的特征。近现代以来,中国古代广义的文学概念开始向狭义的美文学概念转型,文学成为以悦人性情的“美”为特征的精神作品,文学理论也演变为美学理论的一部分。期望《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文学美学史》为人们从美学的维度认知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提供有益的参考。